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必备技能之一。本文根据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现状编制了一套“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调查问卷”,对7所高师院校的三、四年级师范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普遍不高,由此指出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一、研究的背景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虽然与一般的教学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方共同活动,但是其最显著的特色是:重视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和学中的作用,强调了从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2.它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
3.它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4.它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教学技能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技能。
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技能是高校师范生具备教师资格、胜任未来教师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素质之一。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信息化教学做了大量,然而对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掌握情况缺少量的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尝试对目前在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现状进行一次调查分析,期望能为我国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教师教育研究与改革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从河南师大等7所师范院校的大三、大四年级师范专业本科学生(计算机专业除外)中随机抽取600名。发放问卷600分,回收552份,回收率为92.O%,剔除无效卷19份,统计的有效率问卷为533份,有效率为96.6%。其中,大三学生为257名(占48.2%),大四学生为276名(占51.8%),文科308名(占57.8%),理科187名(占35.1%),艺术类38名(占7.1%)。
2.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集中发放问卷,集中答卷、邮寄试卷定期回收和通过网络调查平台在线答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调查。问卷回收后,先人工剔除无效问卷(漏题、答案自相矛盾的问卷),然后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3.问卷设计
(1)对教师的要求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制定的《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对教师在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①应对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具有深刻的理解;
②应能够规划、设计技术支持下的有效学习环境和经验:
③应掌握运用技术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实施课程计划;
④应能够运用技术优化测验和评价策略:
⑤教师应能够运用技术改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
⑥应能够理解技术应用于中小学的相关社会、伦理、法律和人文方面的问题,并能按照理解正确行事。我国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也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
(2)问卷的内容
通过对中美教育技术标准的深入学习、研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的特点,我们设计的问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年级、专业、电子信箱等);②教师职业理想状况;③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情况;④在未来教学中应用技术的意识;⑤对教学设计的认识;⑥对自己掌握的教师必备素质满意状况;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技术的法律伦理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职业理想状况:从总体调查结果看,把教师作为自己理想职业的占38.65%(大四年级学生为45.65%,高出大三年级i4.15%);迫于就业压力愿意当老师的占41.84%;不愿意当老师的占19.51%(大三年级学生为26.46%,高出大四年级13.42%)。
2.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认为教育技术是“计算机、互联网、电视、录像、投影仪等物化技术”的占14.8296;认为“凡是能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技术”的占22.14%;认为“能够改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是教育技术的占56.2996;不了解教育技术的占6.75%(大三为9.34%,高出大四4.99%)。
3.对互联网的认识: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知识库,可以查到几乎所有需要的知识、信息,应大力发展互联网”的占8.82%(大四高出大三2%);认为互联网“既是一个包含海量知识、有价值信息的宝库,人们获取知识、加强沟通的一个平台,又隐藏着许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应加强管理,合理发展”的占89.4%;认为互联网“弊大于利,应严格限制其发展”的占1.69%(大四高出大三2.51%)。
4.电子邮件的使用情况:几乎天天使用的占6.0%(大四的为7.97%,高出大三6.67%):每周使用一次以上的占14.82%(大四的为20.29%,高出大三11.34%);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占17:45%(大四的为21.01%,高出大三7.3996);很少使用的占61.73%(大三的为73.54%,高出大四22.82%)。
5.搜索引擎的使用情况:“遇到问题总是先用搜索引擎搜一下看看”的占17.45%;较多使用的占38.84%(大四的为44.57%,高出大Z11.67%);偶而使用的占32.83%;没有使用过的占6.75%(大三的为9.34%,高出大四4.99%)。
6.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操作熟练且经常使用的占8.26%(大四的为13.04%,高出大三9.93个%);会使用但不常用的占37.90%(大四的为50.00%,高出大三25.10%);没有使用过的占53.85%(大三的为71.98%,高出大四35.02%)。
7.对常见网络技术形式教学应用的认识:认为可以应用于教学中的网络技术形式的顺序为:搜索引擎(26.62%),电子邮件(24.73%),个人网站(19.66%),博客(15.48%),Ftp(11.14%)。
8.在将来教学工作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媒体与方法的态度:如果条件允许,一定会使用的占60.04%,可能会使用的占31.71%,现在还不好说7.6996,不会使用的占0.56%。
9.在课堂教学中,确定使用何种教学媒体应考虑的因素:我们从不同年级、学科类别等多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从总体看来,确定教学媒体类型所要考虑的因素排序是: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35.86%),教学内容的特点(34.28%),取决于使用该媒体所付出的代价与效果比(19.13%),教师的习惯(7.82%),技术含量和先进程度(2.91%)。然而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确定教学媒体的所考虑的因素排序有所不同,即大四理科和大三理科的因素排序一致,大四文科和大三文科的因素排序~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科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文科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
lO.常用软件的掌握情况:从总体看来,会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6.68%,会使用Powerpoint的占77.49%,会使用Excel的占70.54%,会使用Flash的占19.70%,会使用Authorware的占16.70%,会使用Dreamweaver的占5.25%。从年级层面看,大三年级学生掌握Word(89.88%),Excel(78.21%),Flash(41.25%)这三种软件的比例分别高于大四年级6.18%,14.8%,23.5%:而大四年级学生掌握Authorware(27.90%)软件的比例高于大三年级23.23%;大四理科学生掌握Authorware(41.77%)软件的比例高于大四文科学生19.44%。
11.常见媒体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从总体来看,会使用计算机、照相机和VCD或DVD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77.49%,77.11%~i175.98%;比例较低的有:幻灯机(31.52%),摄像机(22.14%),录像机(20.83%),投影机(19.51%)、实物展示台(11.63%)。从年级来看,大三学生在使用照相机(85.60%),VCD或DVD(82.88%),计算机(81.32%)三个方面比大四学生分别高出16.4%,13.31%,7.41%:而大四学生在使用投影机(23.19%),幻灯机(37.32%),实物展示台(15.94%)三个方面比大三学生分别高出7.62,l2.03,8.94个百分点。
l2.对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作用的认识: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教学内容”的占88.93%,“帮助学生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占77.67%,“帮助教师计算、统计学生成绩”的占74.86%,“帮助教师备课”的占73.92%,“帮助学生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占67.92%,“帮助师生、生生交流沟通”的占64.92%,“学生学习的伙伴”的占54.22%,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1.50%。
13.现代教师是否需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认为非常需要的占54.60%,需要的占41.84%,无所谓的占3.19%,不需要的占0.38%。
l4.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用:认为非常有用的占42.78%,有用的占50.84%,无所谓的占4.50%,没什么作用的占1.88%。
l5.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情况: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88.1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l6.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占51.52%,认为师生是平等、协商关系的占34.78%,认为严师出高徒,学生应服从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的占8.91%,认为:二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占4.78%。
l7.对教学设计的认识:87.05%的学生认为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的一个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认为教学设计是可以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和技术的占65.10%;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的占62.66%;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的占23.64%;没听说过,不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占3.38%。
18.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从总体看来,对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有所了解的占53.66%;对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的占31.14%;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所了解的占11.44%;;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都不了解的占34.71%。从年级层商来看,大四年级的学生对这三种教学模式了解的比例分别是66.30%,40.22%,16.67%,比大三年级的相应项目分别高出26.23%,18.82%,10.83%。对这三种教学模式都不了解的大四学生占17.75%。
l9.要成为未来合格的教师,还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85.1896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学习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80.30%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与他人沟通的能力;76.74%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实用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72.98%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学习信息技术。
20.对运用技术的伦理、法律方面的认识:82.5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自觉向学生示范传授与技术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79.17%的学生认为运用网络资源应注意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尽可能注明出处;77.6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认识到技术是个双刃剑,尽量防止对教学、对学生不利的一面:75.80%的学生认为不能利用技术手段传播不正确、不健康的内容;23.45%的学生认为网络的优势在于共享,因此任何人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无须注明出处。
四、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难看出目前高等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不容乐观,与合格的现代教师还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理想欠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对于青年走向社会具有导向作用,是青年建功立业的动力。然而,此次调查发现仅有38.65%的学生把教师作为自己理想职业。这势必会对将来的教师工作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师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引导,并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特别是在校园中创设一种尊师重教、教师无限光荣的氛围,对师范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让教师知道教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明白如何工作可以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能够解释造成教学效果优劣的原因,从而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然而调查结果表明:76.74%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足;34.71%的学生不了解目前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问卷结果看,师范生对于各种信息技术掌握和使用不够理想,如电子邮件、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等软件应用比例不高,对常见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机、摄像机、录像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尚不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
4.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不足
据了解,除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及个别教育学专业开设教学设计课程外,其余专业均未开设。绝大多数师范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设计课程。对教学设计的价值、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从调查的整体结果看来,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理想。从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对比情况看,大四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于大三提高不太明显,甚至在掌握Word,Excel,Flash等软件方面,大三学生还高于大四学生(这个结果可能与最近几年中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有关)。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反映出大学师范教育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师范院校应尽快积极努力地探索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等各项未来教师的必备技能,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