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x面积2165平方公里,辖8镇4乡,97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人,农村受益人口1963人。目前我x有12个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317人,集中供养率20%。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及成效
1、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到位。20xx年3月1日,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生效以来,我x乡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的规定,对已登记的五保供养对象进行了登记和审核。对已登记的五保供养对象进行张榜公示,按照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x民政局批准的程序发放《五保供养证》。20xx年,市政府将养老院和农村五保供养建设纳入市“民生工程”后,x民政局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从20xx年10月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620元提高到20xx元。
2.资金落实,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我们x有12所农村养老院。自20xx年以来,该x加强了养老院的建设。20xx年,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款100万元支持两所养老院的重建和扩建。通过农村敬老院的改建和扩建,有6所床位50张以上。养老院里还有美食小组和活动室,增加了电视机、冰箱、热水器、桌椅、衣柜、新床、新棉絮等生活娱乐用品。养老院将居民合理组合成生产经营组、文艺活动组、医院服务组,形成自助、自我发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集中供养环境。
我x民政部门在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同时,大力改善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住房条件,抓住灾后重建住房的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对分散供养五保户进行修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多万元,修复五保户分散房屋165套,修复房屋313套。
3.在部门配合下,医疗救助有保障。为了方便受益人就医,乡镇政府、民政、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自20xx年起,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帮助受益者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金,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同时,还积极为五保供养对象实施农村医疗救助。不足部分,各乡镇从财政资金中安排。
4.自助生产、创收和提高支助水平。大多数养老院利用现有的土地和池塘种植蔬菜,发展水产养殖,增加经济收入,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也提高了养老院的支持水平。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五保供养标准低。从目前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来看,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达不到“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的要求。根据《条例》,五保供养对象应当获得食品、油料、衣物等物质和现金支持。据统计,20xx年,该x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为4086元,而农村五保老人仅依靠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维持生计。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有些五保老人交不起电费,晚上只好用蜡烛和油灯照明。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部分或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居住在危房里,穿着民政局发放的救济棉被,早年生活困难。“一个人在夜里,没人知道病情,没人关心房子漏水,没人帮忙穿衣做饭”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医疗保险停留在“补充”的层面,与“保险”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绝大多数是老弱病残,每年的医疗支出远高于普通人。虽然农村五保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费用只能报销70%。xxx五保医疗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为20%,最高每日报销不超过10元。全x未解决五保门诊费用。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和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部分医疗经费,但面对重疾患者的高额个人费用和全团的集中支出,大部分乡镇的财力难以承受。五保供养对象中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散居者,不敢治病,只能忍受,导致小病拖成大病;万一住院,乡镇政府需要花钱请人照顾,照顾生活,增加乡镇支出。有的乡镇只能交代欠医院的治疗费用。
3.分散五保老人生活条件差,大部分人不愿意住生活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据调查,分散的五保老人住在老房子里,房子普遍年久失修,墙壁有些裂缝,屋顶漏雨。据乡镇干部反映,五保老人住危房,乡镇无力解决。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残疾人均享受住房项目政策,但在实施五保供养政策中没有住房项目安排。在走访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养老院老人的倾向和顾虑:(1)担心个人财产被没收作为集体财产,不愿入住;(2)担心路太远,难以往返家中;(3)从待过的老人那里了解到,老人性格、语言、习惯、风俗、信仰差异很大,很难相处;(4)因为医院缺乏娱乐设施,而且很难获得劳动欲,担心生活的孤独。乡(镇)政府其实并不看好养老院的集中供养模式,主要是财政困难和民政不专的制度原因。
4.精神生活普遍较差。据了解,农村五保老人普遍存在自卑感。由于经济困难,农村五保老人大多不买电视机和收音机,偶尔去邻居家看电视。总的来说,农村五保老人精神生活单调、贫乏。
5.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淡化了。过去,大多数物品是粮食、石油、衣物等。在农村分发和支持的,由村民小组集体收集。平时生病时由亲戚或邻居照顾,集体维修损坏房屋。但近年来,农村邻里尊老爱幼、互助互济的传统弱化,群众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淡化。他们不关心也不支持五保供养工作,有的甚至推卸责任,不管问不问。
三、关于农村五保供养的几点建议
五保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解决这些人的生活问题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这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整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适当提高供养标准,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随着物价的上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供养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受益者的基本需求。《供养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要根据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及时调整。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五保供养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提高供养标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3000元,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20xx元左右,比较合适。
2.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配套资源。坚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摸清家庭资源,做好供养规划,根据供养对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匹配供养资源。一是利用原有生活条件,就地供养,落实监护人和义务;二是集中供养对象既要重点照顾丧失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又要兼顾五保对象之间的相互照顾和自救能力,科学安排合理搭配。
3.加强养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按照省委要求,到20xx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将达到50%。各地要统筹规划,切实抓好养老院建设。要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改造步伐,充分利用乡镇合并后闲置的学校和乡镇政府办公空间,改造完善农村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千方百计改善分散五保供养的生活条件。要积极支持农村敬老院根据自身条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民政部门和乡镇民政办公室应加强农村敬老院内部管理,选拔敬老院管理人员,规范管理,做好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省厅通知要求,要加快落实改善管理人员待遇和养老院工作经费,调动管理人员为五保供养服务的积极性。养老院还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养老方式,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水平。
4、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五保供养工作。加快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步伐。在充分发挥x政府、财政、民政等部门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敬老院或资助建设农村敬老院,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五保供养的良好局面,营造农村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保证农村五保供养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要继续发挥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民政部门在开展社会捐赠活动中筹集的物资,应当优先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需求。
5.探索医疗救助新机制,解决供养对象治病问题。在继续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落实医疗服务保障的同时,免收五保供养家庭门诊挂号费。卫生民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住院费用、生活费、护理费等具体问题,形成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病救助标准,切实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待遇困难问题。乡(镇)民政慈善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老年人看病的医疗费用,资金由乡(镇)民政主审批,专款专用。
6、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五保供养政策到位。x级政府应建立农村五保供养信息公开制度。各乡镇应公开五保供养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标准以及五保供养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农村五保供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但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五保老人管理,必须实行责任制。(1)村干部要分工联系分散五保老人,建立联系制度,完善签约服务;(2)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将关爱五保老人纳入村老年协会的工作内容,组织较年轻的健康老人与五保老人配对,开展救助活动;(3)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定期勾搭,为五保老人做好事;(4)重视五保老人邻居的作用,动员和组织邻居帮助照顾五保老人,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让五保老人安度晚年;(5)尝试对生活不能自理、任性、入不敷出的五保老人优先实行物质供应制度的方法,帮助老人合理安排膳食,引导老人规律生活,鼓励老人克制无计划消费等不良生活习惯,真正把宝贵的五保供养全部用于衣食住行、医疗和丧葬;(6)在村级设置民政联络员,在乡镇设置五保对象信息台帐,将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及寄养人员的生活、卫生、医疗、健康档案纳入计算机管理,确保上下五保信息沟通顺畅,提高服务效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