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从11月开始,PM2.5和雾霾成为大家生活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你对雾霾及其危害了解多少?空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雾霾对健康的危害?如何参与雾霾防治?2023年4月,《绿色生活指南》通过对明星的提问,为新浪微博网友开展了大规模的“雾霾危害”认知状态舆情调查。
调查显示,约95%的网民知道PM2.5是雾霾的一种成分,但近50%的网民不知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是雾霾中含有的污染物,雾霾污染源在哪里。教材知识缺乏、科普知识缺乏、自学习惯缺乏是认知差的主要原因;六成网友不理解PM2.5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网民对PM2.5等沉积位点和人体内沉积物的认知并不乐观;不到60%的网民了解PM2.5对成年人能造成10种以上的伤害。热辣妈妈和家庭主妇对PM2.5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了解。只有50%的网民认为PM2.5会对老年人造成严重伤害;平均56%的网民关注日常防螨,防螨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面对雾霾,76%的网民知道食疗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治疗方法。
一、调查描述
1.调查目的
客观了解“雾霾危害”的认知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雾霾知识储备,了解网民对“雾霾危害”的看法,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2.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雾霾的有害成分和污染源,雾霾如何进入人体,雾霾对不同人群的危害,以及日常预防雾霾的措施。
3.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段:2023年4月24日至2023年4月24日
执行机构:绿色生活指南、问卷
4.调查方法
这项调查是通过网民自己填写的网络问卷进行的。
5.调查对象
新浪微博网友
6.有效样本量
2,726
二、调查样本结构
1.超过60%的网民年龄在20-30岁之间,他们是参与在线调查最活跃的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中,34.81%的人全球时间为26-30年,占比最大;在地球上20-25年的人数排名第二,占27.85%;这两组人超过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到62.66%。排名第三的是在地球上生活超过31年的人,占25.95%。此外,11.39%的网民访问地球不到20年。
2.近75%的参与网民是女性,她们更关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根据调查数据,参与网上自填问卷的网民中,女性占74.68%。一方面,女性在网络上比男性更爱分享、互动和耐心;另一方面,女性更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在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下。
3.宅男和辣妈更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女性网民的30%以上
在74.68%的女性网民中,不同类型的姐妹论文关心雾霾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宅男、热妈、萝莉、御姐依次排名前四,分别占19.49%、13.56%、11.86%和10.17%,占女性网民的55.08%。最后四位分别是大妈、白、腐女、干女,分别占0.85%、1.69%、3.39%和4.24%。丝绸女、女人和家庭主妇占7.63%,女神占5.95%,森女占5.93%。
4.经济适用男性最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男性网民的近50%
在25.32%的男性网民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44.44%是经济适用男性,“关爱家庭”是他们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格基因。与女网友基本一致,宅男、大叔、小鲜肉都挤进前四,一次性分别占15.56%、11.11%、10%。而男神占5.56%,高富帅占7.63%,丝绸男占8.89%。总体情况与女网友分布情况一致。
三、对雾霾成分和污染源的认知
1.95%的网民了解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但对其他污染物的认识不足
雾霾成分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即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气态污染物,与雾结合形成灰色天气。
但从调查数据来看,网民对雾霾成分或有害成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94.94%的网民知道PM2.5是雾霾污染物,但知道二氧化硫不到雾霾污染物的60%,氮氧化物刚刚超过60%。
女性网民中,只有55.08%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60.17%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有害成分;奇怪的是,只有78.81%的女性网民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
男性网民中,只有55.56%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比女性网民略高0.48个百分点;60%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一个成分,比女网友高0.17个百分点;92.22%的人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比女性网民高出13.41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网民对雾霾中包含的污染物有很好的了解,但还很不完善。雾霾是2023年底广为人知的事情。学校里大家接受的地理知识没有涉及,科普不到位,阅读习惯欠缺,这些都是网民不了解雾霾的主要原因。
2.全民首先要告知公众污染源在哪里
一般认为,城市中有毒颗粒物的来源包括汽车尾气、燃煤和取暖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粉尘、可生长颗粒物、装修粉尘、厨房油烟等。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监测的污染防治类别为污水处理厂、大型畜禽养殖场、大型畜禽养殖场(小区)、危险废物、重金属、废水、废气。
根据调查数据,89.87%的网民认为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6.08%的网民认为灰尘是空气污染源,63.92%的网民认为重金属是空气污染源,53.80%的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此外,分别有51.27%、39.87%和29.75%的人认为废水、污水处理厂和大型畜禽养殖场也是大气污染源。
女性网民中,89.83%知道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3.9%知道粉尘是空气污染源,59.32%和55.08%分别认为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
在男性网民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2.22%、84.44%、67.78%和48.89%。与女性网民相比,其废气意识低37.61个百分点,粉尘意识高0.54个百分点,重金属意识高8.46个百分点,危险废物意识低6.19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表明,网民对空气污染源的认知普遍较好,但不全面。让公众知道他们周围的污染源在哪里是非常重要的!
三、PM2.5进入人体的认知状态
1.只有40%左右的网民认为PM2.5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
临床经验表明,PM2.5可依次进入鼻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和血液。
根据调查数据,网民知道PM2.5可以进入人体鼻腔、气管、肺泡、支气管,知道的人分别为89.87%、86.71%、79.75%和77.85%。50.63%的人认为PM2.5可以进入,只有37.97%的人认为PM 2.5可以分别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
女性网民中,88.98%、84.75%、77.97%和77.12%认为PM2.5可分别进入人体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在男性网民中,比例分别为88.89%、82.22%、76.67%和73.33%。男女网友认知水平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民对PM2.5进入人体有比较好的认识,但也存在认识不全面的现象。特别是关于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的想法不多。
2.对PM2.5危害的认知不是很乐观,35%对其肺泡淤积没有概念
根据调查数据,70.89%的网民认同“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和42%的PM2.5大部分沉积在鼻腔内”的说法,76.58%的网民选择“咽喉粘液会粘在一些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和8%的PM2.5上”的观点。59.49%的网民认同“气管粘液会粘在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的最后部分和4%的PM2.5上”,51.27%的网民支持“11%的PM2.5会被支气管壁粘液堵塞”的观点。65.19%的网友选择了“最后35%的PM2.5进入肺泡,不能排除体外”
事实上,每个选项下直径大于2.5微米和PM2.5的颗粒的沉积和沉积都是医学和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对雾霾进入人体并不乐观。
四、对PM2.5引起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PM2.5能对成年人造成10种以上的伤害,网民平均认知不足60%
每个成年人每天都在做“吸尘器”,在阴霾下生存。当洁净空气成为奢侈品,你认为你每天呼吸的PM2.5等污浊空气会带来哪些疾病?
网友给出的答案是:77.22%认为PM2.5可引起成人过敏性鼻炎,72.15%认为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68.99%认为可引起咽炎,65.19%认为可引起咳嗽,64.56%认为可诱发哮喘,62.03%认为可引起肺炎,56.33%
相关权威专家多次隐瞒PM2.5等污浊空气是否会诱发疾病,国内尚无数据支持。其实雾霾有毒是共识,国内外数据都可以证明。
据xxx卫生局统计,每出现一次重度雾霾,到各大市级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就增加2-50%。
2023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一份关于空气中颗粒物的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大气细颗粒物可以吸附大量致癌物和遗传毒性致突变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死亡率上升、慢性病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脏疾病恶化、肺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生殖能力受到影响、人体免疫结构发生改变。
202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将空气污染认定为对人类具有致癌性,并将其视为一种常见的重大环境致癌物。
所以,不管每个成年人对PM2.5能引起什么疾病了解多少,重要的是不要迷信国内一些权威专家不断忽悠的所谓“雾霾致病无定论”。
2.近90%的网民认为PM2.5容易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辣妈和家庭主妇最关心的是儿童
你家里有孩子吗?孩子比大人小,离地面近,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同时,孩子没有鼻毛,雾霾更容易入侵;PM2.5等空气污染物进入儿童体内后,危害远大于成人。你认为雾霾天气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什么?
来自网友的回答如下:89.87%认为会引起呼吸道感染,60.13%认为会引起肺气肿,53.8%认为会使儿童情绪不稳定,41.14%认为会引起肺癌,22.15%认为可能引起儿童佝偻病。
女性网友中,对热妈和家庭主妇的认知很有意思。
热辣妈妈占被调查女网友总数的13.56%。100%的辣妈选择PM2.5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62.5%的辣妈支持PM2.5让孩子情绪不稳定。50%的辣妈同意PM2.5会诱发儿童肺气肿。43.75%的辣妈认为PM2.5会导致儿童肺癌,只有18.75%的辣妈认为PM2.5。
如果说选择热妈是基于经验等判断,那么占被调查女网友19.49%的家庭主妇的选择就有些不一般了,她们对孩子的爱似乎和热妈是对等的。73.91%的家庭主妇支持PM2.5引起呼吸道感染,47.83%认为PM2.5会诱发肺气肿,43.48%选择PM2.5引起肺癌,30.43%判断PM2.5会引起儿童佝偻病,52.17%同意PM2.5会使儿童情绪不稳定。知道PM2.5会对孩子造成最大伤害的家庭主妇比例,远远超过除了辣妈以外的其他女性群体。
3.平均50%的网民认为PM2.5会对老年人造成严重伤害,认知有待提高
你家有50-70岁的老人吗?据医学专家分析,雾霾天气的增加加剧了对老年人肺功能的损害,导致老年人肺癌发病率高。你认为PM2.5等空气污染物会给居家老人带来哪些风险?
网友选择了这种方式。77.85%的人认为PM2.5会导致老年人呼吸道感染,72.78%的人认为它会导致哮喘,70.25%的人认为它会导致急性支气管炎,64.56%的人认为它会导致支气管炎,51.27%的人选择它会导致心力衰竭,32.28%的人认为它会导致心肌梗死,29.75%的人综合分析表明,平均有50%的网民支持PM2.5,这会对老年人造成严重伤害,这不是很高
4.平均而言,53%的网民意识到肺癌信号,并立即采取行动预防癌症和癌症
《2023年全球癌症报告》指出,肺癌仍是最常见、最致命的癌症,2023年新增患者约180万人,死亡159万人。其中,中国占这些病例的1/3以上。专家表示,吸烟、长期空气污染和职业接触致癌物质是增加中国人肺癌风险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肺癌患者。你知道患肺癌有什么征兆吗?网友的认知状况如下:
62.03%的网民选择“长期咳嗽,特别是频繁咳嗽,短期内无法查病因”;
72.78%的网友选择“咯血反复,有间歇性胸痛”;
50%的网友选择“感冒或支气管炎后,咳嗽长时间不愈,症状逐渐加重”;
60.13%的网民选择“突然逐渐气短、胸闷、胸透伴胸腔积液,但身体无发热症状”;
44.3%的网民选择“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原咳嗽规律突然改变”;
41.14%的网友选择“胸部X线显示肺部炎症,治疗后无法完全控制,症状反复出现或加重”;
60.76%的网民选择了“有长期吸烟史、有癌症家族史、在日常工作中接触石棉、沥青、砷、铬、煤焦油等致癌物机会较多、有呼吸道症状的人”;
36.71%的网友选择了“来历不明的关节肌肉顽固性疼痛、皮肤麻木灼痛。虽有发热,但一般症状不明显”。
肺癌,被称为“癌症杀手”,是PM2.5带来的最严重的健康危害之一,调查网友对肺癌信号的认知,目的是督促大家防止雾霾带来最严重的后果。根据调查,平均有53.48%的网民知道肺癌的征兆。
动词 (verb的缩写)对PM2.5健康危害的认知
1.平均56%的网民关注日常防螨,防螨口罩和饮食疗法最受欢迎
面对激烈的雾霾危害,网友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雾霾?
77.22%的网民选择“使用防螨‘常规武器’口罩”来防痰;61.39网友选择“通过食疗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来防痰;50.63%的网友选择“时刻护肤洁面”预防痰;48.1%的网民选择“使用呼吸‘神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加湿器”来防痰;44.94%的网民选择“趁机锻炼”预防雾霾。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有56%的网民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防霾措施,而大多数人使用防霾口罩和饮食疗法,使用护肤洁面、健身和空气净化器防霾的人数大致相当。
2.面对雾霾,76%的网民明白,食疗是一种根本的理疗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61.39%的网民选择“通过饮食疗法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来预防雾霾。食疗是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身体机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防疾病的方法。如今,人们越来越提倡健康和自然的治疗方法来调理、减肥、保护皮肤和头发。
参与调查的网友对食疗的认知状况如何?75.95%的网民表示知道饮食疗法,22.15%的网民不知道饮食疗法,1.9%的网民放弃选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