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后疫情防疫措施
一、复工前防控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本企业内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向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有关部门提供外地返京劳动者的相关信息和健康状况。
2、做好员工健康信息收集。了解其是否离京或途经疫情热点地区;全面排查返岗职工是否接触外省及重点疫区来企人员;近期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是否与确诊、疑似病例或医学隔离观察人员有过密切接触;建立健全返岗职工“花名册”。
3、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企业要组织做好返京职工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工作,重点关注来自或经停热点疫区的返岗职工。采取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每日早晚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认真做好条件确认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要求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4、做好物资储备。包括洗手液、测温仪(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复工后防控
1、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建立通风良好的体温检测专区,组织专人负责对每位入厂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测温人员应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并全程佩戴口罩,对使用的测温仪应确保工作状态正常。
2、关注劳动者其他健康状况,提醒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屈肘遮挡。
3、督促乘坐班车劳动者严格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佩带口罩,上车前应先测量体温,如出现发热症状者禁止乘坐班车或进入厂区。下车后进行手部消毒。
4、严格管理进出企业外来人员。外来人员先测体温并记录,同时记录是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对发现有发烧、咳嗽、乏力、呼吸困难者,限制入厂,同时督促其及时到指定医院检查、诊治。
5、开展因病缺勤监测。对因病缺勤劳动者,每天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6、每天自然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下班后空调多运行1小时。定期清洗空调,确保有足够的新风量。
7、严格电梯间使用并定期消毒。电梯间使用过程中要加大通风排气,在电梯间内放置纸巾,方便员工使用开关按键。
8、卫生间保持清洁干爽、空气流通,设置洗手设施、肥皂、抹手纸或干手机。
9、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卫生。对电梯间、楼道、垃圾桶站、门岗等重点区域(特别是接触较多的电梯按钮、门把手、楼梯扶手、餐桌表面等公共部位)要进行预防性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并张贴消毒告知。
三、出现疑似病例时防控
1、企业设置相对独立的发热留观区,该区有独立室内空调,并能开窗通风。
2、发现劳动者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劳动者(包括与疑似病例接触的劳动者)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将密切接触者或怀疑染疫的发热人员引导至发热留观区,由专人向属地街乡报告,街乡会同专业部门进行情况核实和进一步处置。
3、配合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关停其活动区域的通风系统,并进行清洗消毒;并在辖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路径、房间及接触物进行全面消毒。
5、发现确诊及疑似病例时,应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及时做好安抚宣教。
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容易形成人员集聚,疫情防控形势紧迫、责任重大,各有关企业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有序组织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复工复产后疫情防疫措施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全域阻击战和全民保卫战、努力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安全保障,应急厅采取“三举措”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和安全服务工作,帮助复工复产企业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筑牢安全生产坚强防线。
全面加强安全服务。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服务工作。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仓储、物流等相关企业和单位,指导做好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监测防护,主动做好涉及主要物资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安全协调服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求。对临时转产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的企业全面开展排查治理隐患,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企业和农资企业,以及电力、供水、供气、物流、客运、环卫等保运转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力度,帮助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列出清单、逐项消除,确保风险受控、安全运行、保障有力。对各行业领域陆续复工复产的企业,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安全生产诉求,特别是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专家安全技术服务,对风险较大、安全隐患突出的高危企业,按照“一厂一组”派驻安全监管员,实施“一厂一策”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强化复工复产环节安全管控,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实行“相关证照不齐全、风险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设备设施不全、重要岗位人员不齐、安全培训不到位”的不予复工复产。对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品等有限定条件的企业全面进行安全状况评估,按照风险高低“一企一策”有序进行复工复产。对安全风险较小的企业推行承诺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先自行复工,事后组织检查抽查。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督促企业切实做好企业员工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节后返岗员工排查登记管理,对疫情重点地区返岗的员工及其密切接触者,一律按当地政府要求落实医学观察或居家自我隔离等措施。对防疫物资准备不到位,疫情防控措施不落实,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重大问题隐患的企业,一律不准复工复产,在生产的企业坚决停产整顿。
切实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信息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送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按照“四类地区”划定标准,分区分类加强对县(市、区)防疫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调度指导,将各地疫情防控、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每日视频调度,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加强预警监测、准确研判形势,指导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联防联控、安全服务、应急准备等工作,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安全高效处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这场硬仗。
复工复产后疫情防疫措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已经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2020年2月21日
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为指导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推动企事业单位稳步有序复工复产,特制定本指南。
一、加强员工健康监测
(一)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各单位要切实掌握员工流动情况,按照当地要求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处在隔离期间和入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及时掌握缺勤人员健康状况。
(二)实行健康状况报告。各单位要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要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做好工作场所防控
(三)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各单位要指派专人对进出单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进行严格管理。使用指纹考勤机的单位应暂时停用,改用其他方式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员工每次进入单位或厂区时,应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要尽量减少非本单位人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
(四)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各单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室温因通风有所降低,应提醒工作人员适当加衣保暖。如使用空调,应当确保供风安全充足,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调时应当关闭回风通道。
(五)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工作场所应设置洗手设备,洗手、喷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六)做好工作和生活场所清洁消毒。工作场所、食堂、电梯、卫生间、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七)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引导员工在使用通道、电梯、楼梯、吸烟区时有序排队,保持适当间距,吸烟时不与他人交谈。减少召开会议,需要开的会议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保持会议室空气流通,提倡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八)加强员工集体用餐管理。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有条件时使用餐盒、分散用餐。要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员工用餐时应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九)做好医务服务。设立医务室的单位要调配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与追踪管理。未设立医务室的单位应当就近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及时疏解心理压力。
(十)规范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三、指导员工个人防护
(十一)强化防控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十二)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养成勤洗手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四、做好异常情况处置
(十三)明确单位防控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单位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十四)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十五)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的办公室、车间等办公单元以及员工宿舍楼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
(十六)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已发现病例的单位,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疫情播散的单位,要实施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