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因过度担心亲人或自己的生命安全、前途和命运而引起的易怒情绪。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
你焦虑并不代表你努力
跟随游轮出门的第三天早晨,有一位女朋友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昨晚上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虽然知道于事无补,但总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被处理好。
我说:你知道自己的焦虑于事无补对吗?
她点点头,但依然眉头紧锁。
旁边的几个人开始讨论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等,说这样可以纾解焦虑可见,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焦虑的经历,或者,正在焦虑着。
缓解焦虑的方法我听说过很多个,效果如何,因人而已。
我想说的是,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破除对焦虑的误解,让自己从心底从容起来。
焦虑,是一种情绪,在我们中已经非常常见了。
后来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的孩子,他们跟我情况相似,从大学时代甚至高中时代就开始因为想法多、个性强而产生焦虑情绪,无法排解,各种纠结痛苦。这其中当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但也有真实的因素,找不到排解方法的许多人,可能就会跟朋友各种玩,或者谈一场原本没有多么渴望的恋爱,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甩掉焦虑,但有一些,结果并不好。
要么是虚度时光,要么是为情所伤,所以比我年纪小的人来问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说:找到你的兴趣爱好,然后从最基础做起来,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被焦虑裹挟了。
最微小的事情,只要开始了,就是进步;而仅存于想法中时,那仅仅是情绪。
前者可以成为努力,而后者,不过是焦虑。
我自己有过非常焦虑的状态。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工作压力大,总是觉得责任重大,太多事情需要我处理,或者说,非我处理不可。
一开始干劲满满,动力十足,仿佛可以变成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也没问题;
渐渐地,动力减弱,但身心很被动地持续紧张,所以尽管效率已经开始降低,整个人的状态还在保持满负荷的标准;
到后来,我觉得我只是在用焦虑假装自己很努力,以此满足内心对自己的苛求我一定要做到最完美,我一定要做到最好那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
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动力已经达不到百分百的状态,你的脑子还在不停地转着,一二三四五,不管是否能力所能及,全都要不停地想来想去,结果呢?
结果全都是痛苦。
当时我在做周报,每周四签版。
本来呢,签版日结束后,我们有一两天时间工作是不太紧张的`,至少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吧?
但焦虑状态的我,不是这样的。
我在最后一个版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开始,就会非常焦虑:下期的选题在哪里?我还能找到这么好的专访对象吗?采访对象会配合我做出好的访问吗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请自来,不得安宁。
你知道于事无补,可是你却停不下来。为什么?
因为你想对你自己和全世界表明:我真的很努力啊!
我们有很多人,是在把焦虑当做是努力。
以为自己越焦虑,越忙碌,就是越努力,越成功。
而实际上,这真的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你仔细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擅长焦虑,或者擅长着急,却并不是擅长真正认真、努力地做事情。
哪怕是规划时间这件小事,很多人都做得并不好,到最后急匆匆忙叨叨应付了事,结果能好到哪里去?
那天打顺风车,遇到一位有留学背景的白领,同我聊起曾经被刷屏的那个生了四五个孩子还在不停读书进修的日本女性,他由衷地感慨了一句:除了其他客观条件,她应该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得好时间规划。
时间规划得好,利用得好,我们可以多做、做好好多事情,这真的不容小觑。
我们总是看起来急慌慌的,上车要抢座位,吃饭要不停地催促,不管做什么都恨不得自己是第一个,有人说是以前穷怕了,可是丰衣足食了这么多年还改不了,只能说是焦虑情绪深埋心底,总是被忽视。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老黄牛精神,但你一定也听说过老牛拉破车,当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济、超负荷运转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其实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在以焦虑情绪来假装在努力而已,而最后的结果若是不尽如人意,焦虑情绪就会更加重,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离开自己就无法运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出问题了。
这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观点,也是给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
因为当时我已经走火入魔,觉得好多事情离开我都无法推进,所以虽然很疲惫我却仍然给自己揽了很多事情,当我无法完成得很好的时候,我就用紧锁眉头、长吁短叹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相信: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尽力了,结果这样我也没办法啊
这真的是一种自我麻痹。
甚至是在演戏给别人看。
我们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的,前提是,我们要放下焦虑。
第2篇: 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
心理学家曾认为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更愿意规避焦虑,不断寻求化解焦虑的方法。
而依我之见,寻求化解焦虑并无什么不对。诚然,焦虑使我们疑心、不安、急于求成,百弊而无一利。可规避焦虑,只注重于不断解决焦虑,便是消极态度的体现了。
首先,你要清楚这时代之人都不可避免焦虑,承认这世上总有未尽的事物、先知的他人,但并非每一件都足以焦虑。人们的焦虑源于日常琐事:同辈们间的.竞争压力,年轻时为读书焦虑,长达后为维持家庭焦虑。焦虑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尤为放大的原因,缘起这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显著差异,人们为价值观不同而焦虑,也为相同焦虑;另一方面,“目的主义”生物渗入致使追名逐利之心四起,被喧哗吵得本心也坐不住冷板凳,于是急于求成,于是渴望成功,却误以为摆脱焦虑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由此观之,为前者焦虑的人实则不必焦虑,他们只是缺少对环境的适应。社会文明将我们带到时代的顶峰,却留滞了许多时间的移民。为时代所导的焦虑之人,害怕难以跟上这时代的脚步,于是向社会汲取更积极、更向上的观念,更美好的品质,他们终将成为美好的人。这样的焦虑是易于解决的,只需使其理解真正的“和而不同”,他们的个性会大放异彩。
而为后者焦虑的人最难根治,也在这时代聚集如卵。他们对于焦虑的解决非为化解,而是规避,不去投入现实的建设而是成就自我浮华的虚妄。如一些为权势、为利益所误的蛆虫们眼中放光,焦虑是其“寻金梦”路上的障碍。而他踢开的也不只是解决焦虑的方法,是被他置于无用之地的大义和人性。这样的人泛滥了,社会的价值观都会为之撼动,后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焦虑是感受时代脉搏的过程中活出本我的人;真正的焦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真正的焦虑是“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真正的焦虑是我们多数人所欠缺的软品质:坚持、毅力和责任感。因为对时代的焦虑,才有了个人的气候,才有了社会每个公民的贡献,是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当你真正处于焦虑之中时,那便不叫焦虑了,那是你为这时代奔走时所迸发出的力量,是在急剧变化的洪流中的淡然处之。
你本不必焦虑,但你焦虑只为苍生。
第3篇: 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
看到林清玄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有着发财梦的乡村青年,急于发财,没有耐心等待沉香木变成沉水香,便将沉香木变成木炭出售了。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下的人们总是过得快马加鞭,却忘记了生活本如一块沉香木,需细细品味,才能懂得它的美好。
为了赶时间,打车要快、开车要快、吃饭要吃快餐、走路要用跑的的确,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效率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过快过急的生活是否会让我们错过了擦身而过的美好或者忽略了身边的人细微的变化?每天经过的花坛最近开出了花朵、公交站的灯箱换了新的广告、小区的老奶奶做了一身新衣裳、父母又添了皱纹白发我们总是过于紧急地生活着,每天准时到学校、准时上班,追逐更好的物质生活,一刻也不能耽搁,然而我们花在思考人生、体味生活、回望岁月的时间却少之又少。那么不妨适时地提醒自己,别急,慢慢来。
在追求更快、更好的大背景下,追求“慢”的事物会显得突兀,但也显得珍贵。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匠人之国”,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到日本“复活之神”大野耐一,他们的工作看上去既琐碎又乏味,然而其中的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确实值得我们推崇。这种匠人精神是在浮躁时代中坚守着的一种情怀。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提醒着这个工商业快速发展、流水线日夜不休、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社会:与其快失质,不如慢下来好好思考,用专注和精细让产品重回正道。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有一间名为“蜗牛”的邮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慢,许多人邮寄卡片给若干年后的自己,有人给隔代的亲人寄去忠告,也有父辈寄给子女的遗嘱其实这个邮局所邮寄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件或物品,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希望。这种“慢”在当下这个强调速度的时代着实难能可贵,当我们适应了凡事匆匆,偶尔放慢脚步,也许会对当下或未来有更多思考,也会发现以往忽略了许多珍贵而美好的事物。
就如那寓言中的沉香木一样,生活也是如此,它就像沉香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可以剥除那些腐朽的部分,空间可以化解那些无味的外表,发散出内在的芳香。
所以不必过于紧急,放慢你的脚步,生活与生命的美好,绝不会在你匆忙的行程中显露,而是渗透在日常的点滴,当你专注细致地去对待每一事物才会逐渐领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