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老师·好》观后感400篇一
电影讲述了苗老师为核心人物,讲述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师生间的纯真情感。预告片的配乐时髦动感,办公室跳的disco、推骑着的“二八”自行车、背着军挎包等画面,还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实生活。主题宣传海报中:“凭什么,就罚我一个”、“有我在,看谁敢捣乱”、“好想念,有你的时光”等金句再现了这些富有个性的学生们与霸道威严的苗老师之间的情感走向,也不禁勾连起作为现今时代的老师的我少时的回忆与感慨。
影片《老师好》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老师的望生成才,学生的稚嫩抵抗,老师的求而不得,学生的为其努力、付出、感动、回报,并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报,但是却随之而来,你可以说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可以说,这才是人本来的样子。这也是那个时代虽没有更多物质回报但却依然执着奉献付出的纯真与高尚,当然,这些也依然被当今有良心的老师们传承并发扬着。
整部电影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落俗套,走心而有力量。“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不仅是苗老师的心声,同样也是学生们的心声。《老师好》对现实生活中师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与再现,直击人心,它没有去刻意迎合观众,而是用最大的诚意尊重观众。
“老师好”,这三个字,简单、平凡,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绚烂与奢华,我每天都会听见学生对我说无数遍,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它是如此神圣与让我感慨。
“老师好”,这三个字,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礼貌和一声问候,更是一个老师付出毕生心血和代价之后赢得的尊重与殊荣。
因为自己是老师,所以对影片里的剧情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也是默默耕耘的班主任中的一员,所以触景生情以至于要禁不住的泪流满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不能忘记老师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记老师对我们的陪伴成长。不做老师,不会明白老师声嘶力竭背后的期望;不做老师,不会懂得老师严厉要求背后的渴望。
当影片里的插曲《让世界充满爱》和《谁》响起的一刹那,我内心瞬间有一丝过电般颤动……当看到苗老师临走时在黑板上写下“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我禁不住的泪流满面……
《老师·好》观后感400篇九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苗宛秋,显然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也许,还是最讨厌的那一个。
他古板,禁止学生烫发、化妆、涂指甲,在课堂上用纸巾当场抹去女孩的口红。
他教条,没收武侠小说,反对课外活动,全班同学好心帮他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却被他以缺席晚自习为由狠训一通。
他唯成绩论,一切向成绩看齐,把班长头衔硬塞给成绩拔尖、但综合能力平平的“乖乖女”安静,引发班级民愤。
就是这样一个“讨厌”的老师,却让人红了眼眶。他号召同学捐款救助生病学子,自己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他免费帮贫困学生补课,反被同行举报开小灶;他用亲身经历勉励学生参加高考填报名校,去探索人生更广阔的可能性……
很多人说,苗宛秋身上有自己老师的影子,可恨又可爱,可叹又可敬。苗老师,的确是千万基层教师的一个“缩影”——他们有真实的困惑与突围,也有真实的摇摆与坚守。在偌大的校园里,他们教过的学生一批批地来了又走,去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无限可能。但他们的天地似乎永远只有那么小——小到数十年囿于一方黑板,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粉笔头那样粗细。
日复一日的重复教书,不算丰厚的物质回报,肩上沉重的家庭负担,被学生怨怼时的委屈……大时代的洪流从苗宛秋的身上碾压而过,原本可以通过读书进入名校、改变命运的他,因为出身原因不得不选择教书,选择接受老师要面对的一切。
一度,我们以为苗老师放下了、释怀了,却在他与学生安静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隐痛依旧:“如果你选择北大中文系,那你的未来会有无限可能。如果你选择保送读师范院校,就要做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老师。”
安静困惑地反问:“做老师不好吗?”
苗老师苦笑一声,叹道:“不好……也好。”
不好在哪?工资捉襟,分房受挫,晋升受阻,就连帮贫困学子免费补课,都被同行举报挨了处分。好在哪儿?或许,只有老师这一种职业,能够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一代代莘莘学子的认知和思想。
临走时,苗宛秋给同学们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话: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字里行间,写满了一名普通教师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职业的全部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热爱它。
在青春勃发的年代,老师都曾参与到你我的生命与情感中。只可惜,学生时代的我们年纪太轻、目光太浅,对于老师的印象常常简单而粗暴。只有长大后,回头望时,才能从更多维度看到老师所承载的压力和重担,感受到老师质朴的热爱和坚守。
记得初中的时候写文章《我想从事的职业》,毫不犹豫地写了“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老师阅后,找笔者谈心,神情语调和电影中的苗老师如出一辙,当时的自己懵懂未知,只觉得教师的职业光鲜亮丽,在黑板前挥斥方遒、妙语连珠,令人心生敬意。如今却在电影中感受到了教师职业背后鲜为人知的艰与难,体悟到了“教师”二字沉甸甸的责任和重量。
芳草地,红砖墙,青春岁月可追忆却回不去。《老师·好》以时间为线,串联起了学生时代的颗颗珍珠。交叠在心头十余年的师生情,仿佛也在珍珠的光泽中被怦然激活,熠熠闪光。
老师的好,长大后的我们,终于懂了。
一句迟到的“谢谢”,献给亲爱的你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