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式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范畴里,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应该是与语言训练辩证统一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努力从这方面去探索与实践,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一些体会:
一、实现语言表达的个体性与发展思维独创性的统一
独创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贵在“新”字,贵在“独”字。而这样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课例,则要凭借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来实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不变的 ,由于影响该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它的发展也是多维度的。我们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多维度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理论前提。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通过有形可知的语言载体认识一般,更要使学生能再一般中间特殊;既要使学生理解接收课文提供的知识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达到升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不要局限于课文提供的现成答案,展开发散性思维,以求得自认为与众不同的答案或结论,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会逐步养成积极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思维习惯。
如在课文《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列出各自的“补牢”办法。学生反映强烈,十分活跃,结合课文理解,个个振振有辞,据理力争,归纳起来,提出四种“补牢”办法:之一:亡羊之后,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之二: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可能西洞又破,羊照旧亡;之三: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在羊圈边,一旦狼再次出现,就将它逮住,以彻底根除祸患;之四:人应该对事物有预见性,最好是“亡”之前先补洞。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勇于探求的好品质。
二、实现“读须有疑”的进取性与发展思维批判性的统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独创性思维重在“创”字,批判性思维重在“破”字,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则应通过“读须有疑”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来实现。批判性思维其标志是不被常规的方式和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对传统的观点和结论敢于怀疑,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反复思考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创新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常常需要突破前人的结论。如果对既存的一切迷信之,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必将严重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精神的发挥,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批判性思维生长发展时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他们试图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答面临的一切,怀疑是他们的天性,这样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准备,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生长时期,能给予引导或激励,无疑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三、实现创设情景的生动性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形象性特点的学科。语文课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图景的反映,语言则是描述这种图景的符号。为了引导学生强化对语文的感受,就必须把语言符号尽可能有效地还原为情景的创设。而这种还原过程,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思维的效率特征。所谓灵活性,一是指思维的速度,即思维的敏捷性,二是指思维的应变性。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受着时间空间的制约。发现问题需要时间,思考问题也需要时间,解决问题还需要时间。而时间是一个常数,不能缩短,也不能延长,既不会照顾你,也不会亏待你。从小刻意训练思维的速度,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高度兴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要方法有 :快速抢答:预先结合课文涉及好的问答题,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抢答,犹如电视上的抢答赛,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 限时抢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看谁完成得最准确、最完整。 即时记忆:要求学生通过极短的时间的学习,看谁记忆的信息多。这样的强化训练,由于趣味性强,学生高度兴奋,导致思维高度集中,有意注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很少,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的思维频率是很有好处的。
语文课堂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语言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还包括事物的连贯性、流畅性、准确性、精密性等。但关键点是语言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必须高度的辩证统一,在努力探求他们的最佳统一点上下功夫。语文教学应当高扬创造教育的主旋律,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肩负起培养创造创新人才的使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