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宁安兴隆寺概况导游词(通用3篇)
黑龙江宁安兴隆寺概况导游词 篇1
渤海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哈尔滨极地馆导游词 ·牡丹江雪堡导游词 ·大兴安岭导游词 ·漠河导游词$
目前,这里已经成立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将分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黑龙江宁安兴隆寺概况导游词 篇2
1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黑龙江宁安兴隆寺概况导游词 篇3
土壤
风景区境内主要有5个土类,即: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白浆土。其中暗棕壤分布最广,在海拔250-1429米范围内的山之上、中、下部的各个坡向均有分布。草甸土祝愿分布在沟谷边缘,河岸阶地和山间低地处,海拔高程为227-395米的范围内。而沼泽土、泥炭土主要分布在海拔高210-380米的河流两岸低洼积水的地带;白浆土分布于漫岗缓坡草地处。
植被
风景区内的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林,主要组成以红松为主,半生多种温性阔叶树种,多达10余种,其中一些第三纪孑遗种,如:水曲柳、黄檗、核桃楸等;林内藤本植物如山葡萄、北五味子、狗枣、猕猴桃等,呈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具有亚热带景色,同时还伴生一些“欧亚针叶林区”的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既有南方(亚热带)景色,又有北方(寒温带)植物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