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与闲 作文3篇
忙与闲 作文1
人是个矛盾的高级动物,矛就在于在空闲的时候总想找些东西来做,以得到心中的暂时的安顿,让日子过得充实些。盾就在于当我们忙碌的时候听到的又是那么多的埋怨声,认为日子没啥意思。生如是此,不禁向天呐喊“我们生活中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向往那种“会享受”人的那种“大海加咖啡”的生活。午后的阳光普照着自己的温馨的面朝大海的家,此时一家人在阳台上坐在卧倚里,喝杯咖啡或者饮杯茶,吹着凉爽的海风,彼此之间聊聊生活的美好与辛勤。一起说,一起笑,一起谈谈人生。那该是多舒心的生活。这种无忧虑的生活让人感到的是人间天堂。但“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几十亿人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有如此“大海加咖啡”式的生活的。这就要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争取。如此说来,我们的生活需要的是奋斗,但当我们感到每天的单调乏味的不断追求中意识到无味之时,你是否想过有松懈之心,当你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的时候,窗外的那一群天真无邪的同伴们玩着的是自己最喜欢的足球,你心里也是否想着放下手上的活,加入他们的队伍中去。也许乏味的奋斗生活真的让你忍不住要加进去了,只因“两耳不闻容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并不是二十一世纪所追求的。反复的的思想较量,自我思绪的一翻挣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保留已久的“童心”。放下心中的包袱,放下一切的压抑感,轻轻松松的踢一场属于自己的足球。放松的感觉真好,你会发现,“无忧虑”的生活就像吸毒一样,让人爱不惜手。回归一种无忧虑的生活,回归一种天真无邪,此时此刻的生活你想的只是放松放松再放松。日子长了,身边的人在“成长”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整天无所事事的你看到别人都已有所成绩,有所成就,而自己还是一事无成之时,你的内心真的会甘心如此吗?浪费日子的光阴里,自己受到的是内心的遣责,面对生命的白白被消杀。你感到的是空虚,落寞。有一种一死了之的痛楚之感。但经历了那么一段长时间的无所事事,自己真的能一下子重拾得了心情做回那个奋斗的真正的你吗?虽明白“事在人为”但这人为是否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太能做到了呢。
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空闲又何曾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呢?鱼和熊掌都能兼得者称之为智者,但怎么样才能掌握其中的火焰掌握其中的是否熟与生,那就值得思考的一问题了。
忙与闲 作文2
当今社会,要想听不到人们说自己有多忙,似乎不太可能。问起某人的近况时,大多数时候得到的答案也无外乎“忙”、“太忙了”、“忙死了”。
很显然,这些看似抱怨,实际上是炫耀。于是听到这些“抱怨”者也免不得报以“忙是好事啊”“忙总比不忙好”等恭维话。
事实是,他们不忙,可他们累了,他们疲惫不堪;他们还活着,却已毫无生气。人们为“忙”所累。因为他们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唯恐落后,或者焦虑不安,因为他们沉迷于忙碌,如果不忙,他们就开始杞人忧天。
“忙”也是存在感的一种表现,是空虚的对立面。如果你终日忙碌,无止无休,你的生活似乎不应该是愚蠢的、平凡的、没有意义的。
但空闲呢,其实它是不可或缺的。托马斯·品钦在他的散文中写道:“往往,对我们手中的事而言,闲着发发梦是最重要的了。”你看,阿基米德泡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打盹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喜怒无常的凯库勒做梦时看到了苯环……
不过,如果你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好吃懒做,那世界就完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尘世的忙碌喧嚣和自己不合潮流的懒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个点,就是完美生活之所在
忙与闲 作文3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寻找充实和感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