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兴庆节、三月节、祭祖节,在中晚春之交举行。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先民的信仰和春节习俗。它既有自然内涵,又有人文内涵。这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1
1.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3.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5.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6.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7、薄饼
在厦门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吃薄饼”,也就是在厦门有清明节扫完墓之后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饼,不仅仅是厦门,闽南多数的地方都有吃薄饼的习俗。老一辈的厦门人在食用卷薄饼的时候,会喜欢在薄饼皮里面放一些煎好的蛋丝,酥脆的海苔还有一些特制的酱料,薄饼里面包了各种蔬菜,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因为谐音,让人们勤劳,生命长久。
8、大葱和蛋饼
青岛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大葱和蛋饼的习俗,这样意味着聪明伶俐,在以前青岛的民众还会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鸡,称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9、朴籽粿
在清明节这天有食用朴籽粿的饮食习俗。朴籽粿是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捣烂和大米磨成的粉末一起发酵,发酵好之后加上食糖,放在模具之中蒸熟,这就是朴籽粿了。朴籽粿一般有两种形状,桃型和梅花型,蒸熟的朴籽粿呈现浅绿色,因为加了糖,味道甘甜。
10、芥菜饭
闽东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芥菜的习俗,而芥菜和大米煮制成的芥菜饭据说食用了之后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不会长疥疮。
11、枣糕
在北方有在清明节的时候吃枣糕的习俗,枣糕是由酵糟发面之后中间夹上枣然后蒸食,并且春季养生适宜省酸增甘,吃点大枣能够健脾养肝。
12、清明饭
清明饭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的饭,清明饭是由各种可以食用的青草药制作而成的。一般常用的青草药有荠菜,枸杞叶,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公翁等等,将这些青草药洗净煮熟之后与糯米红糖等一起捏成饭团,最后蒸熟即可。
13、菠菠粿
福州人在清明节这天要食用菠菠粿,菠菠粿是用一种南方特有的野菜叫做菠菠菜捣烂成汁,之后与米浆一起揉制成粿皮,中间包上红豆沙,萝卜丝等馅料,蒸煮之后就是菠菠粿了。菠菠草味甘,性凉,食用之后对人体有益。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晋南人:
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人:
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清明饼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浙江人:
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物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时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春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苗,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清明”作为时序与节日相统一的节气,则是后来的事。
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一种标志,传统节日包含有某种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的文化事项。两者既独立,又有必然联系。
清明节气在农历的每年三月份,其形成源于“八风”之说。八风是我国古代最早区分季、候风的方式。我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清明节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本身就体现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探索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来获得相关的天文知识。这时正值严冬过后,气候宜人之际,因而成为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以节日的形式来标明季节和气候的转换,在这些季节中产生出许多相关的活动,并逐步演变成节日风俗。其中的清明祭祖活动,就是中华民族在农业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的一种独特风俗习惯。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3
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吃什么传统食物
1、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3、艾?{(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5、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6、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清明节预防疾病
一、注意保暖防风邪
清明时节因为天气骤变的原因,导致了风邪增多,因此人应当注意防风保暖,防止风邪入侵人体导致身体健康遭受损害。在外出祭祖或是踏青时好能够随身准备一件外套,让外邪无法入侵身体。
此外,对于孕妇、老人、孩童等身体较为脆弱的人来说,在防范风邪的同时,好能够多多的休息,这样便可以保护好身体的健康。
二、保护肝脏防肝病
肝脏疾病很容易在清明时节出现于身体上,因为此时风较为干燥容易使人肝火变的旺盛,如果没有及时的清火,很容易就会诱发肝脏疾病,因此在清明时节,应当重视起肝脏的健康,预防肝脏疾病。
多食用平肝补肾润肺的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能够有效保护肝脏的健康。
三、预防过敏
春季空气中的过敏源较多,并且清明前后是很多花开的时间,因此在外出踏青时,就一定要重视护肤的问题,有着花粉过敏的朋友,好不要到百花齐放的地方踏青,在野外好避免过高的草丛。
因为清明前后正是虫类活跃的时期,此时进入草丛很容易被虫子咬到,从而诱发过敏现象,所以在生活中对于这一点一定要重视才可以。
四、不食不明野菜预防胃病
春季是很多野菜上市的季节,但是在清明外出踏青时,即便是看到了野菜也不可随意采摘食用哦,防止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的一些肠胃疾病。要知道,虽然很多野菜看似没有害处,但在误食后,很容易成为健康杀手。
五、祭祖注意心脏健康
清明节是一个祭祖的时节,但在祭祖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伤心过度,防止心脏健康遭受损害,尤其是本就患有心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更是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将这些疾病引发出来,从而导致心脏健康被毁灭。
六、防春瘟
春季是一个生命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季节,为何说它危险呢?因为春季虽然万物复苏,但是空气中总是会包含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如果没有重视起这些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就会被之感染从而诱发疾病。
如流感、流脑、百日咳等病症,都是在清明前后容易出现的,所以在生活中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漱,做好防春瘟的工作对于保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七、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在清明前后还有一种疾病很容易出现,它就是流行性腮腺炎,并且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极强,甚至通过唾液飞沫都可以传播,因此想要预防这种疾病在外出游玩时,好将口罩戴上,就餐时好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并且使用公筷,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现。
八、预防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同样容易在清明前后出现,如红眼病、沙眼因此在清明时节想要保护健康,对于这些眼部疾病就应当预防,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手去揉眼睛或者和他人共用一套洗簌用品,常洗手、洗脸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眼部疾病的出现。
九、预防呼吸道疾病
空气中的细菌增多,变得更加活跃,此时就应当保持室内有着良好的空气,适当的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并且将房间中的废气排出,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肺的健康,一石二鸟的事情,我们为何要拒绝呢?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4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晋南人:
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人:
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清明饼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浙江人:
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物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时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春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苗,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清明”作为时序与节日相统一的节气,则是后来的事。
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一种标志,传统节日包含有某种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的文化事项。两者既独立,又有必然联系。
清明节气在农历的每年三月份,其形成源于“八风”之说。八风是我国古代最早区分季、候风的方式。我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清明节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本身就体现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探索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来获得相关的天文知识。这时正值严冬过后,气候宜人之际,因而成为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以节日的形式来标明季节和气候的转换,在这些季节中产生出许多相关的活动,并逐步演变成节日风俗。其中的清明祭祖活动,就是中华民族在农业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的一种独特风俗习惯。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5
1、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这样青团那个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然后放在蒸笼中蒸熟,出锅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菜油,这样青团就做好了。
2、润饼菜
泉州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润饼菜的习俗,润饼菜是由面粉烘制成薄皮,在食用的时候中间包裹上海蛎,肉丝,胡萝卜丝,芜荽等食材,然后食用,口感清爽味道甜润。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为主料,制作精巧细致,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麦面做为主料,制作大方洒脱。
4、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子推馍的外形像古代将领的头盔,一个有半斤到一斤重,又叫做老馍馍,子推馍的中间包着红枣或者鸡蛋,顶端的四面则贴着面花,面花也就是面做的小馍,可以捏成各种形状。食用子推馍还有一些规定,不同形状的子推馍不同的人食用,像圆形的子推馍是只能男性食用,条形的梭子馍是已婚妇女食用的,而未婚女性则是食用抓髻馍,儿童则是食用不同形状的面花。
5、粽子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在端午节的时候食用,用来纪念屈原的节令食品,但是最初吃粽子并不是在端午,而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因此还有很多地方有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粽子的习俗。
6、鸡蛋
在清明节有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7、薄饼
在厦门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吃薄饼”,也就是在厦门有清明节扫完墓之后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饼,不仅仅是厦门,闽南多数的地方都有吃薄饼的习俗。老一辈的厦门人在食用卷薄饼的时候,会喜欢在薄饼皮里面放一些煎好的蛋丝,酥脆的海苔还有一些特制的酱料,薄饼里面包了各种蔬菜,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因为谐音,让人们勤劳,生命长久。
8、大葱和蛋饼
青岛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大葱和蛋饼的习俗,这样意味着聪明伶俐,在以前青岛的民众还会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鸡,称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9、朴籽粿
在清明节这天有食用朴籽粿的饮食习俗。朴籽粿是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捣烂和大米磨成的粉末一起发酵,发酵好之后加上食糖,放在模具之中蒸熟,这就是朴籽粿了。朴籽粿一般有两种形状,桃型和梅花型,蒸熟的朴籽粿呈现浅绿色,因为加了糖,味道甘甜。
10、芥菜饭
闽东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芥菜的习俗,而芥菜和大米煮制成的芥菜饭据说食用了之后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不会长疥疮。
11、枣糕
在北方有在清明节的时候吃枣糕的习俗,枣糕是由酵糟发面之后中间夹上枣然后蒸食,并且春季养生适宜省酸增甘,吃点大枣能够健脾养肝。
12、清明饭
清明饭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的饭,清明饭是由各种可以食用的青草药制作而成的。一般常用的青草药有荠菜,枸杞叶,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公翁等等,将这些青草药洗净煮熟之后与糯米红糖等一起捏成饭团,最后蒸熟即可。
13、菠菠粿
福州人在清明节这天要食用菠菠粿,菠菠粿是用一种南方特有的野菜叫做菠菠菜捣烂成汁,之后与米浆一起揉制成粿皮,中间包上红豆沙,萝卜丝等馅料,蒸煮之后就是菠菠粿了。菠菠草味甘,性凉,食用之后对人体有益。
14、子福
在晋中一带地区有着清明节吃子福的习俗,晋中很多地方有祭祀之后,分吃祭祀食品的习俗,其中就包含子福。子福是白面蒸成的大馍,中间包有红枣,核桃,豆子等,而外部则是盘成龙形,龙身的中间则扎着一个鸡蛋,因此取名叫做子福。
15、乌稔饭
畲家族在清明节有食用乌稔饭的饮食习俗,乌稔饭是畲家族中家家户户都会煮制的食物,并且会馈赠于亲朋好友包含汉族的朋友,因此在之后,汉族人也就形成了在清明节吃乌稔饭的习俗。
16、欢喜团
四川成都人在清明节有食用欢喜团的饮食习俗,欢喜团是用炒米制作成团,然后用线穿过,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因此叫做欢喜团。
17、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制作而成,暖菇草的学名叫做鼠曲草,又叫做佛耳草。而暖菇包这种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边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圆形的,而北边制作暖菇包的时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饺子,月牙形。
18、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过的艾草沥干剁成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还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调和揉捏成团,然后再在中间包上芝麻,花生之类的馅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放入蒸锅中蒸熟,这样艾粄就做好了。
清明节期间养生禁忌
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唿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饮食规律,低盐多蔬果
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生机。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以上这些同样也是健康人群要注意的。
清明养生“明前茶”
着名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清明时节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俗话说“春眠不觉晓”,饮用“明前茶”则有提神醒脑之功,如李时珍所说的“茶苦而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宜饮茶为单枞、铁观音、龙井和花茶等。
清明节养生饮食原则
一、不宜吃酸性的食物
人体内的肝气会随着春天而变得旺盛,其中在清明节的时候肝气正好达到顶峰。要知道五味中的酸对应肝,如果此时多吃酸性的食物,会导致肝气过于旺盛,从而损伤脾胃健康。致使脾胃功能减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为此建议女人们要少吃一些羊肉、炒花生、鹌鹑、海鱼、狗肉、螃蟹、虾类等酸性的食物,帮助保护肝脏和脾胃。
二、吃护肝养肺的食物
清明节的饮食中,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对于一部分来说,吃冷食会损伤脾胃,不利健康。对此,建议在清明节的时候要注意多吃护肝养肺的食物,比如说蔬菜水果,最好是时令的食物。其中,在清明时节吃菠菜、芥菜、山药,对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同时还要记得限制热量的摄入,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影响其代谢的能力。
三、发物不能吃
春季体内的肝气会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在清明的时候最为旺盛。如果肝气过于旺盛的话,就会造成脾胃失调,进而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能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问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身体健康着想,此时要少吃发物,以免动风生痰、助火助邪。因此,海鱼、海蟹、海虾等一定要忌口,以免助火升阳,致使身体上火。
2022清明节传统食物篇6
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吃什么传统食物
1、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3、艾?{(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5、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6、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清明节预防疾病
一、注意保暖防风邪
清明时节因为天气骤变的原因,导致了风邪增多,因此人应当注意防风保暖,防止风邪入侵人体导致身体健康遭受损害。在外出祭祖或是踏青时好能够随身准备一件外套,让外邪无法入侵身体。
此外,对于孕妇、老人、孩童等身体较为脆弱的人来说,在防范风邪的同时,好能够多多的休息,这样便可以保护好身体的健康。
二、保护肝脏防肝病
肝脏疾病很容易在清明时节出现于身体上,因为此时风较为干燥容易使人肝火变的旺盛,如果没有及时的清火,很容易就会诱发肝脏疾病,因此在清明时节,应当重视起肝脏的健康,预防肝脏疾病。
多食用平肝补肾润肺的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能够有效保护肝脏的健康。
三、预防过敏
春季空气中的过敏源较多,并且清明前后是很多花开的时间,因此在外出踏青时,就一定要重视护肤的问题,有着花粉过敏的朋友,好不要到百花齐放的地方踏青,在野外好避免过高的草丛。
因为清明前后正是虫类活跃的时期,此时进入草丛很容易被虫子咬到,从而诱发过敏现象,所以在生活中对于这一点一定要重视才可以。
四、不食不明野菜预防胃病
春季是很多野菜上市的季节,但是在清明外出踏青时,即便是看到了野菜也不可随意采摘食用哦,防止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的一些肠胃疾病。要知道,虽然很多野菜看似没有害处,但在误食后,很容易成为健康杀手。
五、祭祖注意心脏健康
清明节是一个祭祖的时节,但在祭祖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伤心过度,防止心脏健康遭受损害,尤其是本就患有心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更是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将这些疾病引发出来,从而导致心脏健康被毁灭。
六、防春瘟
春季是一个生命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季节,为何说它危险呢?因为春季虽然万物复苏,但是空气中总是会包含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如果没有重视起这些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就会被之感染从而诱发疾病。
如流感、流脑、百日咳等病症,都是在清明前后容易出现的,所以在生活中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漱,做好防春瘟的工作对于保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七、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在清明前后还有一种疾病很容易出现,它就是流行性腮腺炎,并且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极强,甚至通过唾液飞沫都可以传播,因此想要预防这种疾病在外出游玩时,好将口罩戴上,就餐时好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并且使用公筷,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现。
八、预防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同样容易在清明前后出现,如红眼病、沙眼因此在清明时节想要保护健康,对于这些眼部疾病就应当预防,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手去揉眼睛或者和他人共用一套洗簌用品,常洗手、洗脸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眼部疾病的出现。
九、预防呼吸道疾病
空气中的细菌增多,变得更加活跃,此时就应当保持室内有着良好的空气,适当的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并且将房间中的废气排出,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肺的健康,一石二鸟的事情,我们为何要拒绝呢?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