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托收业务一般存在三种风险,即进口国的政治、法律风险,进口人的资信风险,进口人指定代收行所引起的风险;并针对托收中的业务风险给出了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 托收业务风险
托收是一种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其基本做法是:卖方(委托人)根据买卖合同先行发运货物,然后开出汇票连同有关货运单据交卖方所在地银行(托收行),委托其通过买方所在地分行或其他银行(代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凭买方的付款或承兑向买方交付全套单据。
采用托收方式手续比较简便、费用比信用证低廉等等受到进口人和出口人的广泛青睐。所以许多出口人都把采用托收支付方式作为推销库存和加强对外竞争的手段。外贸企业因为采用托收方式而被骗,其主要原因并不在采取了托收支付方式本身,而在于他们在被迫选择了托收方式之后,没有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进口商有机可乘,最后致使自己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托收业务风险的分析也就越来越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屡屡有中国的外贸企业遭遇外贸诈骗,每年被骗数十亿美元。浙江省是外贸诈骗的重灾区之一。浙江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据浙江义乌市警方提供的数据,仅2004年,义乌市公安局受理的涉嫌外贸诈骗案件就达20余起,680多位经营户被骗,每起案子涉案金额从20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总额达2380万元。据估算,去年一年,义乌商户被骗的货值在亿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所为。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轻信外商,在签合同时选择了对出口人风险很高的支付方式——托收。
一、托收业务一般存在三种风险
1.进口国的政治、法律风险。进口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政府的某种行为、法律制度的变更,都有可能妨碍进口人履行合同。如进口国因战争、骚乱、罢工等原因造成进口人不能按时付款,进口人因未能取得进口许可证而不能付款,由于进口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变化而造成进口人不能付款等等。
2.进口人的资信风险。在托收方式下,资信不良的进口人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进口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人的货款,甚至拒付货款。还有一种情况是进口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或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导致出口人的货款不能收回。
3.进口人指定代收行所引起的风险。托收支付方式中,代收行一般由出口人指定。但有时出口人急于成交,从而答应由进口人指定代收行,结果代收行与进口人相互勾结,在没收到货款的情况下,直接将单据交给进口人,进口人立即凭正本提单将货物提出,导致出口人货款两空。
托收方式中,出口人虽然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但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出口人可以通过慎选交易对象、控制成交金额、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或做国际保理业务等措施来防范、降低、甚至避免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而信用证方式下,出口人所面临的风险,有一些是可控的,如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的资信不良的风险、欺诈的风险,可以通过指定开证行、选择交易对象、提高专业知识的技能等措施来防范,但单证不符的风险及软条款引起的风险,却不是出口人所能控制的,即便出口人如何小心谨慎、认真细致,也难免会受损。
二、针对托收中的业务风险应当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进口人资信的调查
托收方式中,出口人都要面临进口人的资信风险。如进口人资信不良,出口人可能会晚收或少收货款、收不到货款或者钱货两空。
2.掌握好授信额度和交单条件,采用一定的策略降低收汇风险
托收方式中,出口人虽然面临较大的资信风险,但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出口人可以谨慎选择贸易对象,控制贸易金额,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或作国际保理业务等措施来防范。
3.在签订合同时应首先选用银行信用的信用证(LetterofCredit,简称L/C)支付方式,以规避风险
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中,企业的领导者处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决心和行为影响着企业风险控制的成败。
财务部门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管理部门,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监控企业的经营行为,达到控制执行的最终目的。而预算管理将贯穿内部控制过程的始终,成为内部控制的最核心手段。
目前,企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已越来越强烈,这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当今世界中,能够在风生水起的全球化经济圈内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的必定是那些能驾驭风险、有效控制风险的佼佼者。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