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现职教特色。建筑构造是建筑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职业高中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建筑构造》是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做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构造的一般做法和构造详图的识读和绘制,能读懂一般的建筑施工图,并能按照设计意图绘制施工图。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加强教材建设,体现职教特色
目前,现行的职高教材和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重视理论的完整性,内容偏多,不分主次,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新知识。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应组织教学一线的教师、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些专家在现有职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删除、补充,以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特别是对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等内容及时加以补充。对于实践性教学,应采取单独编写教材的形式,对于各种实习、实践课编写详尽的大纲和教材,使实践课有章可循,同时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并进的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陈旧的、技术落后的内容可以删掉不讲或只提一下。例如,隔墙中的板条抹灰隔墙、楼板中的砖拱过梁、地面中的空铺木地面、木窗构造、钢窗构造等等,这些内容在实际工程中已极少应用,有淘汰之势,对于这些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新技术和新知识,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和补充。除了要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要介绍一些建筑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2.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大量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教学中应强调服务意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并进,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对于实践性教学,要编制实践性教学计划和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对于各种实践实习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的内容和目标,使实践教学有法可依。
(2)课程设计是建筑构造实践教学的必要形式。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多次课程设计,如楼梯构造的设计、基础构造的设计、墙身节点详图、屋面排水平面图、屋顶构造的设计、楼地面构造的设计等,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最后绘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融会贯通,也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过程中全面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学生熟悉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规范,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给予简单的答复,应点拨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楼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楼梯的宽度该怎样确定?规范是怎样要求的?采用何种楼梯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学生的画图要力争达到施工图的要求。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构造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对于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后果分析,让学生明白不适当的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培养认真、负责、细致的职业素质。对于学生作业,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所以,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评定作业,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的双重作用。
(3)认识教学实习是建筑构造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房屋建筑构造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学生到工地的认识实习。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实习中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并让工程设计人员和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参与认识实习环节,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的详情。学生通过参观,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工地现场识读建筑施工图,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现场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中针对工程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如,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建筑,让学生画出学校内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特别是节点构造详图的表达。学生把视觉与思维结合起来,一边看一边想,不断地进行分析、判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理论知识直观化,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采取恰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如采用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来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课堂,为各学科教学所采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建筑专业课教学中,其图文声像并茂等优势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增大课堂信息量,活跃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在采用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时,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专业课教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过去建筑构造课程的考试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对建筑基本理论和构造方法的掌握上,而考查学生画图、读图能力的实际应用试题较少。这种考试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必然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方法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悖,造成办学和社会需求脱节。所以,应对建筑构造的考试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即改变的传统考试形式,采用“理论+实践应用”形式。其中,实践应用为基本理论的应用,着重考查学生的构思画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允许学生看书、查阅资料。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教师应努力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 贺国庆等,《课程和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3] 甘佩兰等,《建筑构造》,高等教育出版社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