我是来当白领的,怎么能干粗活儿!
看不出来吗,我才是高手!
工作看我心情,不高兴我就“闪”人!
真的很可惜!他们有知识、有激情,却因为种种原因被企业匆匆淘汰。近日,记者在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了解到,一些高校毕业生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因为手高眼低、好高骛远、自我意识过强等原因,适应不了工作,成为企业的“过客”。
“我们企业把他聘来,是想拿他当‘宝’用,没想到他设计出的图纸都成了废纸。”事到如今,沈阳机床集团研究部的张新,还很惋惜被企业淘汰的刘明(化名)。
刘明是东北大学的毕业研究生,去年进入机床集团的技术中心。初入职场,刘明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在企业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刘明不按集体商讨的方案工作,而是在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中选择了其他方法,以显示自己是高手。结果,生产部门按照他绘制出来的图纸加工产品,出现了大量废品。
“如今的高校毕业生,都希望尽快显示自己的水平,他们不重视集体,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不去征求前辈或同事的意见,这往往使他们游走在逞能与犯错的边缘。”沈阳机床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说,目前,企业的集成化日益紧密,新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尽快融入团体中,提高协调能力,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太过自我,丢了客户丢工作
“小丹(化名)被解聘,是因为她太注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把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责任感太差。”小丹在远大集团工作时的部门主任何磊说。小丹去年从沈阳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远大集团一个销售部门工作,不到一年便被企业淘汰了。
何磊说,销售部门工作的连续性很强,但小丹自我意识太强,常常是凭自己的心情工作,兴奋起来热情高涨,甚至抢着干工作;情绪低落时就“玩失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两次她与男朋友吵架,一赌气第二天干脆不来上班,也不跟部门的领导与同事打招呼,甚至关掉了手机。在小丹最后一次“玩失踪”时,玩得企业丢了一个大客户,企业不得不婉言将她劝辞。
何磊说,“今年,我们企业多个部门的招聘出现了新趋势,对人才的定义不仅仅看其学识,更看品行,明确提出‘意志坚定’、‘善于交际’、‘忠诚度高’的毕业生优先录用。”
好高骛远,三次丧失发展机遇
只有失去之后,才感到曾经的拥有——刚刚被沈阳机床集团淘汰的刘晓龙(化名)便是这样的感觉。去年,刘晓龙从沈阳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床集团边参加培训边工作。刘晓龙没想到,大学毕业生竟然到一线当工人!他希望找到的,是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高级白领工作,而在培训期的车间里,他却一直穿着“农民工的工作服”,整天生产铸件。
因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太大,刘晓龙在工作中便心不在焉,时不时就发牢骚。当其他学员因为工作成绩优秀、提前被公司其他部门调走后,他更是心态失衡。后来,企业给过刘晓龙三个新岗位,每次都因为他在铸件车间工作时没有积累经验,对机床没有基本认识,无法适应新岗位。最终,企业根据合同将他解聘。
“个人发展的机遇是踏实肯干争取来的。”刘晓龙培训时的同事于谦说。于谦在培训期间,因为踏实的作风、谦虚好学,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工作仅仅一年之后,他连跳两级,进入机床集团的技术中心工作。
九类毕业生容易被淘汰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尽快地适应工作也不易。近日,沈阳联诚传媒的一份走访调查显示,沈阳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就业第一年的被淘汰率已经达到了25%。
“有九种类型的大学毕业生,最容易被企业淘汰。”5月27日,在沈阳机床人事部门工作多年的杨伟解释说:“第一类是从大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转型不适应,不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类是自身定位不准,工作眼高手低的;第三类是学历较高,无法忍受基层艰苦工作的;第四类是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只讲索取不知付出的;第五类是不能融入集体,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第六类是学习技能的能力差,不会完善自我的;第七类是在岗位竞争中,缺乏化解压力能力的;第八类个性较强,执行力却较差的;第九类有道德问题,对单位的一些公共设施‘顺手牵羊’的。”
xxx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眼下正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应聘就业的高峰季节,大学生就业应当在择业的同时调整好心态,做一些适应工作的准备,以便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住成长的机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