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5月20XX日,全国妇联发布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根据2023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23年全国1%抽样调查的估计数据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过去五年增加了约242万人。
20XX年5月,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调查在六大劳务输出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包括xxx、xxx、xxx、xxx、xxx和xxx。共调查农村留守儿童4533名(61.7%),非留守儿童2731名(37.2%),教师和校长687名
一.概况
这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形成了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92.1%的留守儿童以身为中国人为荣,91.9%的留守儿童对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感到满意。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有希望,77.7%的留守儿童希望未来生活在城市;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良好,89.4%的留守儿童与父亲关系良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增长中的九大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突出
过去一年,49.2%的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留守儿童遭受割伤、烧伤、猫狗咬伤、跌倒、蛇咬、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学习兴趣
20.4%的留守儿童自测成绩较低,82.1%的留守儿童自测成绩较低。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行为较多:未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学习指导:68.7%的留守儿童从未听懂过老师的讲课,58.1%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没有任何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薄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被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是母亲、同学朋友、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中,父亲是第二位,同学朋友是第三位。母亲仍然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第一个和留守儿童说话的人,也是遇到困难第一个求助的人,但要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学习指导上,情感支持相对缺乏。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孩的负面情绪比较明显
留守女孩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满意(76.5%)、经常觉得自己有用(64.4%)的女生比例比男生低5.9和8.6个百分点,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生比例(40.7%)比男生高6.6个百分点。女生自测父母外出后比男生更抑郁、焦虑、愤怒、胆小。此外,42.7%的留守女生经常感到孤独,比留守男生高6.2个百分点,比非留守女生高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生的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生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行为和很多障碍。迟到(41.8%)、旷课(7.4%)、被老师处罚(73.5%)的留守男生比例比非留守男生高5.3、1.9、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学习有困难(64.4%)、没有完成作业(54.8%)、成绩较低(83.2%)的男生比例为3 10.7个百分点,都高于留守女生。51.6%曾被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人士或帮派欺负,比非留守男生和留守女生分别高出11个和7.6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聚集在城镇。这不仅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系的制约,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空间城市化&现状;并不意味着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有与公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户籍制度附带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仍然发挥着身份分离的作用。同时,受家庭经济能力、社会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流动过程中做出了带不带孩子上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随迁子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入学、经济保障等方面。问题很明显,也比较紧迫。同时,它们的空间流动性会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触及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此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更早成为政策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安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的承担者,作为中国城市化不完全发展的成本和衍生现象的承担者,值得社会各界关注。根据全国妇联研究组2023年报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估计的2443万留守儿童相比,[2]十年间增加了约1.5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可以预见,未来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
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法较多面向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夸大、贴标签甚至污名化的倾向,将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山东、重庆、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甘肃等省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理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找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和科学判断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和学习方面的差异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For 留守儿童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是否外出还是只单方面外出;第二,父母外出的时间,也就是不能见孩子的时间是半年以上;三、留守儿童年龄,即18岁以下、15岁以下或12岁以下。这里呈现的数据是父母外出至少一年,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孩子。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类是父母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包括父亲留守儿童和母亲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尤其是在劳动力输出省份
我们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留守儿童3750人,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2023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估计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照0 ~ 17岁的全量表计算的。如果只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农村留守儿童人数(2948万)只占农村同龄学生人数(10128.5万)的29.11%,所以我们的调查数据比六大的数据高10.58个百分点。在调查的10个省(市)中,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说明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输出大的中西部地区
2.留守儿童总数高达43.36%,父亲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达到1626人。按照留守儿童的严格定义,即父母双方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半留守状态,占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82.82%的父亲外出,占1759人;只有365位母亲外出,占17.18%。男性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是客观合理的,甚至是必然的。作为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留在家里陪伴孩子,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的理性决策,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留守儿童往往更年轻,年轻母亲更倾向于将孩子留在身后。
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绝对数量以4-6年级最高,占50.68%,其次是7-9年级,占33.58%,1-3年级仅占15.74%,但该年龄段留守儿童的相对比例以1-3年级最高,占44.05%,其次是4-6年级,占40.05%。[3]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较小,与外出打工的年轻农民工数量较多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成家,经济基础差,需要出去打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在营运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上比其他群体更有优势。),父母还有精力帮忙照顾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留下的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趋势更明显。同类型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比例为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其次是完全外出,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仅占13.88%;小学4-6年级,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年轻留守儿童需要注意(见表1)。
4.三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2.62%的留守儿童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
调查显示,各类留守儿童中,与爷爷奶奶同住的比例最高,达到33.53%,与母亲同住的比例为27.12%,与兄弟姐妹同住的比例为22%。62%,与父亲同住的比例为14.26%,2.4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同住。留守儿童中,43.91%与爷爷奶奶同住,21.36%与兄弟姐妹同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有五分之一以上不与成年人生活在一起,处于缺乏监护的状态。这种情况值得各方特别关注。
(2)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好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优于留守儿童
身高方面,非留守男生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 cm。具体来说,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 cm左右;初中,尤其是8年级和9年级,相差2 ~ 3 cm。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的身高比留守儿童高1.10 cm,三四年级与八九年级的差异明显,尤其是九年级,为2.60 cm。体重方面,非留守男生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差异在高三、高四、高八、高九最为明显,女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平均来看,留守女童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童多0.15kg(见表2)。可以看出,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初三、初四、初八、初九),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陪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使他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65.25%的非留守儿童可以每天或经常吃肉,比留守儿童高3.77个百分点。父母外出不仅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孩子的营养水平。原因如下:第一,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与年轻父母相比,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人生哲学,只注重吃好,忽略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于改善儿童营养;第二,家里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家里的大事小事需要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精力有限,很难千方百计的照顾孩子。相反,家里年轻的父母生活观念更开放,更注重生活质量,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所以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五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缺乏成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监督,一日三餐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身体发育不良。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