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失格》有感·1
终于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又读了两遍,并且是连读了两遍,这本书在几年前就已经读过,不过当时是借阅朋友的,只是草草的读了一遍,而这次是自己买的书,读的心情和读的程度都和几年前大有不同。并且,对太宰治的认知及对《人间失格》的感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这是一部关于太宰治青年时代的自传小说。太宰治用细腻的笔触,告白了自己前半生。剖开了殉情、风流、左翼、创作、婚姻、友情、吸毒等名义之下的惨烈真相,被称为太宰治“毁灭式的绝笔”。“人间失格”,译作中文即是“丧失做人的资格。”
在《人间失格》发表后的数月,太宰治便自杀身亡。这本充满极致颓废气息的作品,却大受年轻人追捧,直到今天。说句实话,读完《人间失格》后,陷入一种压抑状态是通常反应,但是,即便回归于现实生活之中,又不能不被其书中的情节、细节和文字所吸引。太宰治39年的生涯,经历5次自杀,一生中与5个女人的5段关系,结局都让人唏嘘,在想,恐怕他的传奇的人生更是让无数人被他吸引的原因吧!
【书中摘选:每天面对相同的事情只需遵从昨天的习性不要过度欢喜自然就不会感到极度的悲哀为了躲开前方的绊脚石蟾蜍迂回前行蟾蜍。那就是我。对我来说,世间不存在什么原谅或宽容、结束或埋葬的问题。我简直比猫狗还要低等,只是蟾蜍,在地上慢慢爬动着。】有时候,有些人就是如此强大,也可称得上懦弱自卑,如此不屑,如此看淡生死,如此看穿一生又一世。正如,你知道的,太宰治的5次自杀,却不敢想更又不敢做的,于天底下,就是有人可以这样轻松自然的谈论死亡,拿生命做儿戏,仿佛在谈论一日三餐、周末旅行。
有时候,我们生存于世并且不厌恶自己,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这种东西,与生俱来都根植于一些人的心里。时值四月,张国荣先生已经离开十四载,十四年前,他在遗书中写下:“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因而,日本作家太宰治也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有时候,并不是每个人的理想都有珠光宝气的光泽,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中写到:“大愿,原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白海棠”。如此阴暗的理想,听起来却不觉反感,“扶白海棠吐血”,竟有了些雅的味道。
与之相比之下,太宰治先生的理想就不仅仅限于“吐半口血”了,他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打开太宰治先生的履历,除了获奖,便是自杀未遂,直到39岁那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我没有考证过太宰治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但毫无疑问,他的文字里透着抑郁倾向。人们说,这是“无赖派”文学。
太宰治的人生信条可能就是:如果没什么事的话,那我就去死一下。
第一次自杀,太宰治20岁。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药,却因为未到致死量,自杀失败。研究者说这次自杀是因为他的学业不佳。第二次自杀,时年21岁的太宰治与银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这次同样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情人离他而去,太宰治却被救了回来。这让他一生都觉得背负罪责。第三次是太宰治26岁时,学业门门挂科,毕业希望渺茫,报考报社不及格,绝望之余,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杀,可是上吊的绳子却断了,太宰治悻悻而归。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与人有染,他悲苦愤懑,带着妻子前往群马县水上村谷川温泉,打算两人结伴共赴黄泉。这次两人也因药量不足致死而幸存了下来。连死都死不了,我有何用?最后一次,就是1948年6月13日与山崎富荣的情死了。那时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人间失格》刚刚成书不久,太宰治已经开始屡屡咯血,病情恶化。据说投水之前,二人还服用了氰化钾,看来这一次当真是决意赴死,39岁的生命,终于如愿。
对于有的人来说,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读完《人间失格》,能够非常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挣扎与痛苦。然而却丝毫不觉得同情,因为“同情”总是给他人,而《人间失格》里的种种阴暗,总有一款适合你。就像张国荣先生在《异度空间》中所饰演的心理医生,以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狱”,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狱。
其实,我们每个人苟活于世,除了见诸于朋友圈的种种正能量,总还有更多的阴暗情绪缠绕着我们。有时候你隐隐的感觉到了它,却又难以具体描摹,甚至不敢面对,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并非生性乐观之人,那么诸多颓丧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在你内心肆虐。后来那些游离的阴暗情绪在深夜流出你的脑海,幻化成一本《人间失格》。太宰治对于内心世界采取几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饰的告诉这个世界:我就是这样卑躬屈膝的一个无赖,我过着混乱的私生活,没有责任感,面对现实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颇有才华却不愿有丝毫进益,我面目可亲却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热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而《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自传小说,他对于大庭叶藏的各种刻画,实际上是对自己可怜与憎恶,至少我能感觉到他并不怎么同情大庭叶藏。仿佛要用大庭叶藏的各种懦弱与颓废,在精神上去惩罚自己。由此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道德的消费品与自我情感的发泄处。太宰治知道大庭叶藏不是他,但他终究会成为叶藏。
《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不过是一个被金钱与皮囊包裹着的现实弱懦者,同时也是绝望中的丑小鸭。大庭叶藏颓废的让人可怜,可怜的让人恶心。但正因为如此,我感到非常可怕,当活着真的变成一种奢望,自己真的会为现在的“平凡”而庆幸吗?
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深感抱歉。”
在想,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颓废、绝望、令人生厌的自己,一边讨好着别人一边确信自己不配被爱,从而惶惶不可终日悲悲戚戚却又理直气壮的继续祸害人间。因而,当死大于生,当摒弃大于流连,当解脱大于纠缠,当感性大于理智,生命才会被赋予无数种可能。或许什么时候真正的爱上自己了,才有能力去理解去包容这个世界吧。记得有位日本文学史的老师讲过,日本的文学其实是独立于政治和宗教的,是完全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学的追求,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文学的纯洁性。所以,日本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有比较冲击三观的内容:乱伦,人性的阴暗,暴力美学等等。只是天朝的文学从来就是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被引导着学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赞扬的什么,批判了什么,教育人们怎么做,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忽略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因此,在第一次看《人间失格》的时候我泪流满面,说不出它那里好,只是读完很畅快,即便它很阴暗我也喜欢。但是,现在看《人间失格》却会有非常大的触动,有时内心会彷徨,有时会变得温柔,要是说它意义何在,可能只是作者把他的内心完全展开给人看,让读者能从中获得共鸣和慰籍吧。
从《人间失格》中,不难看出,太宰治的世界是真实的,但是其中充斥了太多的阴暗。因此,要学会走出阴暗,感受美好,发现美好,才是我们应该享受的生活。而不要因为一时的阴暗而沉沦,走出来,才会感受千万的幸福,才会发现无限的美好。真切的想对天堂的太宰治说:为他的温柔揪心叹息,为这样失格感到抱歉。愿我们在发现这个世界的丑陋和不堪后,依旧对这个世界抱有大爱,依旧对这个世界心存美好。更愿太宰治天堂安好!
读《人间失格》有感·2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他的遗作。太宰治的一生都在怀疑和否定中度过,就像叶藏一样,他始终在质疑自己,这件事做的对不对,会不会让别人不高兴。
书中的三张照片概括了叶藏的一生,第一张是叶藏小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想要的礼物和父亲中意的礼物不是一样的,敏感早熟的叶藏感受到了父亲的不高兴,然后违背了自己的心愿,偷偷在父亲的笔记本上改了心愿。从此叶藏与人相处都戴着面具,隐藏自己的内心,变得伪善,假装小丑来让人开心,与人相处。叶藏说:“我将孤独的苦恼暗藏于心,拼命用天真无邪的乐天派掩饰内心的忧郁与敏感,逐渐成为为爱做戏的怪人”。他习惯扮演小丑的角色,掩饰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他害怕人类,但更害怕的是小丑的角色被识破。
第二张代表了他的青年时代,叛逆而且颓废。他为了逃离学校,参加了左翼的组织,这种非法的活动让他感到心情舒畅,他说这个世界上合法的都让他感到害怕,只有不合法的才能让他快乐。后来他开始混迹酒吧,妓院。只有这些地方才能让他安心。他孤独,苦闷,恐惧。他选择了和情妇殉情,但是又活了下来。
第三张是叶藏的最后的时光,在经历了入狱,结婚,吸毒,酗酒,又看到妻子被玷污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了。他选择安静地过完最后的生活,他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在耻辱中度过。《人间失格》里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读《人间失格》有感·3
你说,你是一位彻底的搞笑分子;你说,人活着没有太大的乐趣;你说,人间失格,你也失格……
可在我心中,你所诠释的,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人性。要知道,你,从未失格。
在《人间失格》这本书中,我领悟今生,叹惋人生。作者按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此书,书中道尽了人间的不公与人性的腐败。在第一篇,作者写下了这样的一件小事:他为了使自己受到关注,故意捉弄着自己,如在上课起立后坐下时故意摔倒,上完厕所出来时故意没穿好裤子……从而引发了同学们的大笑,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主人公也得到了归属及关注。我想和主人公对话。此时此刻的你,将嘲笑化作为了自身的归属。又是什么引发你再次质疑呢?
你认为是自己精神上有问题,认为自己像一个小丑。不,你不是。这,是人性。
人的性情,自身是控制不了的。他们就如同电影里的男主角女主角,希望得到比其他配角多的镜头及大众的眼球。我们又不妨问问自己,当第一次接触人世时,是否也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关注?还记得八岁时的一次钢琴比赛,为了更受关注,我让妈妈作文https://Www.ZuoWEn8.Com/为我买来隆重的裙子;为了更受关注,自己一整天泡在琴房里仔仔细细弹熟每一个音节。人性,呵,又不妨说是累的自身;人性,呵,又不妨说是个人内心中的虚荣与虚伪……
总有人说,人间繁花似锦。可若不去努力,度过那一个又一个黑暗的夜,又如何换取成功后的似锦人间?
作者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伪装、捉弄,他累了……不,他的心累了……他最终不愿面对自己,那个虚伪,却被真实的自己看透了的自己。他选择了远方的一处光明,年仅39岁。
这,也是人性。勇敢后的人性。
读完此书,我习惯性地看了背面的评论,众所周知,无非都是夸奖、赞扬,我不禁叹惋;多少名人,是死后才得名;多少赞扬,又是当事人所不知?
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是又是人性。
你,已离去。而我,会珍惜。
所以,大胆地去做每件事吧,那些自己喜欢、热爱的事。每当遇到质疑,千万别在意,也千万别停下前进的脚步而去关心起他人眼光,努力冲向自己的似锦人间,努力拥有人间似锦。
因为,你,从未失格。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