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舍本逐末的作文(1)
一波巨浪,波澜壮阔、擎天撼地,却生于平淡,归于平静。
一片白雪,纯洁静谧、轻柔可爱,却生于狂风,归于溪流。
生活中有太多的动与静、停与行,它们相辅相成相融相通,共同演绎生命的辉煌与精彩。
停,是为了更好的行走。人们常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在告诫人们做事情要有耐力有恒心。其实,反过来想一想,五天打鱼不晒网就真得可行吗?人的肌肉、神经长期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疲劳会在所难免,此时在强制自己以极低的效率继续“打鱼”,岂不是事倍功半?我们学习中所说的7+1〉8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1,不仅仅是一次休息放松,体力脑力的补充,还是一次反省反思。正如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不是继续盲目的发展,而是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试想,如果没有这次停顿的反思,中国怎么能够找到发展的方向?又怎会有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停,是跳出当局者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
行,让停有了意义。停,是行动之前的积累和补充,我们现在的学习不就是一种“停”吗?为将来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而不断的培养塑造自己。然而,这些积累孤立于行动而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再多的学问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则不复也。”强调实践闻义的重要性。然而现在有些人却往往舍本逐末,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冷淡了亲情,孤立于社会,除了丰富的知识,毫无能力可言。这种只停不行的学习,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行,是画龙之后的点睛,是厚积之后的薄发。
停与行,是生命的两种姿态。
停,代表着一种凝神思索,用智者的眼光透析自己的灵魂。行,是奋斗,是拼搏,是生活的主体,也是生命的外在表现。
停与行的碰撞,交织出华丽的乐章;停与行的二重奏,成就了生活的多彩与辉煌!
有关舍本逐末的作文(2)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没有了科学的发展,哪来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科学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危害。
这些危害就在我们身边,在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产生,在自己手中散播……
汽车能使我们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使我们方便。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他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的危害?汽车开动时会排出尾气,人们看到时并不觉得好奇,因为这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汽车排出来的那些灰色的“魔鬼”正在慢慢地吞蚀着我们的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都有汽车,在马路上堵车。当看见乘载着病人的救护车被堵在马路上不能行使,你可想过:里面可是奄奄一息的病人呀,他也许得不到这一分钟的抢救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无独有偶。在家里的空调、电视机……是我们生活必须的,我们离不开他们。但是,你们知道他们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吗?他们会产生氟利昂,可以破坏臭氧层。这样,南北极会形成空洞,对地球造成极大的危害。
电池、塑料袋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电池、塑料袋如果扔在地上,腐烂后就会形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若是扔在菜地,人们吃了菜就会中毒。
汽车、空调、电池、塑料袋……都能危害我们的健康。这些难道不是科学的发展造成的吗?
当然,我们是离不开科学的。我们应该多走路,少开车;用过的电池、塑料袋不要乱扔;少打空调、少看电视……尽量减少污染,保护地球妈妈。地球只有一个,生命只有一次,本末不能倒置。 简评: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有关舍本逐末的作文(3)
备受各界瞩目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出炉”,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对此,有关专家称,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其实无须专家提醒,错一字扣一分的规定,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都足以让其在写作的时候心惊胆战,更遑论什么“高度重视”了。高考作文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写作水平的试题形式,如果把错别字的分值定得太高,那就很有可能出现高水平作文而得较低分数的情况。再一个问题,也会让一些学生执著于对每一个字的审视而放松了对文章的构思,从而不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更主要的是,由于有了这么一条规定,势必会促使每一个阅卷教师努力地在试卷中寻找错别字,这在电脑阅卷中尤其会耽误时间,而阅卷时间是一定的,如果阅卷教师每一篇作文都要细细地统计错别字,对整篇文章斟酌评判的时间显然就少了,这显然是不太公平的。
其实,以前的考试大纲对于错别字已经有过扣分规定,譬如规定每个错别字扣半分。由于分值不够高,一般说来,教师在阅卷的时候不大怎么注重去纠缠于这方面,除非考生的作文中错别字确实太多,以致于影响理解了,才会按照规定从严处置。教师之所以对学生的错别字比较宽容,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时间紧张,能够在70分钟左右(有的考生甚至只用5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出现少量错别字是情有可原的。出现少量错别字,未必就意味着考生的语文能力不高,也未必不会在将来得到改正。
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扣分,这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语文教育又将过多地纠缠于工具性,而降低了其有待于大发展的人文性,这对日常的语文教学来说,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众所周知,降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将会让语文教育显得更加枯燥。
当然,笔者不赞成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扣分,并不是不重视学生的汉字水平,我只是觉得,太拘泥于学生作文的错别字,很有可能是舍本逐末之举呢。
舍本逐末的作文三篇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