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最新)
同学在做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时,要注意做好系统的总结,这样复习时才能找到重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重点地理考点归纳整理,欢迎阅读参考。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1.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五
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总结
地质地形
⑴ 南极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原因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怎么才能学好高中地理
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主要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要有意识与等高线相对比来进行理解。
2.联想思维法
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
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
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排除思维
在平时做题练习和考试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题目、图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假设,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最后留下较为合适的选项,这种做题思维在其他科目中也是适用的。
4.形象思维法
这是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对地图进行记忆时,由于地图引起的形象思维,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