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读后感>>心得体会>>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标签:
时间:
 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茫茫书海里邂逅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们的老师们”。刹那间,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有博大教育情怀的俞老师,他不仅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指引着我们,而且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同行的我们。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感谢数学学科带头人,让我的寒假有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陪伴。这个寒假不是空闲空虚空洞的,而是充实收获丰满的,这本书举了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让我走进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师带给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一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什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另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

  就某一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该是种子课;

  就某一知识领域而言,每一节种子课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

  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述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当发展至一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一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说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

  从教学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俞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课无非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有的知识是显现在外部的阅读性学习,有的知识是隐性的体验性学习,而将两种结合起来的便是种子课。

  关于先期学习,即在授课之前就已经积累的经验,俞老师提到先期学习有时会导致个体差别较大,有的孩子理解很有质量,有的孩子理解肤浅。有的问题老师刚提出来,学生便把本节的知识讲出来了,打乱了老师的预设和探究的氛围。原本预设是课堂中经过师生互动形成的过程和结论,在学生的思维成果或开展的实验操作结论与老师预设相左或意想之外有意义的学习这样非预设生成时,教师如何面对解决,合理驾驭课堂,为学生进行合理解释,非常关键。往往会出现两极性——尴尬与精彩。预设和非预设生成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俞老师认为:现代课堂中,保持安静、整齐的课堂是开展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为了做一个“好学生”而时刻警惕自己的一举一动,学习起来必不能安心地思考,而太嘈杂的课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把控和调节。

  作为一个新入门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模仿参照,再积累实践,不断地反思改进才有可能慢慢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只有不断地思考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寒假,在工作室主持人刘向飞校长推荐下,我认真阅读了特级教师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书。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全书分上、下编,前面有个“写在前面”,后面有个后记,共四个部分组成。上编: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分两个部分,一、什么是种子课;二、如何上好种子课。下编:种子课,为了每个人的生长,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感悟学生发展;二、反思教师成长。

  在细细的品读中,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一、“种子课”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种子课”,这一新名词,对于我深感陌生,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出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意思是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因为有了“种子课”的深刻,就有了这些后续课的简约。

  比如:在小学数学中,主要的计量单位一共有8类,其中,长度单位是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

  再如:“数的认识”,在小学里,学生先后要认识自然数、小数、分数。在这些数中,自然数的认识过程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因此,在“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系中,具有“种子”特征的课有3节:《自然数1的认识》(幼儿园已进行)、《用字母表示数》和《分数的认识》。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这三节课标志着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三次飞跃:

  自然数,从物抽象出数,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用数来表示物,体现数的确定型。

  用字母表示数,当数处于未知不确定时,用一个字母表示存在多种可能的数。

  分数,把整体视为单位并量化为整数1,这个1与作为自然数1是不同的。

  由于自然数的认识发生在学前,因此,在小学里,“字母表示数”和“分数的认识”这两节课需要教师花力气去磨出其中的味道来。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生长课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同时,我认为“生长课”更适合使用导学案,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理念的落实。

  这里也兼而论述另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经常会迷惑的,即什么时候组织学生自己阅读书本比较好?你看“厘米的认识”和“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内容,都是单位的认识,但前者绝不可组织学生阅读书本,教师须有创造。后者可组织学生阅读,个中差别读者们想来应该有所体会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数学教学和我们党的解放战争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战,关键战打好了,就有势了,其他战就会势如破竹。

  二、在有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种子课的魅力。,

  此书中,俞老师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采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像这样的课,就是所认为的“种子课”;这样上,就是种子课;哪些课可以作为种子课的选项;种子课的特质该如何呈现,才能解读学生的生命密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老师通过“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教材的缺陷在哪里?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有何不同的问题 ?作者以为,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数”在变化——从确定的已知到不确定的未知的变化。想起我也研读过这一内容,看了俞老师的分析,深感惭愧,原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在“厘米的认识”一课中,俞老师通过不同教学片断的比较,对长度单位三个课时学习样式的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学习。他还比较了“厘米的认识”和“面积的认识”两课的异同。他认为种子课的特点,就是用生长代替重复。在“生活中的负数”一课中,俞老师又站在数学课的“隐性知识和显现知识”角度,和我们一起探讨本节课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别是什么?各种知识分别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俞老师认为,本节课中要注重数感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物”的数到“象”的数的过程,体会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他强调本课中要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动地体验。这样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明白:数感可以在体验中培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体验那些可感不可说的基因,使数感渐次丰满起来。

  从一节节典型的课例中,俞老师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从实践层面给我们描绘了种子课的魅力。我相信对于每一个数学老师来说,这些案例实在有效,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数学。

  三、视学生为种子,我们要悉心呵护

  教材是成人编的,成人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人时,我们把它定义为错误。我们体会过学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吗?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但是,种子也会发不出芽,发了芽也可能夭折。当我们视学生为白纸,我们会有优越感;当我们视学生为种子,我们会有敬畏感。

  如果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不能改变,不能使他进步,那我至少可以不以补课的名义伤害他,让他处于一种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一旦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害怕数学,他们的学习就会是人生的一场噩梦,而他们的噩梦,当然就是我们数学教育的噩梦。

  种子刚发芽时是脆弱的,我们要好好保护,让他们茁壮成长,不要让他们夭折了。

  在小学里,数学学习困难是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心理的原因。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困难的感受在小学中低年级,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即:

  不明白我怎么就算错了。(计算)

  搞不清到底该加还是该减。(数量关系)

  搞不懂该怎样去分析。(问题解决)

  面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些最初的困惑,成人世界似乎总忘记自己以前所经历过的相同经历,相对应地会以如下观点回应小学生们,即:

  孩子太粗心了。(计算)

  听课不专心。(数量关系)

  偷懒。(问题解决)

  教师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单纯地归之于粗心,是很浅薄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找出算草,或者说出计算过程,从而找出他们算错的真正原因,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得失作出正确归因,要求教师有宽阔的胸怀,富于责任感,有专研精神。

  这是在和家长对话时,家长说的话就是如此,我们成人总是对孩子的学习困难毫不客气地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未能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指导,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又会被大人给予消极的评价,从而渐渐地害怕数学。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探索如何悉心呵护每一颗“种子” 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

  总之,读了《种子课》这本书,给了我们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我们愿再次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在名师的指引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在孩子的心头播洒一颗爱数学的“种子”。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师父俞正强老师的新书《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前后品读了三遍。一来,本人比较愚钝,好书一遍看不明白,需要多读!二来,俞老师的书值得我们不断去读,去思,去悟!

  读文章,拿来用!

  6月28日,师父将他的新书赠与我们一本,我急忙捧着《种子课》,怀着愉悦的心情细细品读。依稀记得半年前,师父对我们说他的一本新书要出版了,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书名,这粒种子就在我们心里生了根。翻开书,看见第一张空白页的正中间写着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它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这些喜欢数学的老师。

  第一遍阅读更多的是被文中的观点、案例所吸引、叹服!

  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进行了一番生动的描述: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那么,一定有一些需要“莳也若子”, 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 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在《种子课:生长的力量》一文中以《厘米的认识》为例,通过不同教学片断的比较,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和《米和毫米的认识》三个课时学习样式,不仅从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更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系列中,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具有种子的特质。其一让学生体会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一次感悟“标准”的意义。其二让学生体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这节种子课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因此,种子课的特点是深耕细作,舍得花时间。

  我边阅读着边实践!每当上到俞老师文中提到的这些课例时,我又翻书温习,并结合班级实际大胆尝试,让我又明晰一些问题,催生一些思考。如上《厘米的认识》,当我提问:“你的尺子上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1厘米一样长吗?”、“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很多学生都认为不是一样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俞老师怎么会想到问这一问题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了俞老师的分析,深感惭愧,原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是王道。

  第二遍:读结构,学思考!

  宋朝大学者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老师的“种子课”正是基于他的教育实践后的诗意表达。

  第二遍读本书时,我通过看俞老师文章的结构,学习俞老师怎么写文章,怎么思考问题。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老师通过“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教材的缺陷在哪里?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有何不同的问题 ?作者以为,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数”在变化——从确定的已知到不确定的未知的变化。

  俞老师为什么会这么思考?俞老师这些思考从哪里来?我想首先是俞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学习中的的问题与困惑。记得俞老师曾对我们说,我们要多和孩子混在一起,多和他们聊天,关注他们,观察他们,包括课堂上和课外。是的,混多了,我们就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其次是俞老师会思考。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上一节课首先要想明白它是什么东西,它从哪里来,学生在哪里,带学生到哪里去。

  自己上《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时,努力像俞老师这样去思考、实践。首先明确这节课是什么东西。是直接呈现各种速度进而引入“速度”概念,开展教学合适?还是以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认识速度的概念合适? 我们追本溯源,通过百度搜索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再细化,初中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高中的定义: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看来,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它离不开路程、时间。那速度概念与路程、时间概念一样吗?生活中,路程就是跑多远,时间就是跑多久。跑多远、跑多久都是可以看的,通过工具可以测量。而速度是不可看、不可测量,只是可感、能计算。由此可见,从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引出速度,更符合速度本质。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在哪里。我们抽取了四年级一个班学生(20人)进行课前调查。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题目如下:⒈你在哪里用到或听到过“速度”?请你写下来。⒉你觉得什么是“路程”?请举个例子。⒊你觉得什么是“速度”?请举个例子。

  从前测得到的:⒈95%的学生在生活中比快慢时用到或听到 “速度”,在跑步、汽车、写作业中用到或听到 “速度”最多。⒉“路程”这一概念,95%的学生已达到清晰层次,大多学生这样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⒊“速度”概念则相对模糊,有60%的学生都说到快慢,如骑车骑得很快。看来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比快慢经验。尽管这些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零散的,但却是十分可贵的。因而,这些生活经验将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学时,基于经验,再现、激活学生 “比快慢”生活经验,再结合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实现对经验的改造。因而课始我通过聊天: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快慢? 唤醒学生已有的“比快慢”经验。接着提问“两个同学跑步要比快慢,怎么比才能知道谁快谁慢?”“要比跑得快慢一定离不开什么?”这里将“比快慢”生活经验进一步深化,让孩子们认识比快慢与路程、时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经验与数学的有效对接,呈生长状态。

  第三遍:读其人,学做人!

  在俞老师的书中,他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体会课堂上的童言童智、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等等。俞老师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俞老师对教学深刻的思索。在《如何上好种子课》导语中这么说,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能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老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哪些课需要“莳之”,哪些课可以“弃之”,由此而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是的,我们要根据知识脉络和学生发展规律,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不是说:“知有先后,则近道矣”,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了势,其它仗就会势如破竹般地获胜。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思索、实践,丰富自己,修养自己。俞老师是一位仁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对学生那深厚的仁爱。在《体会童言童智》中,学生冷不丁冒出的充满童稚的语言:这是个破圆、我只是估准了,俞老师透过童言体悟本质的童智。这后面蕴藏着一颗仁爱之心。要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须聆听学生的声音,其中冷不丁冒出的童言,则是学生最真实思想的显现。它不是对成人世界的翻版与重复,而是来自地底的涌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不能信手涂鸦。他是带着太阳的能量,带着生长收藏的密码,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而来,需要我们去尊重、去体会、去感悟、去唤醒、去呵护。俞老师在《化蝶而飞: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一文中说到,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类: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生成能力、教师品德。不同因素在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用不同,从而形成了四个显现阶段:基本功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教学生成阶段、教师品德阶段。而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基本功不见得如何好,他们的教学设计很一般,他们的课堂生成少得很,可他们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书读得很好,学生们乐意为老师读书,家长们配合起来不遗余力。这样的老师,他们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第四层次了。他们吸引学生的是他们的人格、师品;他们改善教学的力量来自执着的关怀与爱。因此,关怀与爱,可以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跨越到第四层次,从而享受教学。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俞老师内心的真实表达,都源于俞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万物的慈悲。

  最后,我由衷地道一声:幸哉,我们能跟随着这样一位智者快乐成长!美哉,我们能追随着这样一位仁者幸福修行!(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的资讯,请访问:心得体会
    下载文档

    看过《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精选】个人述职报告模板汇编五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述职报告6篇,欢

    二手房交易协议书范本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协议,签订协议能够保证双方合作愉快。想写协议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手房交易协议书范本,欢迎阅读与收藏。二手房交易协议书1

    为了保证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寒假充实的寒假,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监督孩子们的学习。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xx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

    20xx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双轮驱动

    意林读后感(通用1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意林读后感1今天

    1大学自荐信集锦22023年大学自荐信二十篇3关于2023年大学自荐信4关于大学自荐信5大学自荐信格式6大学自荐信精选7大学自荐信范本8大学自荐信范文锦集9大学自荐信精华八篇10大学自荐信导语,大家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发放通知通知的文章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1】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发放通知通知各位考生:2023年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即将发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通知书发

    产权是经济所有权的法律形式。产权是指对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表现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可分离性、产权流动独立性。以下是为

    小贴士:欢迎访问谜语大全,在这里你可以方便地找到搞笑谜语一千零一夜(打一字)这一搞笑谜语的谜题,并且查看一千零一夜(打一字)这一搞笑谜语的谜底。

    教师节慰问老教师总结3篇教师节慰问老教师总结篇1尊敬的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值此第33个教师节之际,县委、县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