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1
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得主。
袁隆平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平生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他的一生也在实现这两个梦想。从1960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颗粒很大的水稻,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路。
2023年9月,袁隆平创造了一亩田产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东方魔稻”在全球推广。几年前,国外有人撰文说,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当时就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有一个亲戚曾经说他长得很丑,袁隆平没有反驳他,而是说:“对啊,我丑得很帅啊!”从这句话中完全听不出他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上,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困难重重。就拿他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他在一片实验田里种了700株水稻,而第二天却发现稻田里一株稻子也不剩了,还是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仅剩的5株实验水稻,这件事不仅没有让袁隆平放弃研究杂交水稻,反而更加坚定了要研发出杂交水稻的决心。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一生共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
2023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2
榜样是我们人生的航标,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榜样有很多,只要身上具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他就是榜样。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比如忙个不停的交警叔叔,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普通人,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好心人,这次疫情中在一线奋战的英雄们……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令我最敬佩的是已经90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
第一次了解袁隆平爷爷是在学校楼道的宣传展板上。当时,还没有太多印象,只是觉得他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次见袁隆平爷爷,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典礼前,袁隆平爷爷要去参加颁奖典礼的一个视频,第一眼看见他时,只觉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不知道的还会以为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时不怎么穿的西服出席。他因为经常在田里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说:“要去参加颁奖典礼,要穿西服打领带庄重一点。”他身上那股朴实劲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内心。身价过亿的袁爷爷,心里装的,都是温饱天下的大事,对于个人的穿戴,却是如此不在意。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记者问袁爷爷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爷爷笑着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杂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其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爷爷一生躬耕于稻田,不辞辛苦地研究着杂交水稻,1960年一场自然灾害饿死了好多人,袁爷爷亲眼目睹了当年的饥荒,他下定决心研究水稻,让老百姓不再挨饿。经过多年的研究,1974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但他没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还在带领他的团队研究着杂交水稻。
妈妈说,我们肯定也吃过袁爷爷研究种植出来的稻米,没有他,好多人还饿肚子呢!这更增加了我对袁爷爷的敬佩。
“杂交水稻”这几个字追随了袁爷爷一辈子,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他辛勤耕耘、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执着专一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他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能得到国家的最高荣誉勋章,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我决心以袁隆平爷爷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为人朴实,学习他对认准的事不懈探索、执着专一。我要扎实学好文化知识,将来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上为国家也做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3
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夏季粮食的丰收时节。粮食的大丰收让祖国的粮仓爆满,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让让人明更加安康。但是为我国甚至全球粮食曾收层产的袁隆平院士却离开了我们。
粮食的丰收意味着国民能吃饱饭,意味着国家的国泰民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粮食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粮食不像其他商品,粮食少一点都会饿死人,是一个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他为人类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中国人要把饭碗拿到自己的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在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
周末回家看到路边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压弯了腰,偶尔的一阵风,稻穗随着风摆动,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边看着稻田丰收的笑容。再过几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时候,到时候田地里一片一片的金灿灿,每当这时就想起了伟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为粮食的曾加产量而努力,与种子打交道,简直就是稻田里的守望者,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远铭记于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吃饱饭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后的每次吃饭我都会想起他。
斯人已逝,忧思长存。他在稻穗下乘凉的未完成的梦,后人将踏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4
这是全国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级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2023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举国上下,悲痛欲绝。
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在各个媒体平台上出现,广大人民纷纷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对他们的“食神”去世了的消息。
袁爷爷真的是太伟大了!
他年虽近百,却不在家乐享天伦之福,而是终日奔波在实验田,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一株株如同一只只精灵的秧苗,在和风中翩翩起舞,那镌刻着岁月沧桑的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爷爷毕生追求的是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我们中国人,因为有袁隆平爷爷,端稳了饭碗,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世界都为之震惊。
像这么一位对人民做出卓绝功勋的杰出科学家,广大人民怎么忘得了他?请看看各个媒体平台下的评论: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稻花香处忆袁老,泣雨声中送英雄。我们的“神农”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带着种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再听听人们的请求: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为中国人的温饱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的袁爷爷。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着。”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隆平爷爷的死,重于泰山,而且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袁隆平爷爷生前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将一生奉献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说我浪费粮食,其他人没有资格。因为是他让我们不再饥饿,不再担忧温饱问题。
请求国家将5月22日设为珍惜粮食日!以此纪念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学生们应该铭记5月22日,好好学习,带着袁隆平爷爷那份对我们的希望,为国家争光!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5
“我捡到一分钱,坐起飞机到苏联。苏联老大哥,请我吃馍馍。馍馍又香又甜,想起了五八年,成立了伙食团。一调羹儿,两调羹儿,清汤汤儿,半罐罐儿,饿得老子打转转儿。老子拣点谷吊吊儿,拿回来磨粉做粑粑儿,粑粑儿还没做好,干部的娃儿看见了……”
这是我童年记忆中经常听到的儿歌。那是一个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家中缺粮,兄弟姐妹又多,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顿。一大家人大大小小六个兄弟姐妹(本来有七个,后来因为没吃的大姐活活饿死了),眼巴巴地就望着父亲一个人到队里干活来养一家人。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出工就是一天到晚挨骂,受尽了旁人的歧视和白眼。父亲为了养活我们,在修老寨水库的时候车“数水”,一连车了49天没换班。等换班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累成了肺病,没钱医治,也买不起进口的青霉素,肺病越来越严重,直至穿孔,终成肺癌,在我8岁多的时候离世。那时我弟弟6岁,妹妹4岁。
全家没有了依靠,更无工分收入,于是母亲厚着脸向亲戚、向邻居、向队里的所有的人借粮。有粮的户头既怕我们还不起,又本来自己家里粮食也不充足,于是开出了借糠还谷或者借一斤粮还三斤粮的条件。母亲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饿死,只能咬着牙答应。于是,一家人逐渐债台高筑,越发的穷困了,以至于成了整个公社几千户人家里最最困难的特困户。
据母亲说,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哭,一会儿围着桌子哭,一会儿围着灶头哭,大人们都不知道我哭什么。后来还是母亲忽然之间来了灵感,才知道是我饿极了。说是灵感,其实是母子连心啦。可是纵然知道我饿了又能怎么样呢?后来还是我大哥到生产队到处转,看见有户人家拉磨完毕,讪着脸等人家转身后,用细刷子扫磨盘齿缝里没打扫干净留下来的粉末回家给我剪了一碗稀粥。
那时种的水稻,叫做什么籼稻一号,后来又有了贵潮二号(音,年代久远也记不详更不知道怎么写了)。这种稻谷播种的时候一箩筐一箩筐地洒下去,插秧的时候也是一把一把的插,然而收成很低。差不多种下200斤的稻种能收获六七百斤的样子。记得有一回,看到秋天到了,田里的稻谷黄了,我飞快地跑向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妈妈。这下我们有吃的了,不用每天饿肚子了。”妈妈听了,脸上显出忧愁,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妈妈愁什么,谷子不是丰收了么?后来才知道,看起来谷子是丰收了,然而最后分到社员手里的,按人头每人不足一百斤,这就是一年365天的口粮啊!到时候还得去借,还得任由有粮户利滚利,还不一定借得到手。
后来田土下放了,各家按分的田地多种多收了。生产队长就挨家挨户地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说种一种叫做“杂交水稻”的谷种,能够一家人种下两三斤,插秧的时候每一株只需要插一棵秧苗,到时候收得比以前都多。世上哪有这样的事情呢?人家插一把秧苗收不着几颗谷子,你插一棵苗要收获很多?队里没有人相信,队长完不成推销任务只有自己种。大家很好奇,几乎天天围着队长家的田口转,就想看看他如何插一棵秧苗收获许多。眼看队长真这么做了,大家心里就乐了:你不是队长吗?不是平时对我们大呼小叫吗?完不成任务自己种吧,到时候饿死你一家子!
说也奇怪,眼见得队长家田里真的一尺来宽的水里只插了一棵苗,而这一棵苗却像有什么灵力附体,没几天功夫就发芽了,越发越多,逐渐就超过了其他人插的一把秧苗的茂盛。夏天来了,开始开花了,夏末长出谷粒来了,到了秋天,那一株株、一片片的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每一串稻穗上的谷粒有的竟达300多。队长是真的丰收了!!!
这下大家看红了眼,纷纷讨好队长,向队长索要稻种。队长说,这收起来的谷种已经成了普通的了,你们要的话只能先做好登记,交钱后国家会按照登记的数量发到大家手里,每家每户大约一两斤就够了。
随着杂交水稻的普及,我们家才终于不用借粮了,还逐渐地还清了以前欠下的粮债,每年有了余粮。后来又听说,虽然稻种每年都要换新的,但是每年种下的谷子却可以收双季,叫做再生稻。就是每家田里的再生稻管理得好,都能当以前的谷种一年的收成。
那时,我已经读初中,看了再生稻,很是感触,后来师范毕业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歌,这是后话,暂时不提。在中学里,第一次听物理老师说到了袁隆平这个名字,说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杂交稻拯救了全人类十几亿人。在那时起,我每天都在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是怎样的神?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偶像,什么是崇拜。这种偶像崇拜的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
于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向袁老学习。尽管后来初中毕业还是因为家里穷读不起高中,读不起大学,但是心里那种对袁老的感激从来没有丝毫地衰减。后来做了一名老师,我时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好好学习,向袁老那样,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即使不能轰轰烈烈,也绝不籍籍无名。就算不能奉献社会,也必须能自食其力。若有谁崇拜明星,我会郑重地告诉他:袁隆平,才是你们真正应该崇拜的明星!
后来的生活中,我时刻以偶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生活克勤克俭。因为我知道袁老即使早就身价1200亿,但平常穿在身上的衣服也仅仅35元一件,只有他上北京领奖的时候才会传一件西装。我在生活中也是这种穿着标准——当然,我本身也没钱!我还以袁老的精神激励自己,激励学生:做人就应该做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能力越大,光芒越长,抛开一些物质的东西,把精神追求作为永恒的追求,最好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英雄、世界级的伟人。
人越接近老年,泪点越高。2023年去世了那么多的名流,文艺界的精英,我没有流泪;许许多多国家级、世界级的名人的离开,我没有感觉。独独对于袁老,这个让我走出饥饿,走出贫穷的老人的离去,我泪流满面不能自已。一个人的离去会让我专门写文字纪念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的母亲,一个是袁老。那些从小就能吃饱饭的人永远体会不了我们这一代人对袁老的感情,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饥饿的感受。
如今,英雄已逝。这个让中国所有人吃饱饭的人,这个让世界人民感念的人,这个让我铭记了一生的人。他真真切切是天上派下来拯救人类的使者,是人类的巨星。据说,昨天人们就看见了天上的陨石落下,原来是袁老这颗巨星要归位了。
愿袁老一路走好!愿天堂里从此无饥荒!
袁隆平的高考作文600字6
让我肚子和头脑都吃饱饭的男神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阳亲吻过他黝黑的皮肤,岁月刻在他脸上一道道皱纹,时光将他的须发染成花白,他却丝毫顾不上这些,只顾着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双手,轻轻的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就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小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就是90后。”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的肚子和头脑都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水稻就是他的一生。
种子破壳而出,把头伸出浑浊的泥水。它的目标从来就很明确——生长,结穗。水稻只能踏实,因为它生在水里,也必须长在水里,这样沉默而无可懒惰地生长着。终于,在黄叶遍地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穗挂满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获。然而,这时的它更深深地弯下了腰,在秋日中更显沉稳,它的虔诚总是有增无减。
这个人就是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带着水稻的`秉性:务实,淡泊,正直。
他的追求很简单: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追求又何其困难: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在挨饿!所以90岁的袁隆平还没有停歇。正如水稻,一棵、一丛、一片的水稻又能使多少人饱餐?只有年复一年的“收成才会满足一张张饥饿的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务实的人不会放弃追求。
水稻想要长得笔直,根就得抓得稳。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无私的人总比欺世有术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刚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希冀做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献人生。
有追求的人永远年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水稻“杂交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岁拿起画笔,80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坚持绘画,不断创作,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