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700字篇一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我,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祖国,放下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状况下造出两弹?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应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就应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他应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但是,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应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此刻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职责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职责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状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完美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就应反思,自我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能够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能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700字篇二提起钱学森,想必都不陌生,可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去认真的了解这位坚定、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的赤子之心的天才科学家?
这一部使我感触颇深的电影虽令我感动,但真正令我动之以情而落泪的却是最后。
钱学森98岁高龄,与他的夫人蒋英散步,他看着她,他知道他此生言行亦无悔,但他对她,是有愧的。
可夫人摇头微笑,她用一生告诉他,这世上,唯有她懂他后,钱学森嘴角,带了一滴泪的弧度,微微挽起。
年轻时候的他,有美丽而聪慧的妻子,伟大的才华以及享尽荣华富贵的地位,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意气风发且前途无限的。
也许美国至今不明白美国给他这么好的条件他为什么不留下来,但是美国不明白,他们没有给他信任和尊重。那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一番波折后他毅然返国,他开始没日没夜地为中国的核武器做研究,他不管别人对此如何评价,他只明白,为了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他万死不辞。
就算钱学森的心理再强大,那么沉重的压力他究竟是如何扛下来的?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后来我明白了。是蒋英。是那个一直默默奉献着的、温柔美丽的、才华横溢的、铁骨铮铮的女子用行动给了他温暖的归宿——家。
她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她眼角溢满点点笑意,告诉他,她不叫牺牲,叫光荣。
他说:“我认为,人,不但要有科学 技术。而且还要文化 艺术,跟,音乐。”他布满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吃力的说完最后一个字,死亡倒计时来临,眼神渐渐涣散,他满足的走了……
我是中国人,你也是。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