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是形而上的哲学箴言,不是装点自己的皇帝新衣,更不是粉饰给自己看的“装修工程”。它细腻,有机理,能带来效率与效益,最重要的是,它是海量细节上的执行力。
经济低迷,企业难行。在中小企业步履艰难大环境中,要度过时艰,只得各出奇招。无论是大中小企业,还是国企民营,各自浑身解数运用大战略或小聪明来应对市场、留住人才、创绩销售,都出了些什么招?记者走访青岛市数家企业,发现有一些企业在产品专业化、人才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的独特“招式”,已经逐渐演化成各自的经营法宝—企业文化。通常说三流企业做标准,一流企业做文化,这话太过绝对。即使规模不大,历史不悠久的企业,同样懂得运用文化的力量。
招式:360度包围员工“私生活”
出招人: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这招听着挺恐怖,所谓“包围”,并目还是“私生活”,但实际上若成功操作起来,却能让企业俨然成家,倍感温暖。
使招者——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有句口号:员工的私事就是公司最大的事。此口号一举打破“企业不应干涉员工私生活”的定势思维,开创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早在创立之初,软控董事长就将自己个人所获奖金、论文稿费注入公司账户,用于救助发生意外事故的员工。由老板带头对员工进行救助,这在民营企业并不多见。随着软控的快速发展,50人的团队变成3000人的大公司,董事长的一丁点杯水难平车薪,于是,公司专门设立了“风险救助基金”,为不幸员工解决经济困境。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是一句美好的歌词,但事实上在安全系数并不高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遭逢大变的几率。对此,软控公司的高管带头,每人每年注入4000元,普通员工注入100元,形成数额可观的内部保险金,当车祸、癌症侵袭员工时,软控员工有了一个“大家”作为后盾。
2009年,一位软控员工查出有肿瘤,这时软控的高管带头捐助9万元,“风险救助基金”提取5万元,加上员工内部捐款,总共凑齐17万元,为不幸的人带来一场及时雨。
软控除了管员工的突发事件,还管员工结婚。摆酒,送礼金,一系列繁琐程序让不少职场人心烦,抱着“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理念,软控公司承担了为员工办婚宴的工作。员工只要将结婚证往人力资源部一扔,什么事都不用考虑,公司就会把婚礼办得漂漂亮亮。
孩子上学,软控也管。几年前,软控的生产基地在郑州路,后来搬到胶州,相隔甚远,如何把孩子转到胶州上学,成了许多软控员工的头疼事。此时,软控公司又出手,凭借强大的“外交能力”,很容易地就解决了问题。
公司付出如此之多,对员工私生活形成“包围”之势,当然也有更大的收获,因为人都是感恩的,员工因感恩而对软控付出数倍的工作热情,“不是—个家族、胜似一个家族”的企业文化,在软控得到了实现。
招式:家文化
出招人:中一监测
创业时分,是否能赢得所有员工的倾心支持和对未来前景的坚定信念,是考验企业领导者的关键指标。如果一家企业能在艰难时刻获得员工的倾囊相助,这就实在是“笼络人心”的最高境界了。
中一监测是一家民营检测机构,涉及食品检测、室内空气检测、水环境检测、土壤监测,在如今污染成灾的现状下,要完全做一家中立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属不易,若完全不在客户的金钱收买中低头,民营的检测机构通常很难走下去。
始终秉持公正理念的中一,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面临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到了开不出工资的地步。然而没有任何一个员工提出离职,相反,许多员工自己掏钱借给公司,筹得的款项达到78万元。
“永远都不要做一个家族式企业,而是要做家庭式企业,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快乐共度。”这是中一监测董事长的话。这个从军队转业过来的企业家,将某部分军队文化移植到企业,形成了兄弟姐妹式的“家文化”。
董事长是个孝子,他把“孝文化”也灌进企业。在中一,不孝子是不可原谅的。“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你连开除都没有资格,自己滚蛋。”
2008年的公司危机得益于员工父母的倾囊相助,中一挺了过来。后来,董事长邀请借款相助的父母到来公司,站成一排,献上鲜花,全体员工站在父母面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那时候特别设了个总经理感谢奖,为借给我钱的老人一人买了个洗脚盆,我说,阿姨,现在我没有更多的回报,我买了洗脚盆,给您洗个脚。很多父母都感动得哭了。”
现代企业制度大多倡导经济人理性,以西方思维的契约精神来打造企业文化。然而,像中一这样的以中国传统“家文化”、“孝文化”来打造企业的,恐怕就只有在山东这片儒家土地上才多见。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哪种类型的文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能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家文化”或许也是一种极好的选择。
招式:细节竞争打败对手
出招人:青岛洁神集团
这是四两拨千斤的小招,凭借一个服务上的小亮点,获取顾客的充分信赖甚至感恩。
使招者——青岛洁神集团,其洗衣店在青岛开至近五十家,之所以能顺利地拓展市场,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一个小措施:“衣”不拾遗。当顾客送来一堆待洗衣服,里面常常会遗留着各种物品:手机,现金,钱包,银行卡,身份证,钥匙,手表,钢笔,U盘。—个月内,洁神所有分店拾到的财物最多可超过10万元。仅2012年洁神就拾到财物总值120万元。
对于这类粗心大意的顾客,洁神专门制定了一套流程:当顾客把衣物拿到洗衣店,店员一定要询问衣内是否还有财物,这时,自信满满的顾客通常会回答“都检查过了,没有东西。”随后衣服送到车间内,那里专门设有复检部门,对衣物所有口袋、小兜进行检查,顶头上全部安装摄像头,严密监控员工是否存在监守自盗的行为。将财物搜出来后,逐一记录并用统一的袋子封存,写上顾客信息,随后联系顾客前来拿取。
从这样一个细节性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当市场竞争渐趋激烈之后,商家们是如何通过“细节竞争”来获,导市场优势。检查财物,当然不是洗衣店的主要业务,却往往成为顾客产生信任感的关键。
有一年,一位顾客在春节前送洗了一件大衣后,随即搭火车回家,谁知回程的车票却忘衣服口袋里。店员找到了这张车票,自己掏快递费寄给了这个颐客,使他感动万分。由此可见,“洁神”这种处处为顾客着想的思维已成功灌输到店员心中,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
招式:诚信
出招人: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威力:几乎是无招胜有招
自从2001年被设为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诚信”一直是个点击量超高的词汇,尤其是奶粉、酸奶、食用油等食品安全问题丑闻频出时。诚信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真正说的跟做的—样的企业却是少数。
钙奶饼干是三代人的童年记忆,与青食63年的历史遥相呼应。中国有句老话是民以食为天,放在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青食以民为天”。从小心翼翼地打开那蜡纸包装的大包饼干,到精美的塑料大小包装,钙奶饼干的味道一直没有改变过。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对原料和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的结果。”
钙奶饼干的基本材料有奶粉、面粉和食用油,青食全部采购有QS认证的知名企业产品,每个批次的产品青食还要自己检测。即使在原材料价格猛涨,仅面粉一公斤就涨价1.36元时也没有松动过采购标准。在中国北方,随便询问一位路人知不知道钙奶饼干,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而且他们多半也会说出饼干的特点:既有奶香,也有麦香。
改革开放后,类似于青食这样的老轻工企业要么兼并要么破产,青食这一几乎是硕果仅存的、仍然保持着企业底色与产品特色的食品企业,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饼干领域的唯一一块中国名牌。
雀巢、达能、玛氏等国外巨头在中国食品业围追堵截,市场上跑马圈地,资本上收购、并购,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房建设说:“我们是前有大,后又有小,夹缝中求生存”。
尽管与市民十分贴近,但这一抹温情在烘焙业的激烈竞争中维系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品质的一贯保证,青食每年不断研发新产品,“粒粒皆新酷”是青食研发的一种酥性饼干,外观与曲奇相似,但吃后不会甜的起腻。青食研发的威化也比国外品牌的威化更有奶香和酥软,更少甜腻。这都是改良配料的结果。
食品从口进五脏,经运化,成为人身体的一部份,毫无疑问,食品行业是良心产业。钙奶饼干63年口味不变是坚守,在外资围追堵截中努力创新争取市场,也是坚守。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