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公文范文>>《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标签:时间: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第五课——《再塑生命》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 第五课——《再塑生命》

  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借助幻灯片,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 感知课文 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爱” 主题升华 “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2.具体教学设想:

  导入: 以“盲人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第二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① 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行演示)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② 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幻灯片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幻灯片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幻灯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幻灯片6:这篇课文选编自<>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回答要求: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组把我抱在怀中的图片)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识字的图片)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海伦和莎莉文小姐在树上的图片)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紧紧搂住海伦的图片)

  B.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问题2、同学们,“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学习“怀”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灯片展示)

  挫折:将“杯”和“水”混为一谈(不能分清“杯”和“水”)

  在 海伦: 与老师发生争执 不耐烦,摔洋娃娃 高兴

  房

  里 莎莉文: 重新练习“doll” 把洋娃娃扫到炉边 把帽子给我

  在 海伦: 清泉从我手中流过 理解

  井

  房 莎莉文: 将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 在我掌心写“water”总结: 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 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 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第四步:探究与讨论: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同学们,当海伦回忆起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伦在回忆“老师”给自己的帮助时,将“认识文字” “了解大自然”“理解爱”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认为莎莉文教给海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

  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

  ……开放式命题,根据学生回答恰当引导既可。

  老师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第五步: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让我们一起说!(做春节晚会的手语:我爱你)

  (背景音乐:刘欢<>徐徐响起)

  作业:

  1. 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价值: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解决办法:多读)

  (3)如何更好地对残疾人表现出我们的关爱,进行一次爱的教育。(解决办法:直观事例,震憾心灵,发散思维,奉献爱心)

  2、教学难点:

  (1)莎莉文老师如何教“我”感受“爱”。(解决办法:设置活动,亲自体验,根据文本,重点理解)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

  (三)教材处理。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四)资源分析。

  1、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心理的了解。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残疾人,但通过各种媒介对残疾人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课外收集搜集海伦及残疾人奋斗成才的资料。学生易把这群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别人的帮助这个外因也必不可少。

  3、学生参与帮助残疾人的经历。

  4、学生自已在成长过程中受他人重大影响的经历。

  5、教师收集《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观音》演出的成功因素与海伦成才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需要四个手语老师的帮助。

  6、教师已有的电影《漂亮妈妈》的材料,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7、爱心歌曲《爱的希望》及手语操。所任两个班的学生均已学过,能引起共鸣。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1、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1)探索教学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思路为:自主探索——>感性材料——>观察分析——>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直观教学法:展示有关画面、电影片断、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3)模拟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深入体会。

  (4)竞赛法。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发散其思维。

  (5)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2、对不同学生的启发、诱导方式:

  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中差生。本课主题学生虽易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通过搞小活动及放映电影,深入浅出,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分析问题时难度较大,老师适当点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设计:

  初二年的学生既保持了初一年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活跃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学习重在学会主动去探索。

  1、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善于与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2、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

  4、模拟实践,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当家作了课堂的主人,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进来,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三)手段选用。

  1、教学媒体设计:

  (1)有关画面展示:海伦生活照、《千手观音》照、邰丽华照等由大屏幕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2)所剪辑的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两个片段,触动学生心灵。

  (3)音乐播放:《爱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手语操,以烘托课堂“爱”的氛围,结束教学。

  (4)有关文字: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

  2、学生活动设计:

  两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一是盲人认识具体事物,活动二是教聋哑人认识抽象事物。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爱心歌曲的感受。

三、教学程序:

  总需时间:45分钟。

  附:教学过程流程图

  活动导入——速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电影片段欣赏,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播放爱心歌曲。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1)

——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说课稿3篇

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价值: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解决办法:多读。)

  (3)如何更好地对残疾人表现出我们的关爱,进行一次爱的教育。(解决办法:直观事例,震憾心灵,发散思维,奉献爱心。)

  2、教学难点:

  (1)莎莉文老师如何教“我”感受“爱”。(解决办法:设置活动,亲自体验,根据文本,重点理解。)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

  (三)教材处理。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四)资源分析。

  1、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心理的了解。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残疾人,但通过各种媒介对残疾人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课外收集搜集海伦及残疾人奋斗成才的资料。学生易把这群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别人的帮助这个外因也必不可少。

  3、学生参与帮助残疾人的经历。

  4、学生自已在成长过程中受他人重大影响的经历。

  5、教师收集《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观音》演出的成功因素与海伦成才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需要四个手语老师的帮助。

  6、教师已有的电影《漂亮妈妈》的材料,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7、爱心歌曲《爱的希望》及手语操。所任两个班的学生均已学过,能引起共鸣。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1、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1)探索教学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思路为:自主探索——>感性材料——>观察分析——>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直观教学法:展示有关画面、电影片断、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3)模拟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深入体会。

  (4)竞赛法。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发散其思维。

  (5)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2、对不同学生的启发、诱导方式:

  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中差生。本课主题学生虽易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通过搞小活动及放映电影,深入浅出,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分析问题时难度较大,老师适当点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设计:

  初二年的学生既保持了初一年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活跃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学习重在学会主动去探索。

  1、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善于与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2、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发散思维,自主探索。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

  4、模拟实践,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这几种学习方法,当家作了课堂的主人,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进来,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三)手段选用。

  1、教学媒体设计:

  (1)有关画面展示:海伦生活照、《千手观音》照、邰丽华照等由大屏幕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2)所剪辑的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两个片段,触动学生心灵。

  (3)音乐播放:《爱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手语操,以烘托课堂“爱”的氛围,结束教学。

  (4)有关文字: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

  2、学生活动设计:

  两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一是盲人认识具体事物,活动二是教聋哑人认识抽象事物。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爱心歌曲的感受。

三、教学程序:

  总需时间:45分钟。

  附:教学过程流程图

  活动导入——速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电影片段欣赏,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播放爱心歌曲。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2)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再塑生命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再塑生命1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

  ⑴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㈠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㈡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人物形象

  ⑵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⑶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分理解内容、赏析语言、情感教育三大块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研讨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说研讨赏析感受、读课文优美句段、写感受疑问,整理成文达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的目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

  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导入部分用屏幕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以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间用屏幕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结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㈠导入: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教师导言:

  ㈡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㈢重点研讨,赏析语言。

  1、教师导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㈣小品表演

  1、小品场景:《新闻夜班》拍摄现场

  2、表演成员:学生5人,一人饰盲人、一人饰记者、一人饰摩托车和汽车、一人饰路边摊贩、一人饰消防栓。

  3、表演道具:盲道示意图、摩托车和汽车图样、路边摊贩图样、消防栓图样

  4、剧情:

  第一幕:记者:(开场白)我市的环城公路已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而道路上盲道的使用情况怎样呢?人们却很少关注,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了一个采访,记者请到一位盲人朋友,{盲人上}请她和记者一起,亲身体验一下,使用盲道是否便利,是否达到的设计时的初衷。好,观众朋友,我们来到了外环的某段道路,我们将一路前行,亲身感受一下。(二人前行)

  第二幕:(盲人走到一个集市前,摩托车和汽车堵住了道路,盲人用棍试探)盲人(疑惑地):这是什么?怎么走不通了?记者:啊,这是菜市,我们绕开走吧!(继续前进)

  第三幕:(没走多远,路边摊贩一字排开,有些摊贩占住了人行道,盲人又没法走了)盲人(吃惊地):这又怎么了?记者:这是路边的摊贩把路挡住了。(绕开前行)

  第四幕:(向前走,来到一个施工遗留下的消防栓前)盲人(惊讶地):这又是什么?记者:一个消防栓。

  第五幕:记者:盲道,本是人们关爱弱势群体的一种安全方便的设施,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们在享受一己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了呢?

  5言,全班交流。

  ㈤教师总结:同学们热情的发言中,闪耀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爱心,是冲破黑暗的曙光;爱心,是解除干涸的清泉;爱心,是寒冬里的温暖;爱心,是酷暑里的清风,爱心无价,愿爱心满人间!

  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板书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导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强扶助弱者

八、练习设计

  将观后感整理成文。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朗读导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小品表演——教师总结,播放歌曲。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3)

——八年级下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

  幻灯片1: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幻灯片2: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幻灯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学生活动:研读本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结: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2: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徐徐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聆听模仿,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节奏。并学习了解鼓和钹两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及演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打击乐对情绪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起很大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第三部分“试验与创造”又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伴奏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二是为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三是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四部分“实验设计方案”由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选出最佳方案,全体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听唱奏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能力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协调。

  二说学情

  通过七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学习,学生们对竖笛口琴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视奏能力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生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乐器的合奏变得丰富多彩。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四说教法

  1根据乐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鼓钹三角铁碰铃木鱼等,既要注意全曲统一,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2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伴奏时,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并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的起伏发展和高潮所在,设计的节奏要尽量起到烘托渲染乐曲的作用,以便将乐曲表现的精彩动人。

  3为旋律加花添彩,教师可采用启示法和对比法来进行,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巩固提高的内容。

  五说学法

  1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美。

  2讨论交流: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激发创作灵感。

  3创作表演: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演奏各种打击乐器,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打击乐的特性与风格,掌握基本的节奏型打法。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各种打击乐曲,丰富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

  1、课堂仪式、师生问好

  2、检查人数及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器乐课,学习民族打击乐中的鼓和钹两件乐器。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乐器的表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我们*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锣鼓形式的表演,比如像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同事大家思考一下画面中的`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思考,回答。

  (三)、新授部分

  1、“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大鼓、小鼓、堂鼓、花盆鼓、定音鼓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之一——堂鼓。

  它的演奏方法有单槌击和双槌击。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色。鼓心的声音低沉,鼓边则很高,常用于民乐合奏、戏曲伴奏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鼓的节奏,同学们把鼓的节奏写下来或者打出来。

  生:尝试写出所听节奏。

  师:展示

  讲解节奏的打法(强拍弱位置及弱拍上的强位置)

  2、“钹”

  师:接着我们听小钹的节奏,同样请大家思考小钹的音色与演奏方法。

  生:听、思考。

  师:小钹的声音清脆明亮。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上下相击,左右相击都是它基本的演奏方法。常用于地方戏曲、民乐合奏中,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生:回答2种节奏

  学生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回答

  听、打节奏认真听声音及节奏

  师:出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两种节奏?

  生:配合起来好听、音响丰富,能充分表现特闹的场面。

  3、学习合奏

  师:从以上简单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鼓和钹虽然是打击乐器,没有音高,但它们同样可以烘托气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鼓和拨的合奏,看看它们在音乐中又有怎样丰富的表现力。(出示曲谱)

  ①练唱旋律

  ②找出节奏规律

  ③分别联系鼓、钹的节奏

  ④鼓讲解附点节奏

  ⑤学生练习时间

  ⑥合奏

  4、创作

  师:同学们合奏的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它们简单的节奏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乐曲进行节奏创编。请看《凤阳花鼓》,我们先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音乐。

  提问:同学们知道《凤阳花鼓》是哪里的音乐吗?

  生:安徽

  师:凤阳是安徽很著名的一个县,其中《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就是人们在喜*收、欢庆节日时所展现的幸福生活的场景。

  出示

  讲解书上范例

  ①节奏创编

  ②乐器合作创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练习

  讨论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走进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创编成果

  教师与学生给予评价

  结束部分

  1、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鼓和拨这两件打击乐器,感受到它们的节奏规律以及对乐曲情绪、气氛的演奏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说明民族打击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今的民族乐器已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人的骄傲。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多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2、下课

  练习、讨论、展示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5)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背诵全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在突破教学的难点上,采用辩论法,对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时,采用练习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

  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

  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 “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说板书

  与朱元思书

  结构

  水异 意境

  总(天下独绝) 分 美

  山奇 志趣

  语言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背诵全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6)

——八年级《爱莲说》说课稿3篇

八年级《爱莲说》说课稿1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习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习。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习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 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既有利于营造学习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习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习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 “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习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 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八年级《爱莲说》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点评:简短的礼貌语之后,即点出课题和说课的主要内容,简洁利落,不拖泥带水。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习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习。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习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既有利于营造学习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习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习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

  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习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扩展7)

——八年级下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下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

  幻灯片1: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幻灯片2: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幻灯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学生活动:研读本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结: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2: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徐徐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小学四年级班级工作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图书日”,以鼓励人们寻找阅读的乐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世界读书日宣传发言稿5篇,欢迎阅读分享。

    尊敬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之前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能是党组织认为我的入党申请书写的不够好或者是我的素质达不到党组织的要求,党组织拒绝了我的

    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总结篇1  金猴报春,新的一年又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中来临了。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将来的好时机了,现将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康成长,保育为先。  我班在幼儿园保健老师的直接领

    实习期的经历让人感受颇多。以下是本站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老师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站!  刚出校门的我,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凭借着心底对孩

    防汛是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守护和调度运用防洪系统的各种措施,进行防御洪水的工作。防汛是指汛期运用防洪系统的各种措施,守护防洪工程,控制调度洪水,保障保护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本站今天为大家

    《没头脑和不高兴》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奶奶的怪耳朵》。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闹闹的奶奶有双怪耳朵。  故事的内容是说有个叫闹闹的小朋友总是闹个不停,而他的奶奶有双怪耳朵。因为闹闹大声闹时楼上三层和楼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总结经典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总结经典范文全国民政系统将持续营造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的强大****声势,为广

    公共就业服务网隶属于阳新县公共就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程时斌,注册资金:629万元,地址:阳新县兴国木林坝路,经营范围

    防溺水中班教研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方针,坚持对人民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减少乃至避免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创建下面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