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有深厚的人文性、应用的工具性、选材的多元性等特征,是高职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基石,也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以《我与地坛》为例,探讨S-ISAL教学法(选题与分工、搜索与分析、整合与结论、呈现与评价、分享与反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S-ISAL;教学法;大学语文;我与地坛
语文教育有深厚的人文性、基础的工具性、选材的多元性等特征,它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学方法都必须以语文媒体为基础。语文教学方法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金一鸣在《教育原理》中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材、课堂教学这三点为中心,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知识是自我构建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诵读法、自学法,新型的教学方法有S-ISAL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等等。不论采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还是新型语文教学方法,都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标准。
1S-ISAL教学法
S-ISA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它是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的课程ISAS为基础演变而来,全称为基于空间的信息搜集与分析的教学方法(Space-basedInformationSearchandAnalysisLearning)。这种教学方法包括了选题与分工、搜索与分析、整合与结论、呈现与评价、分享与反馈等几个部分。S-ISAL教学法以建构主义观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是学生由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自主的进行知识的重新构建,即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该教学法有数字性、自主性、过程性、对话性等特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以达到教学标准和课程目标的培养要求,提高高职生的语文素养,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2S-ISAL教学法在《我与地坛》中的应用
2.1选题与分工
大学语文课程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教学部开设,学生大多为女生,她们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该课程在大专一年级上学期进行授课,所选教材为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十版《大学语文》。选题:教师根据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九单元关爱生命的教学中,高职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1)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品味作者深沉的语言;(2)提高学生诵读能力,通过诵读使高职生深入了解生命的意义;(3)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4)面对苦难时要以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本单元共有《小狗包弟》、《箓竹山房》、《我与地坛(节选)》、《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苦恼》、《最后的常春藤叶》等多篇中外名家作品。教师和高职生一起进行讨论,最终确认选上《我与地坛(节选)》。分工:分组以宿舍为单位,人数控制在每组5人以下,在宿舍分组的基础上也可自愿互换,由组员自行推选组长,或者选择计算机技术较强的组员担任。教师将选上课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划分为几个任务,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也需要与其它组、教师交流与合作,在每个小组内部,大的任务又细化为更小的任务,每个人需要独立完成,也需要和组员进行讨论与分析。
2.2搜索与分析
搜索:高职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所承担的任务为导向,通过校内外的图书馆(书籍、报纸、杂志)和互联网(图片、视频、文字)进行搜索与查找。以第一组任务“作者与地坛”为例,高职生通过图书馆查找到了史铁生的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往事》;散文集《病隙碎笔》等;该组同学还在期刊馆查找到了《中华读书报》邹大立所写的《我眼中的史铁生》、《华夏时报》苏娅所写的《史铁生:爱是人类惟一的救赎》、《新华每日电讯》周宁所写的《不屈的史铁生,用生命书写生命》等文章14篇,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史铁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24张、地坛图片30张,相关视频6个以及网络资料若干,这些资料经过筛选后上传到了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资料共享,其他同学需要这些资料时,只需在线下载即可。分析:每组组员对所找到的资料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楼进行分析和筛选,选取与任务关联度大的文章与资料进行上传。
2.3整合与结论
每个小组对任务进行搜索与分析后,对现有材料进行筛选、加工、辨别、整合的过程。该阶段全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讨论组进行,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高职生既可以与本组同学进行商讨,遇到难题时又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让教师来优化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此阶段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命的感悟”小组为例,该小组同学整合信息的过程:(1)将搜集到的资料及其它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选取初步的汇总信息集。(2)对资料进行分析:古园的颓废与作者的命运相似,但园子里荒芜但并不衰败又给作者对生活的新的感悟。(3)建楼讨论:高职生从课文文本转移到文本之外,讨论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4)结论:通过分析与整合所搜集的信息,有了结论后,对结论进行呈现。
2.4呈现与评价
呈现与点评有两个维度,一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楼,在讨论楼中高职生的讨论,教师的随时点评和指导都保存在讨论楼中,它即是讨论的过程也是呈现的方式。另一个是现实的课堂,结论的呈现主要以PPT、视频、现场解说为主。以“母爱”小组为例,通过前期的资料搜索、整合、分析,该组同学以课文的文本为出发点,以PPT的形式,以《雨的印记》为背景音乐,缓缓道来文章中母爱的深沉,浸润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得出结论为:母爱平凡而伟大。该组同学以一张汶川地震时女警给婴儿哺乳的图片来引出讨论,母爱的伟大并不在于爱自己的小孩而是大公无私的大爱。这样的讨论,既是课堂教学的成果,也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更是高职生自己展开思索、解决问题的结论。
2.5反馈与分享
在S-ISAL教学方法中反馈与分享也是开放的、由学生和教师自主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楼、微课、视频、PPT、图片、文字等等都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得出的成果,教师在学生任务结束后,继续对学生的成果做出回应,其中也包括对这些资源的交流与分享,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教师的反馈更快速。对于学生来说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是探索永远不会止步于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高职生还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云空间分享,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将合作学习理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S-ISAL教学法的总结与反思
S-ISAL教学方法是一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具有数字性、自主性、过程性、对话性等特征,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其独特性,并不是所有语文课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教学方法也应该交由实践去检验。
3.1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S-ISAL教学方法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云空间,教师在实行该教学法时,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从选题到评价,整个过程大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它既要求教师懂得微课的制作、PPT美化、网络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又要求教师在网络平台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和解决。
3.2教师要按照语文学科特点和高职生学习能力来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课堂教学,S-ISAL教学法则以高职生自我学习为主要方法,使高职生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通过自我思考、团队合作及求助教师,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形成以视频、PPT、图片、文字、音乐等形式的任务成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基础性、思想性、实用性等诸多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针对这些特点来进行。例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采用S-ISAL教学法,需要在布置任务时充分考虑到人文性,创设文化情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不能单纯为了技术而用技术,忽略了语文课的学科特点。高职生由于个体化差异及接触信息化教学的时间不一,表现出:有的资料搜集能力稍弱;有的不会进行资料的整合;有的不善与人沟通合作;有的信息技术不过关,不会用PPT进行资料总结。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方式,教师在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将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行分组整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帮助。尤其是在分工阶段,不允许能力强的同学大包大揽,能力稍弱的同学滥竽充数,分工既要责任到人,也要兼顾组员间的协同合作。S-ISAL教学法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语文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信息技术不断花样翻新,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又要不断提高语文研究水平,且行且学习。S-ISAL教学法对学生而言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能够形成核心职业竞争力,因而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翠娥.基于职教新干线平台的S-ISAL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2]杨帅.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S-ISAL教学方法在《旅游英语》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3]肖敏,郭美,章才能.基于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