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考能力会有提升,认真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是表达我们内心感情的一种方式,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1
6月18日上午天气晴朗,为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及团队建设能力,学校组织我们二、三年级全体学生去塘沽小学生生活劳动教育基地,
参加生活劳动教育基地实践心得体会。
我们首先学习制作扶郎花。同学们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制作完成了3朵以上的扶郎花,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扶郎花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回到家我把我亲手制作的花送给我的妈妈,妈妈收到这个礼物特别开心,我还把制作扶郎花的方法教给了妈妈。
制作扶郎花主要分以下七个步骤:
1、拓花瓣;
2、剪花瓣;
3、花瓣中心打孔;
4、安装花芯;
5、固定花萼;
6、装配花枝、花叶;
7、花朵塑形,
我们还参观了科学实验室,每个人都蹬了自行车,我发现蹬得越快灯亮的越多,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越大。我们还观看了宣传片,学习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如:火车是怎样发明的?钢笔是怎样发明的?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同学们因为玩得太投入,时间不知不觉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我是我班二组的组长,负责给我们组盛饭。今天的饭菜很丰盛,同学们都很爱吃,每个人都吃了很多,我来来回回给大家盛菜,轮到我最后吃,有的菜都没了而且吃饭的时间也紧,但我还是很高兴,我觉得为同学们服务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事情。
通过这些活动,使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希望学校以后能够经常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体验实践机会。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2
静静地半躺在床上,读完尼尔先生著的《夏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怦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想起念师范时,老师就对我们讲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质》)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慑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又想起一年多以前,在网上读到了山东教育记者陈为友来自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开放,开放,再开放》:“这里取消讲台,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
“无论何时,只要你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充斥你的耳鼓、撞击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的,一定是这样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让人激动的场面。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
当教育以如此美丽生动的生命形式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再次感到了无比的震撼,我被如此活泼的教学呈现形式所深深折服。
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它让我想到了庄子的《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
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曾经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温馨的家庭。他用自己的手艺赚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学校,要求老师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夏山学校中的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这里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
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哲学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当“爱的教育”还在谈论奉献、谈论爱与被爱关系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山学校的教育无疑超越了“爱的教育”,《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当然,这种教育可能会更多地让我们引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多几次仰望星空聆听天籁的机缘,以填实日渐空虚和贫乏的心灵吗?
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再次发出叩问: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3
在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校园里,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从新生到老生的转变,也有了那份主人公的职责感。在就听学长学姐说过,大二的时候有劳动周,渴望着它的到来,我们一齐为这个“大家”做清洁……
偏偏在这个多雨又缠绵得秋九月,在悲凉的小雨中迎来了渴望已久的劳动周。和同学们散落在花园里,拣各处的垃圾,有说有笑,让我仿佛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原先,是自然,让我们与心的距离贴的更近,让我们返璞归真,融到自然之中,重拾那份纯真。
秋雨,姗姗而来,来的却有些伤感。看着雨后积落的法国梧桐,厚厚的一层,将小径铺的严严实实,踩上去,雨水像收了委屈似的往外窜。我们拿着大扫帚,把它扫走,装在垃圾桶里。我不明白那些叶子会被带到哪里,而我的灵魂,仿佛被那些叶子带走了。不是说“落叶归根”么?不是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么?为什么,我们不得让它“死”得其所?如此这般,我们岂不比那些萧瑟的秋风更讨人厌?秋风扫落叶,那时黄叶命运轨迹的终点;而我们扫落叶,它将归向何处?我望着被拉走的垃圾桶而发怔……
一个礼拜的时间,因为那些落叶,我的心无比酸楚。关于人生的,将来,我该如何思考,我禁不住在心底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伤感的同时,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同学们。和同学们在一齐劳动,即使有风有雨,即使手脚被冻得冰凉,课大家在一齐相互配合,互相帮忙,也觉得心里暖洋洋的,乐融融的。喜欢和大家在一齐配合时的默契,喜欢和大家在一齐劳动时的团结,更喜欢喝大家在一齐时的那份温暖……在这个秋雨肆虐的季节,依然有那么一些情愫,能够温暖心灵……
在劳动的时候,听到有同学喊累,我觉得这种劳动程度,与我暑期的工作量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正是透过这次劳动,使得我们这些平时在家里惯出来的“宝贝”也得到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明白了劳动的辛苦,并不是嘴上功夫。当然,我们是一个群众,就少不了一些管理组织人员,他们的工作就不主要是劳动了,他们要组织我们劳动的,他们要喊“热爱劳动”、“劳动光荣”……
一个礼拜以后,看到因为我们的劳动而更显整洁的校园,心里的高兴不是能以言表的,就仿佛一个艺术家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一样。因为,我们都亲自参与其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为校园的清洁而自豪,因为我们劳动了,也从劳动中收获了开心,得到了成长,更学会了对人生的思考。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4
孩子在学习上不太好,怎么帮助孩子重新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是作为家长的重中之重,家长与孩子需要共同一起的努力才能让孩子更快的走出困境,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如何应对“差生”孩子》。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到了好几位家长的求助,他们求助的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差,总被老师请到学校或者重点交流。在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促进孩子学习逐渐实现良性发展。
第一,接纳孩子和孩子的学习状态。接纳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自己孩子有这样的学习情况,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孩子。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平和地接纳孩子,家长和孩子才能有积极面对问题的情绪状态,也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二,多关注孩子,多向孩子表达爱。面对“差生”孩子的成绩和学习状态,多数家长会很焦虑,有意无意地责罚或打骂孩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高,有的孩子甚至会选择用行为问题或者学习问题引起父母关注。但如果在爱的环境里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里的位置与学习无关,能够感受到对于父母来讲自己是重要的,值得被爱的。孩子就会感到很安全,不管学习成绩怎么样,父母都很爱自己。孩子就可以在安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第三,认真分析孩子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批评和责怪孩子。可能引起孩子学习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学习能力不足,相关知识基础差;2.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3.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4.父母关系不好或者某一方潜意识里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潜意识关心父母而无心学习,表现出来可能是学习态度与行为问题。
第四,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父母夫妻关系、心理问题等很复杂,一般需要专业人士解决,我在这儿不做讨论。我主要讨论孩子自己的学习问题。
如果孩子在小学低段出现学习困难,家庭内各成员以及成员之间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孩子问题多出在学习能力不足方面。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孩子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动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基本学习能力。
如果在小学高段以上甚至到初中、高中阶段出现学习问题,除了基础能力训练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分门别类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孩子通过这个过程找到自信和学习方法。
举个例子,有一位家长朋友谈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不好,马上面临小考,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在接纳孩子和关爱孩子的基础上提供切实帮助。怎么帮助呢?制定计划,把语文、数学等相关科目地知识点按照类别整理出来各个击破。其实,已有很多辅导书或者网络资料做过类似的整理工作,而家长的任务是自己或者请老师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编口诀……穷尽各种可能想到或查到的方法帮助孩子用较为有效的办法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相关试题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帮助,孩子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在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5
当踏入大学校门时,心中充满好奇,好像个孩子来到这五彩的世界一样。对于公益劳动这门从没接触过的课程来说,其实心中不免怀着同样的好奇。
从课程题目上来看:“公益”,也许你看它时觉得很远,其实它离我们很近。公益广告遍布街头大街小巷,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公益志愿者在做着各样的事,在汶川大地震时我们都深切体会到公益的力量,并为此感动,而我们其实也在做着公益的事,比如劝募,捐款。“劳动”,那就更熟悉不过了,从小就明白劳动最光荣,会在家长的教导下反反复复背诵那首耳熟能详的《悯农》,即使到初中没有劳动课之后,我同样每天劳动着。如此一来,我仔细一想,觉得公益劳动这门课程是最贴近我们生活,最有延续性的课程。它延续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延伸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并且将在以后依然延续。
我就怀着小小的好奇心去上这门既陌生又亲切的课,渐渐去体会公益劳动其实际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第一次,我被分配去打扫休息室,一走进去,觉得会议室挺干净的,不用我们干太多事,觉得应该挺轻松的。我撩起袖管就开始卖力干起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柜子顶我也搬个椅子站在上面把它擦干净了。原以为老师会来大加赞赏一番,不想老师一来就是一个残酷的打击,重做。我不知道是怎样重新拿起拖把的,但我开始做了就依然要做好。终于,老师发现了问题,虽然我很卖力,其实人在走动,拖过的地方便又脏了。小事情里也有大学问。怪不得,有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重新干下来,人已满头大汗,老师关切地问一句:“很累吧?”我看了看这敞亮的休息室,觉得挺温暖的,也许这就是“劳动最快乐”的内涵所在吧,我笑了笑:“不累,不累。”
一开始,其实我并不太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参加到公益活动中去。一次公益劳动课上出现“溪水”这个公益性组织时,对于这个问题我开始明晰起来。现代的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人们通过各种方式都可以参与到公益中来。关键一点就是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爱本身。只要我们有心,那么我们同样能做出努力,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当然高中时我就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同时还是市红十字会会员,但这都是大团体,大组织,让我深深震撼的是,只要我们有志向,有爱心,我们同样能组成一个民间团体去干出自己想做的公益事业。
8周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每一步踏出的都是挂着汗水的甜蜜,挂着快乐的艰辛,我在这一次次公益劳动中也慢慢体味着这门课本身具有的意义。
读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篇6
为期四天三晚的劳动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劳动实践活动。首先感谢中小学劳动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无论是在野外平整土地,挖沟浇菜,还是在基地学习陶艺,茶艺,垂钓等技术,同学们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次实践让同学们品味了劳动有快乐。一个个精美的康乃馨,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无不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无不表现出同学们的智慧,无不展现出同学们的个性。
这次劳动实践也整合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同学们训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特别班主任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次劳动,不少班级增强了凝聚力,劳动实践让同学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
劳动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同学们把良好的奋斗精神带回我们的校园。在学习的基地中我们还要继续奋斗。
我们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学习成绩也是检验我们劳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我们应该懂得我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今后的劳动。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聪明起来,心灵手巧起来,就是让自己成人以后会劳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有,让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
虽然基地的生活或许远不如家中的生活惬意,但是与同学们一起生活,却有一份特别的快乐,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平常的艰苦而略带枯燥的学习中。基地的学习、在校的学习,都是一种增长知识的过程,我们应该要珍惜,应该要学会从中寻找快乐。如果我们能把基地中的快乐带回学校,快乐的学习、想必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