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变革、文明大进步的战略举措。这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给一块土地带来繁荣,丰富自己的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最近,我对我县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 ×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一、我国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完善功能、以小带大”的发展原则,注重规划和铸造特色,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确保运营投资,建设城镇。杜丽、文钢、郑雯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镇、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明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速度快。坚持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推进非农化。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特色鲜明。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比如以酒著称的丽都,以笔著称的翁岗。
足够的毅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一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县乡镇财政收入1.6亿元,是XX的2.4倍,实现了乡镇经济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县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缺乏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差,绿化覆盖率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破路多;环卫和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需求。产业基础普遍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下,南北城镇发展不平衡。城市文化不强,大部分特征不清晰,没有充分发挥城镇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和辐射力。
2.行业缺乏动力。近年来,在全县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一个已经初具规模的“七位一体”支柱产业。但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短、品牌弱、实力弱、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因素,制约了发展空间,无法形成真正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相关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得不到有效推动,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分散,不同类型的土地差异不明显。工业用地太小,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约束。建设规划投入少,规划资金不足,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性,未能将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在一些城镇,规划薄弱,建设随意。市场寄生在道路上,沿着主干道线性排列,导致只看到新街道,看不到新城镇的现象。建筑形式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格与特色的衔接更加突出。
4.政策缺乏动力。一些制约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完善,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第一,户籍制度制约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农民“出土不出乡”“进城不进厂”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工未享受城镇职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未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第三,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限制,许多农民认为“土地是最可靠的保障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导致征地困难,影响城市建设。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