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我心的声音篇一
不论何时何地,都会有一种声音,清澈地回旋在耳旁,怎么也听不倦,听不倦,那是天使的声音……——题记
那个时候,有许多双明澈的眼睛碰撞在一起;那双明澈眼睛的下面,许多童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群神的孩子,这幅画叫做无与伦比的美丽。
小时候,什么也不懂,就知道哭和笑,玩和闹。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表演节目。那时候我已经会写一些字了,我会拿着笔在本子上写下节目单,我还会担任保姆的工作。佳最喜欢出脑筋急转弯或者讲笑话,而我最喜欢唱歌和讲故事,当然,那都是绝版原创,连我也记不清了,只是依稀地记得,那些歌和故事的主题都是没什么变化的,但我依然乐此不疲地讲述着。唱什么样子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段能够肆无忌惮地在别人面前唱歌的日子,现在不会有,往后应该也不会有吧。
我想,如果有个人在我们身旁,那么他一定会痴迷,痴迷于这儿童的声音,这童稚的心灵,儿时的梦幻,与小飞侠彼得潘一起遨游的乐趣……
我还记得小时候与佳过家家的日子。她家布偶比较多,所以基本是我去她家,天天如此,我也不知道阿姨是不是很不耐烦。
她家有块旧黑板,这便是我用的最多的工具。我喜欢讲课的感觉,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师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都知道,仿佛是神一样,令我们羡慕和敬仰。我每天都会给佳和她的布偶讲课,也许讲的其实是不知所云吧,反正有那个老师的范儿就可以了,应该会很过瘾的吧。而佳则喜欢装死,每当想起这一段,都会让我忍俊不禁。她站在叠好的被子上,朝床中间跳,然后躺下,还得发出一点“咿唔”的声音,还挺逼真的呢,这是儿时电视剧带给我们的影响。
有时候会特别郁闷,为什么那时候没有这么先进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致使那声音只能隐藏在脑海的最深层,成为挖掘不到的记忆,声音。
谁也想不起我们那时的童声,最天真、最明澈的嗓音,被时间的长河冲走,被记忆的原野所遗弃,这朵带有声音的花朵在山脚下,幻化成了蒲公英,被风儿吹走,永恒地离去……
现在,到处都能听到儿童的声音,它总是牵动着我的心,狠狠地告诉我,那段时光已经不再,不要再有任何幻想。
步入青春的殿堂,仍不忘记回头看那走过的路,有种声音,天真无暇。
牵动我心的声音篇二
窗外又是雨。这几天阴雨绵绵的,屋内的潮气不免让人心生烦躁。我面对着眼前发出刺眼白光的电脑显示屏,在有些昏暗的室内,为作文伤脑筋。
哒哒哒。我的手指在桌子上律动,妄图能有一件事情蹦入脑海,成为我写作的题材。然而这敲打只能更添我心中的烦躁。
窗外汽车驶过湿滑的地面,发出摩擦的声音。那声音仿佛带着湿气,钻进屋里面。汽车由远至近,那声音也从遥远逐渐逼近,就像在耳边环绕,能感觉到汽车正在靠近。随着汽车再次的远去,那潮湿的声音也就慢慢的轻了,远了,最终消失了。一切又归为平静。不一会儿,又有一波车辆来了,那声音又再次由远至近,由近至远。没等一辆车开过,后面有有几辆车争先恐后的驶来,那声音就如潮涌起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愈来愈响,愈加猛烈,但不过一会儿又归于平静,以待下一波的到来。
静静地听。当那声音完全归于平静时,感觉我的心也像是经过波澜,重新平静下来。一次次的平静过后,我的烦躁像是被冲刷干净了,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脑海里渐渐浮出了许多事情,一条行文的线索渐渐清晰。
待我荧屏上的文字已打满了整个页面,我开始仔细的听那令我放松下来的声音。不同的车发出的声音其实是不一样的。看那辆minicooper,它开过时的声音很轻,像是轻音乐的伴奏一般,虽然不引人注意,但是很“清新”。公交车开过,那有些沉重的身躯驶过,不仅伴着它与地面的摩擦之声,地面也有微微的震动,像一声轻轻的闷雷炸响。有些比较性急的公交司机,开得快些,那排气管喷气的声音也就夹杂着踩油门时发动机的轰鸣“唰”地在人们耳边掠过。这些伴奏,让远去时的平静更加宁静。汽车的轮胎沾着水,与地面上残存的水滴相互交融。碰到一个水洼,轮胎边就会炸开一圈水花,水花落地的声音也是很美妙的。
偶尔一声比较响的摩擦声独占鳌头,偶尔是千军万马争相奏鸣。那声音带着湿气,像是一壶清水,慢慢的将我的身心,带入宁静。
其实,仔细的聆听一下窗外,不乏一些净化心灵的声音。声音的美妙不在乎其音量,不在乎其名气,在于它对每一个人不同的心灵震撼。
牵动我心的声音篇三
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声音。有撕心裂肺的寻亲的声音;有绝望痛苦的求救声;有动听悦耳的乐曲声;但是,这些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忘记有谁曾经说过,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其实仔细想想,说这句话的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很容易从聆听波利切的歌声中得出这种结论。波利切的嗓音,仿佛是从很遥远而又很近的地方飘出来的,很熟悉也很清明,不是炽热,不是寒冷,不是柔情,更不是坚韧和刚毅,而是温暖,散发着一种夕阳中圣殿的光芒。还有安详,那种柔柔的,但这点热气的暖风,可以透了你的毛孔,一直暖到你心坎里去。就像有一双上帝之手,托着你的心在抚慰。这对你的所有思绪都不重要,就这样一直沉浸,沉浸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种感觉,竟然是一个盲人带来的。这位意大利歌手,在十二岁时就双目失明,在此以后,他一边唱歌,一边攻读学位。直到他三十岁取得法学博士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辈子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唱歌了,然后他拜帕瓦罗蒂为师,向大师学习发声方法,直到登上歌坛的顶峰。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波利切选择歌唱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聆听了他的歌声,我丝毫不怀疑他是见过上帝的人,歌声如此安详、笃诚、平和,才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安宁和诚服,才有一种澄明的光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空前的喜悦——不是狂喜,是一种平和的喜悦。这种喜悦,不是来自外部的,而是从内心中生长出来的。在这种喜悦的力量中,波利切只要歌唱就足够了,满怀深情地歌唱,不需要思考。在歌唱中,波利切就是一台机器,一台由上苍制造的完美的发声机器,而他全部美妙的声音来自于上苍,一个完美的影子世界。
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因为他们不会被这个散着虚假光泽的表象世界所迷惑。他们可以一直内省自己,反观自己,见到自己心灵中的光。波利切的动人的歌声时时刻刻烙印在我的心里,他纯朴的歌声,每每忆起,总会牵动我的内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