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到读后感的作文(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的话可谓是读书的最好法子了。
要读好书,需要口、眼、脑互相配合,它们相生相克就与五行一样,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如果少了一个会怎样?先是心不在焉,那么自然就记不住;眼看不清,嘴巴就读不准。这样看来,读好书还真是缺一不可,它们三个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发挥神奇的功效。
刚接触到这句话后,我曾试过把三者充分调动起来读书,唯一的感觉就是——累。我把心、眼、脑调整到位,看完一本《三国演义》,几乎累瘫了,但是奇怪的是,脑子里对书里的内容却记得很清楚,这大概是累的收获了。
后来,我用这种方法读过很多书,我的语文有了质的飞跃。我的语文水平现在在班级里也是数得上号的,我的作文在班级里经常被当做范文读----嘿嘿,不是吹牛皮哦!我的肚子里小有墨水,因此每次考试,我都能考个好成绩。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朱熹先生教我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去,去读书,大家抓紧时间去读书。书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不过,嘿嘿,读书时不要忘了调整好你的三个器官,把知识真正装入头脑中。
读书三到读后感的作文(二)
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你们猜,我的座右铭是什么呢?嘻嘻,待会再告诉你们。
先给你们讲一件事情吧!有一次,我一边看着书,一边听着音乐。不一会儿,我就心不在焉了,眼睛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书本,随着音乐声飘移远方。过了一会儿,妈妈问我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我支支唔唔,一句也答不上来。这一次经历让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假如你读书时, 尽管眼到、口到,但心没到,也是无法从书中汲取营养。
过了一会儿,我又在读一本好词佳句,被书中优美的词句陶醉了。看着看着,我禁不住放声朗读。当我站起来时,才发觉已经读了好久了。妈妈问我学到了什么,我就脱口而出,背了好几条好词佳句。妈妈表扬了我。妈妈的表扬,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专心致志看书的同时放声朗读是记住好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将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读书三到读后感的作文(三)
南宋大儒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个句子始终弄不透彻,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这句话是否能给我们什么样启示呢?
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查阅资料、询问同学……一系列“程序”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神才会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问题,才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心里觉得还是意犹未尽。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办公室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知之甚少,收获甚微。我很是不解:千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知道读书要认真。可归根到底,我仍然不懂。于是我请教老爸。老爸说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分析,最后认真地总结和完善,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这才是读书要“三到”的真正涵义。
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深深的铭记于心,时刻对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的鞭策、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如有神,语文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