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是大学生的重要实践性环节,社会实践报告关于调查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摘 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坏境下,桃源县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规划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此处以桃源县特色茶叶产业为例展开调查,并对其发展状况与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实践调查,桃源,茶叶,困境,对策,综合发展,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调查目的:
社会调查是人文学科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为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我们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也可以为我们的毕业论文写作积累经验和搜索材料,提供选题思路和立题角度。
调查内容:
对常德市桃源县特色农业之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较详实的了解,尝试着找出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学会多方面寻找问题原因与解决对策。同时亲身体验茶叶种植收获、生产加工、包装出售等环节,感受产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升级,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和进一步提高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展现和宣扬桃源地区的特色经济风貌。
调查方式及对象:
走访桃源县周边地区,对部分果农问卷调查,每份24道题,共60份(问卷另附),参观一个国家级茶叶生态种植基地和一个重点茶叶加工企业,查阅《农产品市场周刊》、《茶叶通讯》等相关资料,浏览茶叶网、茶叶资讯、常德市、桃源县政府网等网站。
调查步骤:
10月26日问卷调查;
10月27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桃源县的概况
桃源县,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人口97.6万(农业人口84万,非农业人口13.6万)人,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仙源乐土”上休养生息,和睦相处。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旅游等其它各种事业,都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
地理位置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车河乡高峰村万家河,东至三汊港乡仁丰村草鞋洲,直线距离约75公里;南起西安镇薛家冲村狮子岭,北至热市镇老棚村,直线距离约118公里,县域面积4441.22平方公里,其县域在湖南省县(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积为134.29万亩,在全省县(市)中居第一位。县西与怀化地区的沅陵县、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 自然气候
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气温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于16.0℃之外,其余均在16.0—16.5℃之间。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4.5℃,7月最高,为28.5℃,3—10月皆在10.O℃以上。县域位于雪峰山北端以安化县为中心的多雨区边缘,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143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年日照时数152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
二、桃源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
桃源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区域。桃源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晋时期就已开始,宜栽区域广阔,自古就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茶园面积5866hm2,年产茶叶6300t综合产值突破4亿元,茶叶已成为桃源县六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在湖南省农业厅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合作协议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标准园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倾斜,全力打造桃源茶叶标准示范园。如今,桃源县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用科技提升品质,用文化包装价值,用品牌开创市场,茶叶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2010-2011连续二年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茶业百强县”,201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桃源县自1969年发现第一株野生大叶茶茶树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县内茶叶产业特别是大叶茶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手工作坊到产业化经营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三、桃源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湖南省桃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桃源县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到2006年末桃源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年产茶叶8.4万担,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其中大叶茶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2.5万担。目前,桃源县的茶叶产业正朝着上规模、创品牌、强龙头、拓市场的方向迈进,正成为桃源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主要优势:
1、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2、名优茶基地逐年扩大。
3、龙头企业牵引带动效果显著。
四、桃源县茶叶产业现阶段存在的几大问题
(一)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一家举旗的茶叶企业。全县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上百家,成规模的企业也有近10家,但规模都偏小,综合实力不强,没有一家茶叶企业年上缴税收超过100万。缺乏旗舰型行业龙头,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没有高标准的茶叶产业园。市、县两级对茶叶产业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不够大,没有过多的相关激励机制。桃源作为一个茶叶生产大县,还没有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
加工、贸易、流通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园来形成产业支撑。
3、没有整合形成统一的品牌。全县的茶叶品牌多而杂,没有在统一的品牌下执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和销售模式。每年我县名茶的销售在10000担左右、产值在1亿元以上,但终端产品的销售不到名优茶的三分之一。如怡清源、君山公司每年要在桃源收购野茶王10000担,经他们再包装后销售,利润可以翻几翻。“桃源大叶茶之苦,不在于无好品牌,而是缺旗舰品牌。”
(二)在茶叶种植、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茶叶资源相对不足。据调查,目前,桃源县大叶茶种植面积仅7000亩左右,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须大力拓展茶园面积,否则,品牌优势无法保证。
2、茶叶市场管理混乱。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几家名牌茶叶加工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合力,加之茶叶市场管理不严,存在包装杂、价格乱,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据调查,仅桃源几家超市就有7家企业打的《野茶王》品牌,严重影响了正宗《野茶王》的声誉。
3、资金短缺,名茶鲜叶资源大量流失。今年几家鲜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自有资金不足,加上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手续繁琐,时效性差等,导致收购资金严重不足,极大的影响了鲜叶的`收购,外地客商高价抢购鲜叶,致使优质大叶茶资源流失在三成以上。
4、茶叶管理体制不顺,关系不融洽。县茶叶集团自九十年代中后期成立以来,虽然为桃源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多贡献,但由于其性质属国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与各茶叶生产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离心离德,没有很好地起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解决问题(一)、(二)的对策:
应努力实现四方面:种植绿色生态化方面;生产加工标准化方面;经营销售品牌化方面;具体如下:
1、强化品牌管理。建议学浙江武义经验,打造“野茶王”桃源县公共品牌,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办公室,代表政府维护行业管理,进行品牌打造,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品牌茶叶市场,办公室要有质检、工商、农业等职能单位人员参加,不仅要挂名,而且要办事。
2、整合品牌资源,改组茶叶集团。将桃花源茶叶集团采取两种方法重组。一是将茶叶集团品牌、证、章、条码等无形资产整体移交给品牌管理办公室,由财政出资申办《野茶王》标志,然后由使用该品牌的企业出资重组茶叶集团,建成民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做到包装、品牌、质量标准、商标、条码统一,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二是将茶叶集团整体拍卖或转让有实力的企业,实行民营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全省“做大做强湖南茶叶产业”的指示精神,省农办已将桃源县列入五大产茶重点县之一,并希望以后有茶叶博览会之类的茶叶专题会议桃源县应组团参加,因此建议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古洞春”、“腾琼”等企业法人参加,由企业出产品,政府资助参展费,借东风宣传、推价桃源县“野茶王”品牌,扩大桃源县茶叶知名度。
4、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议大叶茶科研所和古洞春、腾琼、高上等茶叶生产企业,扩大优质茶种植面积,集中育苗100亩,为扩大良种茶园提供茶苗,力争三年新扩万亩茶园。 ①是走投入倾斜之路,以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财政要在农业发展资金中列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实行以奖代投、以建代投,对争创驰名商标、产品参评获奖、技术创新获专利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茶叶龙头企业,金融部门要给予贷款支持,财政要给予贴息支持。同时,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等项目和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搞好道路建设,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和基地建设扶持力度。
②是走品牌引领之路,以旗舰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运用工业的理念指导茶产业发展,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作为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茶叶核心产区培植新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古洞春茶业、腾琼茶业、湘北茶叶、紫艺茶业、百尼茶庵5家有自主品牌、有鲜明特色、有生产规模的企业,引导其扩大规模、做强特色、提升品牌。其中,腾琼茶业以大叶红茶为主、古洞春茶业以大叶绿茶为主,湘北茶叶以珍眉茶(出口)为主,紫艺茶业、百尼茶庵以黑茶为主,三茗茶仓以市场营销为主。通过1-3年的努力,组建一家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③是走科技兴茶之路,以产品品质保障产业发展。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无污染茶叶栽培技术,把桃源茶叶建成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引导企业主动与行业科研院所合作,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设备广泛地应用和转化到茶叶生产中来,以实现茶叶“优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以科技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或不施用化肥农药,推行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措施,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无公害操作规程,提高茶叶风味品质和卫生品质。桃源茶叶应谋求综合发展之路。
(三)据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对促进茶叶产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企业向银行融资难。每年全县茶叶运作资金在8000万元以上,但向银行融资不到3000万元。主要原因是抵押物不足银行拒贷。如龙头企业古洞春茶叶有限公司就面临这样的难题,该公司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时,用林权和茶园资产作抵押,评估价值约2000万元,但银行认为该项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不能向其发放贷款。
2、信贷资金风险大。茶叶的种植和加工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遇有持续阴雨、干旱或冰冻等自然灾害,就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桃源县近几年旱涝、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受此影响,茶叶生产区农村信用社就产生600余万元不良贷款,至今无法收回。
3、金融服务机构少。茶叶生产基地大部分位于茶庵铺、杨溪桥和太平铺3个乡镇, 总面积441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金融服务机构仅为农村信用社3个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有28人,信贷员仅14人。面对星形散居各处的茶农,信用社对茶叶生产与销售的资金需求难以顾及。今年以来这3个信用社仅发放贷款2838万元,其中涉及茶叶行业815万元。因金融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缺乏,再加上严格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去年以来央行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影响,茶商只能采用异地借款和民间融资的渠道筹集资金。
4、贷款周期不同步。茶叶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特殊种植业,一般茶叶生产周期为4年左右,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大量的资金作后盾,但银行为控制信贷资金风险,发放贷款期限一般都不会超过1年,贷款周期的不同步导致部分茶农无法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目前,农村信用社为此产生不良贷款余额300余万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