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记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记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标签:
时间:

  1、资料压缩

  主要是一个左脑的过程。我们在进行记忆之前,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浓缩。

  这是一个信息压缩的过程。把信息中的水份挤掉。

  事实上,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手上电脑的普及也不会太久了。光是记知识,意义并不是太大。学习记忆术,是为了知识的运用。资料压缩就是为了把握信息中的精义。方便随时运用。

  主要的工具就是导图。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个工具的。这是第一。

  2、刺激大脑。

  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容易记得,有些不易记得。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身边走过,可能没啥印象。转身就忘了。可是,如果有一只恐龙在你身边走过。你就记得了。

  所以,记忆术的第二个原理,就是把那些不好记的知识,转化成容易记忆的,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信息。

  比如:

  A,一堆杂乱的资料,转化成有序的,有通顺的逻辑结构的。

  B,一些抽象的资料,转化成一些有图像的,一看就有印象的资料。

  C,一些让人看着晕晕欲睡的资料,转化成一些与性,美女,美食,音乐,欢乐有关的。

  第一原理是不断压缩,简化,减轻大脑的工作量。

  第二原理是不断转化,整理,顺应大脑的工作习惯。

  这就是理解的现代记忆术的基本原理。

  短时记忆的显着特点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就其功能来说,短时记忆与感觉记忆不同: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不被意识并且也是未被加工的;而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是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人们短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对该事物进行某种操作,操作过后即行遗忘;如果有长期保持的必要,就须在这一系统内进行加工编码,然后才能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了记忆分初级和次级的二重学说,初级记忆指短时记忆,次级记忆指长时记忆。然而,短时记忆是否构成一个独立的记忆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客观证据的支持,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陆续从实验及临床事例中得到证实。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1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均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曲线。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这种现象称为首位效应或首因效应。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这一现象称为新近效应或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词表系列开始部分,因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的当前的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因效应所涉及的单词末尾部分的单词数目恰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由此可见,短时记忆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短时记忆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1959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夫妇做了有关的实验。他们编制了由3个辅音组成的字母表,如GKB,PST,RUD等,每次给被试听3个辅音字母后,立即让他们从某一个三位数开始作连续减3的运算,还要把结果报告出来,如从276开始连续减3,读出273,270,267直到主试者发出开始回忆字母的信号。

  进行心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默默复述。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经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分别是3秒、6秒、9秒、12秒、15秒和18秒。事先被试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的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当延缓3秒再进行回忆时,已出现了明显的遗忘,正确回忆率仅达80%;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正确回忆率继续下降,当延长到18秒时,被试正确回忆率仅为10%;超过18秒,正确回忆率即不再继续下降,维持在10%左右。

  这说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得不到复述,将迅速被遗忘。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又易受干扰,只要插入新的识记活动,阻止复述,信息很快会消失,而且不能恢复。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过适当的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地衰退被遗忘。可见,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它的强度最大,易被我们所意识,但得不到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造成遗忘的常见解释有两种:痕迹消退说和干扰说。

  痕迹消退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侵蚀,像海滩上的脚印被海浪冲刷掉一样。

  干扰说则认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NC沃和诺尔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实验程序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共16个,最后一个数字出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表示它是一个探测数字,它在系列数字中已出现过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找出它在前面出现的位置,并把紧跟其后的那个数字报告出来。

  例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5824617930428516*。其中带*号的6就是探测数字,6在系列的第5个位置,其后的数字是1,被试报告出1,就算回答正确。从第5个位置上的6到最后的6*,中间间隔了11个数字,呈现这11个数字所需的时间,被称为间隔时间。

  根据痕迹消退说,保持的信息将随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减少;而根据干扰说,保持的信息随插入的数字的增加而减少。

  为了检验哪种假说更有理,诺尔曼等人采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从6到6*的间隔数字保持不变,只改变间隔时间。同样也可以使间隔时间不变,只改变间隔数字。结果发现,无论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正确回忆率不受数字呈现速度快慢的影响。显然,这一实验结果是支持干扰说的,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忘记痕迹的衰退。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记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本文《书戴嵩画牛的道理和启示》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不能在家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应走出家门,向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和劳动人民虚心请教、学习。  创作曲子、

    田林县2022年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落实和实践“xxxx”重要思想,围绕创“国优”活动,扎实工作,勤政为民,大力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篇1  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我班幼儿有些个性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通过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回首所做过的工作

    会计教师工作总结篇1  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欢欢喜喜迎新年,祝福信息看一看。以下是本站分享的除夕送给女朋友的情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除夕送给女朋友的情话1. 花开花落,此消彼长,云卷云舒,又是一年。愿时间更替带给你漂亮心情,飘送着我的祝

    在生日的时候,对于大家给自己的生日祝福,我们应该要怎么去回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回复朋友的生日祝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回复生日祝福语(一)朋友:您好!谢谢你的祝福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优秀发言稿供大家参考选择。  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优秀

    内容简介:《格列佛游记》成书于1726年,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作的长篇讽刺类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通过丰富的想...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以下是由小编推荐的《格列佛游记随笔700字》,欢

    【精华】幼儿园中班月工作总结4篇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

    2023会计实习报告(15篇)2023会计实习报告篇1我的指导老师吴小芸是一位很优秀、很有责任心的老师。在整个实习期间,吴小芸老师给了我许多指导和鼓励。在她的帮助之下,我逐渐成长、蜕变,教学经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