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关于语用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Bachman将语用能力分为施为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何自然则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可见,语用能力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就日语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外,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尤为重要。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日语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列入教学目标,并积极探索日语课堂中语用教学的新思路。
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学理念。目前,很多高校在制定外语专业教学大纲时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语言能力观,即认知语言能力是由相互独立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组成。这种理念表现在教学大纲上就是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按语言知识和技能分项定量描述。同时,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是以词汇量、语法项目数等量化原则来描述。显然,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作为语言交际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语用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词汇和语法势必会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会成为考试测评的重要标准。其弊端就是,培养出的日语人才只懂语法,不懂得语言的灵活运用。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树立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对于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这一点,由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制订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提出了“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理念,对能力的表述采用了“Can Do”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以词汇量和语法项目数等量化方式界定语言能力的模式,把外语学习者看作是社会个体,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完成的任务,使得对外语学习者语言运用水平的描述更为客观和外显,便于理解和操作,为评估和认证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指导性框架,对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理念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国家的语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值得我国日语专业,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借鉴。应用型人才就是要适合社会的需要。因此,以相对具体的语言活动来作为衡量语言能力的标准更具有实际意义。
2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一些院校的日语教学仍然是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基于高校日语专业授课对象多是日语零起点的学生这一特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把语音、词汇、语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语法的讲解和训练也主要集中在形式和语义上,对于语用功能讲解较少。例如,日语中被动语的一个重要的语用功能就是避开动作执行者,避免自己承担某些责任或把矛头指向别人。但很多教师在讲解被动句时,只把被动句的类型、形式作为讲解和练习的重点,很少强调被动句的语用功能。所以除了翻译练习中汉语原文部分出现被动句的情况外,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很少有意识去使用被动句。此外,关于目的语的语用原则等语用知识,很少有教师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种言语行为时,往往先介绍日语中实施这一言语行为时常用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教材中会话材料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表达方式的印象,再通过练习牢记相关的句型表达等。至于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表达,教师很少做解释。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往往会不分语境把言语行为与相关句型对号入座,产出的句子生硬、不自然,有时甚至还会让对方产生误解。
语言是在具体的环境中使用的,根据环境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种言语行为也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语言使用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这种应变能力就是语用能力。日语中的表达大多委婉、含蓄,隐藏着弦外之音,让人难以琢磨。这也是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语用能力就是使用和理解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因此,作为日语教育者,要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引入课堂,积极开展有效的语用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元语用知识、语用规则,明确要求学习者注意某一形式,并对元语用规则进行讨论和总结。
3教材。以基础日语教材为例,国内很多教材大都把重点放在句子的基本结构上,即以句型为主,把语境、语篇放在其次,或根本没有从这一角度加以考虑。练习的形式以替换、选择、填空、翻译类居多。教材中出现的会话多是为了呈现语法规则编写的,有些情景的表达难免不自然。此外,很多教材中对于语法知识的讲解缺乏语用方面的说明。周新平、陈俊森在《RA用榆视点力、白中国因日本教材人因一考察方含中心泛》一文中从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了旧语教材语料库中收录的《新编日语》《新编基础日语》《基础日语教程》《新大学日本语》的指导情况。结果表明,这四套教材在语用功能方面指导不足。纵观国内日语专业课教材,整体存在语用学方面指导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或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时,应该注意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补充说明,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4考试测评。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评价多是以学期末考试为主。考试的形式以笔试类居多,而且无论哪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中几乎都有单词读音、语法单选题、句子翻译类题目。试卷内容大部分是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能够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题目很少。判断一名学生作为日语应用型人才是否合格应该从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角度去考核,而不仅仅考虑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使考试成为更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有必要对传统的考试内容及形式进行改革。以高级日语课程的考试为例。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类课程,一般在日语专业三年级开设。在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进行多种语言活动。因此,高级日语课程的考试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笔试试题中一般只有阅读理解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对于实际语言交际中的应变能力很难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考试形式上可以考虑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进行。在口试环节,可以给学生布置交际任务,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语言活动。当然,任务完成的好坏不能单纯地用词汇、语法的正确性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否符合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规约等。
三、结语
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需要。语用能力作为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广大日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深入到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考试测评的各个环节。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