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优秀作文
■徐畅
黑格尔放言:“宇宙是由概念预设的,世界不过是其演绎。”由此观之,一切预先设定,宇宙作为最高的自由意志,自然无情无欲,不会给予人类个体太多的恩惠,却将“存在感”裹进预设的概念里,赐予人类。
萨特指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感的起源,按黑格尔的意见,无从寻觅。创世之初,人类还在剧本中沉睡,等待被素未谋面的“编剧”唤醒,可已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而它们能否意识到自己存在,已无从知晓。归根结底,自由意志的冷酷无情及不可预知使人类个体无所适从。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看似汪洋恣意,却无法调和“存在”与“本质”之间的矛盾,只能以“幼稚的循环论证”自嘲。
存在造就存在感,同时也是存在感永世不灭的前提与根本保证。可是,叶慈拍案而起,把人类历史分为旋体与反旋体,前者代表空间、客观与道德,后者是时间、主观和美感。两个截然相反的圆锥体割裂了人类个体所适应的世界。叶慈由此断定,人类历史往复上升。
依我看来,萨特也好,叶慈也罢,福楼拜最终一语道破天机:“唯物唯心,都是出言不逊。”存在感实则是自由意志与权力意志的合体。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当千百年前的诗篇扎根于我的脑海,我寻不见它的起源,却仿佛能触摸到那些时节。是的,它不存在,可我却听见了蟋蟀跳跃时大地深处的鼓点,可我却看见了一道月光穿过了窗户。
也正因如此,存在感功过参半。
雅典曾战败于克里特,每年送七男七女给牛头人身之妖弥诺陶洛斯,后克里特人为限制弥诺陶洛斯,请建筑师代达罗斯建造迷宫困弥于其中。代达罗斯完成任务后,自己也被困其中,其子伊卡洛斯为救父亲,飞入迷宫。代达罗斯告诫他不可飞高。伊卡洛斯忘却,被太阳融化蜡羽,坠海而死。
弥诺陶洛斯象征存在感,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分别为自由意志、权力意志,完美诠释了存在感的内容。在我看来,“迷宫”是自由意志预定的约束,是无情的宇宙环境背后用心良苦的善意。因此,存在感是代、伊二人的交集,是正义的圭臬,也可沦为欲望的附庸,可为善,可为恶。
存在感与生俱来,善恶同体,可以是全洁的光环,可以是丑恶的嘴脸。
为了存在感,人类个体会放纵自己的欲望;为了欲望,人类个体会膨胀自己的存在感。
可悲可恨的剧情不断被演绎,存在感的阴暗面在无涯的虚空中被反复咀嚼、诱导、发酵,渐渐成为人性中暗伏的一团黑雾,挥之不散。
真正意义上美好、和谐的存在感,在千百年前的那些夜晚。
那些夜晚,星辰如斗,月华流照。
那些夜晚,人烟稀少,万籁俱静。
那些夜晚,有斯螽动股,有莎鸡振羽,有三三两两的蟋蟀,在漫天神佛的注视下,晃动着自己长长的触角。
本文获得xxx第十六届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特等奖第二名
点评:
把“存在感”这个概念,浸润在哲学思潮的洪流中,予以磨洗辨识,这是大手笔、大视域,很见作者哲学思辨功底。尽管论述的逻辑与体系还欠完美,尽管有些观点有所偏颇,尽管某些材料的嵌入不够合理,但无论如何,基于个人思维品质而进行哲学观的探索与构建,这种态度极为珍贵。我们依然在肯定作者文采与思想深度的同时,肯定其对美与善的存在感的诠释,因为这足以令世人警醒。
——蔡明
【人物档案】徐畅
毕业学校:xxx赣榆高级中学
兴趣爱好:足球、音乐、阅读、看《海绵宝宝》
个人特长:足球、书法
最欣赏的话:若是光阴能够截长补短,或许也能凑个结局团圆
人生规划:精通一门外语,成为一名翻译或者自由撰稿人,在闲暇时四处旅行,拥有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