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了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动员全社会,集中全社会的力量,通过社会扶贫赢得新一轮的攻坚战。
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难点
长期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扶贫开发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xx 期间,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三是教育培训扶贫效果明显,培训转移就业率大幅提高;第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得到进一步巩固。面对新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和《xxx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 策划。《纲要》明确了新一轮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温饱无忧,保障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到2015年,重点县贫困村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5000元,最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可见,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
然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财力不断增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扶贫基础日益坚实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很多,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二是贫困人口多位于山区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和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工业化发展滞后,带动能力差。穷人不容易参与工业化项目;四是返贫问题突出,扶贫成果难以巩固;五是地方扶贫机构趋于弱化,部门和社会参与扶贫意识淡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群体的困难状况难以改善。有自然生产生活环境的因素,也有人自身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他们分享的改革和发展成果较少,得到的社会支持和关注也较少。所以,脱贫任重道远,必须找到正确的起点脱贫致富。
二是可以借鉴的扶贫开发成功模式
城市扶贫小组[2]-社会扶贫的方式可以借鉴。市是直辖市,渝中是经济发达地区,渝东南和渝东北是贫困地区,占全市面积的2/3,占全市人口的44%。在海拔500米的城市里有一个贫穷的村庄。全市扶贫开发以扶贫小组的形式进行。所有市级单位和有实力的企业组成18个扶贫小组,帮助18个贫困县。小组领导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市委、市政府下发相关扶贫工作文件,成立领导机构,成立扶贫小组;二是各市级成员单位派干部指导工作,小组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三是各扶贫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定点走访村、户、人。
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的市人大扶贫小组,有市水利厅、西南大学、民营企业等19个成员单位,帮助10个县。扶贫小组设有办公室,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和联络会议,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和检查监督活动。扶贫小组主要运用九种模式,通过充分发挥资金、物资、能源、科技、智力等方面的优势来扶贫。九种模式:一是教育扶贫,建立助学金,送书,送电脑,培训教师等。;二是医疗扶贫,帮助乡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组织市级医院医生进行自愿医疗;三是文化扶贫,送戏,送书,送财脱贫;四是通过科技扶贫,充分发挥大学传授技术的优势;五是水利扶贫,水利建设项目安排倾斜,以饮水灌溉为主;第六,产业扶贫,引导生产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第七是交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第八,劳动扶贫,为贫困户建卡,组织劳务输出创收,每个贫困户一人以上转移就业;九是旅游扶贫,引导农民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农家乐,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市民和干部到农家乐旅游,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