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对教学的启示
《小王子》这本书虽只有几万字,却是20世纪50年代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被誉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图书。“在他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本难得的爱的教科书。尤其是那只睿智而又豁达的小狐狸的话语,更是让人记忆深刻,感动不已,启发我们应做一名懂得爱的教师。
“什么叫‘驯养’呀?”
“这是早已被人遗忘了的事情,”狐狸说,“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一点不错,”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百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从以上片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懂得爱并渴求爱的狐狸。因为,彼此相爱,彼此才成为世上最重要的唯一,曾经无关的一切才变得有关和美妙起来。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生亦是如此,也是渴求爱的。优秀的教师,也理应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爱的教师。只有懂得爱,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世界的唯一;也只有懂得爱,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懂得爱的教师呢?
一、摒弃功利之心
“我很愿意,”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要去寻找朋友。”
“只要被驯养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狐狸说,“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出售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养我吧!”
文中借狐狸之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语言,道出了人类生活的功利和寂寞。爱,理应是无私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懂得爱,首先应摒弃功利之心。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只停留在情感层面,而更应是一种理性之爱。即不论这个学生的长相、气质、学习成绩、家庭背景怎样,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教师都无一例外地爱他,理解并尊重他的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将其生命的潜能挖掘出来,彰显出来,变为现实的生长和发展,这样的爱才是 “大爱”。所谓“大爱无边”,就是爱没有边界、没有选择、没有条件。最理想的教育之爱,是有情感之爱作为基础的理性之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具有改变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力量,也才能真正实现“热爱每一个学生”。
二、学会耐心等待
“那我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问。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近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的确,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实现师生关系的良好交融与转化,身为教师,我们就需要多一些耐心、静默,需要学会等待。唯有此,我们教师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才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才能一点点地接近我们爱的对象,师生间的交流方能真正发自心灵深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三、树立责任意识
“你们很美,但是很空虚。”小王子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咯,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候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道理,”狐狸说,“可是,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小王子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被小狐狸唤醒了,一句“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让人记忆深刻,更让人感动不已。的确,付出与责任,使所爱之人与物变得重要,对所爱的一切要负责到底。可以说,这是柔情的故事,也是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
众所周知,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终极的目的。教师职业理当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事业,教师的责任乃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我们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赢得学生的敬佩;也只有有责任,才会有负重,只有有负重,迎向未来的脚步才能迈得坚定而踏实。
四、用心去寻找
“人类在一个花园里种了5000朵玫瑰,”小王子说,“可是,却找不到自己所要追寻的东西……”
“是啊,他们是找不到的。”我回答。
“可是他们一直追寻的东西,其实在一朵玫瑰花或一点水中就能找到。”
“一点不错。”我回答道。
小王子接着说:“肉眼是盲目的,必须用心去寻找。”
用心去寻找,在心中也能发现最多。这是小王子教给我们的爱的方式,如果爱这一个,那么也要爱他的背景和同类,这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的确,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多一些用心的寻找,会促使我们重新发现孩子的真实世界,读透孩子,从中找到孩子宇宙间与成人宇宙间的衔接、转化和发展的通道,也会促进教师对自己宇宙的眺望、审视和思考,重新认识教育者的使命,实现孩子宇宙与教师宇宙间的相互转化和创生。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寻找,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心贴心的师生关系,更是教育的和谐。
小王子对教学的启示
一天,我在家中,仔细阅读、品味了一下这本名为《小王子》的书。它讲述了“我”——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被迫降落在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见了小王子之后发生的奇妙之遇。后来,小王子离“我”而去,回到了属于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飞机的故障,飞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后,“我”非常悲伤。“我”一直非常怀念“我”们共度的时光。“我”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个故事。其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满着功利主义而表露出的忧心与无奈。
在故事中,小王子住着的B612号小行星令人不可思议。它上面的生物种类虽然比地球上的少得多,它的表面积也比地球小许多,几棵巍峨高大的猴面包树就会占据整个星球,甚至撑破这个星球。但是在这颗小行星上却没有大人世界里那令人窒息的教条之间的冲突、矛盾,对他人也没有任何成见与偏见,充满着天真无邪的想法与观点,还能够随意地幻想着这个星球外世界的样子,探索人生的奥秘。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不能太讲究实际,幻想也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有了前进的目标;有时,我们不能太遵守教条,打破成规也许会得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9666165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要像那个飞行员以及小王子一样,珍惜现有的友谊。我们更要学习小王子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探索未知人生,获得启迪。也希望社会中的人们能够对他人没有任何成见与偏见,和谐相处。
小王子对教学的启示
小王子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地,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优势的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用错误的评量标准在决定哪个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较值得栽培。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又过度地被强调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伤害了,得宠的小孩却又被误导了。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1.从终生学习看小学教育
很多人不再那么看重小学教育了,好像初中联考一废除,国小就变成一个多余而无所适从的单位与成长阶段,因此,一方面才艺班和英文班吸引了更多家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学教育阶段的成长目标却变成了一片空白。
一位同事告诉我:反正国中起她们就要面对地狱般的生活,现在只要让她们快乐就好!但是,小学还同时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荒废了小学阶段孩子人格雏形的培养,长大后或许就来不及了。因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拉远,从更长远的教育观点着眼,回过头来看小学阶段的成长与教育目标。
从一位大学教师的观点来看,我对今天国内最优秀的研究生感到既忧心又失望。孙运璇大学一毕业就当了黑龙江发电厂的厂长,现在的博士生甚至都要拿到学位了,情感与人格的成熟度却还像青春期的小孩,不够成熟,不够有担当。而大学部的学生好像绝大部分都掉到一种二元法的分类里:要不然就是认真读课本,要不然就是打电玩、玩论坛、追女朋友,一付无所是事的样子。
许多人都发现:现在的学生,除了别人要他做的事之外,从来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应付功课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内涵都严重地欠缺开发。许多小孩都变成了“草莓族”:看起来鲜红可爱,随便捏一下就烂得汁液遍地;而所谓的“高材生”,知识技能远比我们当年发达,十几岁就会自己组装电脑,可是对人生的理解与想像,却空洞得可怕。
有时候我看了不忍心,想引导他们一些人生观念。一些最“认真进取”的学生竟然会说:“老师,我选你的课是因为课表上写着“控制系统”。如果你想谈别的话题,可不可以另外找时间。我觉得你这样上课不讲正课,有点对不起想学的学生,也对不起纳税人的钱。”
后来,我干脆到通识教育中心开“科技与人文”的课,只讲给想学的人听。没想到,许多我在高中时早已清楚的观念和课外书,对他们而言却非常玄奥。更糟的是,即使我每学期都当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还是有人在这种选修课里睡觉。我只能承认:人的价值观在高中就已略具雏型,到了大学,他们只会根据既有的价值倾向去选择哪些话要听,哪些话不听。到了大学,才要一个人开始去思考人生的问题,实在太晚了。一个高中毕业时还没有一点点热情的人,我没有能力教!一个对人生没有任何憧憬的人,你能寄望他在大学里面培养出什么样的理想?
可是,假如一个小孩到了国中毕业时还不曾喜欢过任何东西,他到高中时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最起码的热情,和对于人生的憧憬?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认定:我们必须在小孩子小学毕业以前培养出他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他才有机会在国中阶段藉着简单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去进一步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并且去丰富他对人生的想像;也只有当他内在情感较丰实,对世界与人生的想像较活泼以后,他才有机会在高中阶段藉着传记、小说、历史故事与粗浅的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学会藉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
在过去的教育传统下,小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性的细节,而且不太容许小孩有犯错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就知识的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任务根本不应该太吃重,只要足以应付中学的课程需要就可以:写写国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其它科目学会多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总觉得,国小阶段不需要注意过多的细节,算数只要观念对,不小心计算错的毛病上国中后再更正就可以。国文偶而写错别字,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也没必要要求到一字不误的程度。
我儿子第一次月考作弊:抄同学的答案。回家我问他原因,他说老师要他们认真写,会的要写出来,不会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让老师觉得他不认真,考卷没写完,所以不会的就问同学。我们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大人被社会规范一再“制约”,面对各种规矩,总觉得天经地义的只有一种理解的可能性;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所有的规范他都不懂,所以他仍保有一切我们无法想像的理解方式。
所谓的“犯错”,有时候只不过是他对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既不必然意味着低能,更不必然意味着“顽强”。所以容许他一些犯错的空间,只要不致于变成“骄纵”,他反而可以更放心地在和大人互动的过程中学得更宽广的知识;如果完全不给他犯错的空间,反而会让他或者过度紧张而无所适从,甚至焦虑过度而退化,或者干脆变得被动而死板。
国小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在绝大部分学生(弱智除外)都可以学会的,而稍微聪明一点的学生,当然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表面上看起来,国小教育很没挑战性。但是,国小教育的目标根本不应该设定在“知识学习成效”(懂多少字,计算会几题等),而应该设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态度”。譬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的读书意愿(所谓“快乐地学习”,还不如说“主动的学习”),和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记诵与熟练”更有价值。
很多人只在意国小的教材简化了,功课轻松了。但是,减轻学生功课负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尝试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在大人硬梆梆的规矩和期望之外,探索一些未来可能会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让他们逐渐找到面对书本和知识的健康态度。这些对知识的态度(为自己而读书,为了使生命更丰富、更有内在的光采而读书,为了“自得其乐”而读书),以及获得知识的方式(即使没有人引导也敢自己去摸索),严重地影响着学童未来的发展。真的是一旦错在起跑点上,未来一生的努力将只是在扩大这个错误。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教育目标,只在乎学习成效(更悲惨的是简化为考试成绩),或者抱持“反正他以后迟早要被联考折磨,所以国小只要快乐就好”的态度,那我不如果不是在荒废他们的成长阶段,就是在扭曲他们。
不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国小教育唯一的目的。至少一样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人和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诚意,再好的课本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家长和老师真有爱心,对孩童的未来真的是功德无量。其实,老师有没有爱心,有没有偏见,有没有歧视,才是国小老师是否适任最重要的指标。我回忆国小阶段,记得的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他们教得好不好,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如果我们在乎小学阶段的“人格教育”,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个教育目标的艰难,如果没有家长的充分支持与配合,根本无法达成。譬如说,如果有家长坚持要小孩在学校就开始锻炼“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斗争能力,那么不但老师无法管教这种学生,其它同班同学也将成为别人练习的箭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