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的培育发展,积极引导各类乡村人才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进而兴办或入股企业,提高发展乡村产业的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三要促融合。以渐进、跨界的方式改造农村产业,让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精品,最大限度挖掘农业的增值潜力,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聚焦“农业+现代园区”,加快推动XX等项目建设,打造“省市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焦“农业+休闲旅游”,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互动发展,既让XX优良生态、秀美山水成为农业产业品质的“背书”,也成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地方特色展示的“名片”,依托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创意园区,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聚焦“农业+互联网”,主动呼应数字乡村战略,让乡村产业插上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在推动农产品上网营销上拿出更多制度性措施,健全“市场网”、打通“物流网”,促进电商创业和农产品营销增收。
三、狠抓培育有本领、有情怀的新农民。农民持续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农村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来支撑,也需要依靠农村自身的发展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一要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行。“富脑袋”重点要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把新型农民培训重点放在种植、特色农产品等主导产业,高端花卉、园艺种植等关键领域,扎实开展农民电商创业跟踪辅导、农民网上创业辅导课堂等活动,让更多农民成为农业产业链工人、农村集体资产股东、自有资产产权所有人,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成为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带头人;“富口袋”重点要突出就业、创业、产业“三业联动”,扶持新生力量、建强有生力量、整合社会力量,加快推动建筑、养殖、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为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创造更好环境。二要坚持大多数与极少数并重。抓住大多数,即激发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活力,把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作为主攻方向,既要推进改革富民,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享有产业发展和资产经营的收益分配权;又推进创业富民,进一步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把鼓励城镇居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延伸覆盖到广大农民,完善创业政策,改善创业服务,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乡村集聚。关注极少数,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帮扶力度不减弱、政策执行不走样、产业培育不放松,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消除“精神贫困”与摆脱“物质贫困”相联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三要坚持乡土人才与专业人才并举。乡土人才,重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持续评选一批乡土专家、乡土人才,建立乡土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放大乡土专家和乡土人才的“鲶鱼效应”,把握好挖掘、发掘、引导、培育“四个关键”,有效探索由乡土专家领衔组织发展合作社,做到开发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专业人才,重在培育培养集聚,XX缺乏主题策划、品牌营销、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高端人才,基层农技、农经队伍存在结构老化、知识层次不齐等现状,要以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积极吸引年轻人才特别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培养一批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育一批创意人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