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800理性对待传统文化1
泱泱大国发展至今靠的是什么?是中国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依然能够走在世界的前沿,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如何理性看待传统文化?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传统文化的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其次,我们要摆正心态,不能一味崇洋媚外。最后,我们应理性的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如今有些人丢弃传统文化,一昧的崇洋媚外,他们自以为很时尚、很高端,殊不知这正是他们的可悲之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根基,倘若连自己的根都不要,那还有什么自信可谈?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自信,我们应予以继承。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些文化并不适应当今社会,这里所说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与时俱进的继承。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文化发展亦是如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特色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特色的保持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传承,有心去感受,不要一提及传统文化就只想到那几个法定节假日。在这个纷乱嘈杂的现实中,我们应该保有那份纯真的赤子之心,我们更应该去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而不能够仅拘泥于表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了解更纯粹的精神,去挖掘更深入的内涵。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不应该是一个流水线上的产品,更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潮流。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我们必须要理性地对待它。
在新形势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但把握好了就是机遇。理性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就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就能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
作文800理性对待传统文化2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才是应对这种境况的最好方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万户捣衣声”中的思念和牵挂,“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伤,还有那“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没有这些传统节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们是一群丢了根的人,当人们推翻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和奴役之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抛弃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这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是愚蠢的。龙应台曾说过“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是啊,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国家,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谈何生存和发展?一味地抛弃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面对外来文化还有另一种态度,那就是抵制。清王朝曾经闭关锁国,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梦中。当外国人用坚船炮利使清朝被迫打开大门时,自以为唯我独尊的人们才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有多远。这种盲目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两种文化的相遇,虽然会经历碰撞与磨擦,但也会擦出新的进步的事物,这样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拒不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积极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中才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最好方法。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几十年来四地的经济飞迅发展,它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四地的节日气氛都十分浓重。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曾被外国占领统治,在这种状况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失弃自己的传统反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为什么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的人们能做到这点呢?我想他们是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容了那些外来文化,留下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既然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实例,为什么我们不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事在人为,只有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冲击,抓住这机会,扬帆远行。
作文800理性对待传统文化3
现在,国外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在中国的热度越来越浓,一股强大的“韩流”也正袭击着我们,日本、迪士尼的卡通片以及好莱坞的大片充斥着中国的电影市场……面对这一切,有的人不禁惊呼“狼”来了,并感到极度焦虑。
其实,外国文化的到来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必定会带来文化全球化,这是一种历史趋势,不可逆转。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的文化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的人说,我们必须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固守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守旧主义”,或称为“封闭主义”的观点,这种做法能发展我们的文化吗?
姑且让我们先回到清朝。在那时,朝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我们看到的是全是穿着汉服、满装的人,房子多是平房,而皇帝想的依然是“我们是天朝上国”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自以为是的清王朝从此灰飞烟灭。这表明,“闭关”不能发展我们的文化。
又有的人说,我们应该抛弃传统文化,推崇外来文化,这又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这种做法更是愚蠢。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想想看,我们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化哪个是没有强大的包容性的?百家争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个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那世界著名文化都市中又有哪个是狭隘的呢?纽约,伦敦,巴黎,好像都不是。所以说,我们的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当然我们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希望,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的嘹亮歌声能长响在紫禁城之上。同时,我们也希望香榭丽舍大街上能搭建中国京剧的舞台。
其次,我们更应该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人说,我们应该抛弃传统文化,推崇外来文化,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错得离谱。秦始皇焚书坑儒,乾隆大搞文字狱以及文化大革命,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除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什么都没有。龙应台先生说得好:“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没有了传统,也就没有了根基。没有了根基,我们谈何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传文化,为其注入时代精神,让庄子的精神家园、孔子的“仁义”、孟子的“仁政”常留我们心中。
“狼”来了吗?不要焦虑,更不要恐慌。我们应该有份自信,与“狼”共舞。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