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不完的大书评课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1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2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
3)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听、评课评语三
1)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4)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5)较成功的一节课,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3
老师执教的《读不完的大书》和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孩子们这时候正是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望的时候,因此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老师首先用大自然的声音导入课题,听觉的刺激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的课题让人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送书签让孩子读词语,这样既与课文的题目相呼应,同时又趣味性地让孩子掌握了生字。“副”和“幅”这两个字很像,但是有点难区分,教师通过让孩子观看视频区分,非常直观形象。细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把你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圈出来,这样让孩子理清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接着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教学生写“麻”字的时候,老师循循善秀,不慌不忙,通过讲授让孩子知道了具体怎么写“麻”字。最后让学生观看小动物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孩子读好重音并读好长句子。总体来说,整节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讲授的课我非常喜欢,因为这样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懂得人一定要具备美好的品质,让我们通过自己的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老师首先深情导入,老师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了鼓励的力量,也让孩子对接下来的课堂有更深的兴趣。“英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孩呢?”老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阅读了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让学生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也能加深孩子对英子的印象。教学生写“摇”和“晃”字时,教师适时提出指导,能让学生注意写字时候的一些小细节。你觉得还有谁需要掌声呢?孩子们打开了思绪,纷纷说了教师、白衣天使、警察等为人民服务的人,本课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了。整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谓是优点多多,但是课堂后面是以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尾,就显得课堂后面是草草收尾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