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公文范文>>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标签:时间:

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18篇)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5)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第一单元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1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5)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第一单元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二:古人评论它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3.材料三它的《示意图》请回答: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2)“它”开凿于何时?开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请你说出“它”的中心A地名是______,南起B地名是______(即是今:______)北至C地名是______(即是今:______)(4)结合三则材料,如何评价“它”的开通?不夺农时,其可得?”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扰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年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唯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材料三(唐太宗时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4.材料一: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经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材料三:如图《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1)根据材料一,隋朝灭亡与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2分)为什么?(2分)(2)材料二唐太宗用水与舟的关系喻指什么?(2分)这一比喻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2分)(3)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4)唐太宗在位时期,形成什么样的治世局面?(2分)

  材料四: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中国水运报》材料五: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

  (1)写出材料一中为开通这条“交通大动脉”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概括这

  第1页,共5页

  (2)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3)读材料三(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4)请你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6)通过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探究,你对当今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何认识?

  ③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④材料三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⑤材料四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引自《元文类》卷四十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摘自《明史•职官志》请回答:(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中央官制?(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年号“洪武”的皇帝是谁?就材料三而言,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写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而设立的三个特务机构的名称。8.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材料二:“(唐太宗)曾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种制度?(2)这种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3)这种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除唐太宗外,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哪两位?(4)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7.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3)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一个伟大僧人”是指谁?这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的终点在哪里?

  (2)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①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②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9.

  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盛世之治】

  第2页,共5页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①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②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开放交流】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③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④以上材料表明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什么?⑤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12.10.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2)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什么?探究二技术篇(3)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4)至宋元时期,我国四大发明已经完成,我国四大发明具体指什么?探究三文化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宋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探究四感悟篇(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材料二:(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请回答:(1)材料一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唐太宗实行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制度与材料三的关系,举出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

  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以上摘自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请回答:(1)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图三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4)材料三中“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第3页,共5页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阶段,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

  材料二在中外交流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

  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四: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的活动有何意义?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2)材料二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请你从中选择一幅图片,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昭的首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另一方面,是各民族共存但不一定融合,如蒙古人、汉人等的分别和隔离;或者是融合与并存同在,如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等长期杂剧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材料四合……(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的史实?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有何特点?(4)材料五反映了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项政策?(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政策。(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14.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材料二: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国家的哪一政策的推行和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材料三:(1)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有争议。(2)远离我国大陆,补给困难;海岛面积小,淡水资源匮乏,不利于驻军。(3)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和平利用海洋。

  1.岛屿成因类型世界上的岛屿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大陆岛、火山岛、冲积岛、珊瑚岛等,南海诸岛属于□01珊瑚岛。2.组成及行政区划(1)东沙群岛:属于广东省。(2)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属于海南省三沙市。3.重要性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海上枢纽,我国有60%

  的外贸运输经过南海。三沙市地处南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我国南部安全的

  重要屏障,保障着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和运输安全。三沙市是我国捍卫国家主权

  的前沿和重要依托。

  4.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最早发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广东地区设置南海郡,1992

  年,中国学者在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上,发现了秦汉米字压印纹硬陶片,

  表明上古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沙群岛。

  (2)持续开发利用:秦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南海诸岛活动,并留下了大量证

  据。

  (3)行政管辖

  宋朝

  设立吉阳军,直接管辖南海诸岛

  明朝

  将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领属的万州管辖

  清朝

  东沙群岛归属惠州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仍由海南的万州管辖

  1947年,发布完成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接收公报;1948年,《中华

  中华民国民国行政区域图》及其附图《南海诸岛位置图》,明确标示了南海诸

  岛名称和南海断续线

  1959年,海南行政区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西、南、中沙群岛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处,属海南行政区管辖;1988年,设立海南省,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归海南省管辖;1996年,颁布《领海基线声明》,宣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2012年,设立海

  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5.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均承认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很多国

  家出版的地图均标明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南

  海周边国家对我国主权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据此完成(1)~(2)题。

  (1)三沙市成立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A.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D.开发南海资源(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开发,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有()①交通运输②能源供应设施③淡水供应设施④机场建设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科学思维

  维护南海诸岛权益的途径第(1)题,三沙市成立的主要意义或职能主要是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第(2)题,为促进海岛的开发,应完善交通运输设施,便于资源的运输;完善能源供应设施,保障能源供应;岛屿面积小,淡水不足,应完善淡水供应设施;岛屿面积小,不适合机场建设。点拨1.时间轴中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先民发现、开发、管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过程,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持续利用并管辖的。2.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3.可以参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发现、开发、管辖时间轴”并依据要求作答。答案1.略。2.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2013年,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纳入防空识别区;2017年,研究韩日历史的日本史学家久保井规夫公开的日本古代地图证实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以上为举例)3.略。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查找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相关资料。2.调查南海诸岛开发利用现状。3.调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相关事件。展示与评价略。

篇十二: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2021-20xx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经开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学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2.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北京人。以下四幅头像中,哪一幅是北京人?()

  A.

  B.

  C.

  D.

  3.“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上的巨大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A.元谋人北京人C.河姆渡人半坡人

  B.元谋人半坡人D.河姆渡人北京人

  4.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代表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文物图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

  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试卷第1页,总17页

  6.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如图所示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上印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河姆渡人使用工具是青铜器②河姆渡人制作乐器骨哨③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河姆渡人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②发明弓箭和指南车③发明纺织,制作乐器④创造文字,制作音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商朝的建立

  B.西周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东周的建立

  10.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试卷第2页,总17页

  D.行省制

  11.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虽然已经过去

  3000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A.父系氏族后期B.夏商时期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2.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C.诸侯兼并争霸战争不断

  B.封建制开始确立D.生产力飞速发展

  13.2017年5月3日,安徽省颖上县第十二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推行县制

  B.奖励耕战D.重农抑商

  15.“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三人行必有吾师C.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D.以“德”教化人

  16.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7.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B.

  C.

  D.

  18.2018年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世界华人华侨相聚孔子故里,共同举行祭孔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这体现了全球华人华侨()①在血缘上同根一脉

  试卷第3页,总17页

  ②在文化上拥有同一渊源③在政治上拥有共同信仰④在经济上融为一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

  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20.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22.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坏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面的人物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①汤②桀③周厉王④盘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试卷第4页,总17页

  2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崩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

  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

  16分,共50分

  据《新华日报》2017年3月20日报道:“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这也印证了研究历史的途径有传说和考古发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考古发掘的化石】

  (1)观察材料一中图1,写出元谋人门齿化石的发掘地点?观察材料一中图2,写出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青年学者的姓名?材料二:【考古发掘的工具】

  (2)材料二中图3、4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什么时代?材料三:【神话传说的人物】

  (3)材料三图5中的黄帝、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材料三图6中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成为部落联盟得益于哪种政治制度?

  (4)综上所述请你归纳出研究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探究一经济篇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1)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哪一遗址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探究二制度篇材料二: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试卷第5页,总17页

  (2)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探究三改革篇材料三: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他之法“……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3)材料中的“他”是谁?秦孝公何时任用“他”变法?

  (4)请回答此次变法的意义。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活动,采取了下面两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方式一图片学史】材料一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1)图一中在春秋诸侯争霸征战过程中一些强大诸侯打出了怎样的旗号名义进行征战?与图一相比,图二为什么没有晋国了?

  (2)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两幅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方式二比较学史】材料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哪个?建立者是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个?

  (4)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你什么启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

  试卷第6页,总17页

  材料二:(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怎样具体实施?材料三:“一夫作难而七庙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意译: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贾谊《过秦论》(3)材料三中的“一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影响?(4)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你认为秦朝兴亡对以后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试卷第7页,总1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xx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经开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A【考点】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答】题干材料给出了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分析这个信息可知会使用火。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人;半坡原始居民会炼制彩陶;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2.【答案】D【考点】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京人的颧骨高突,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鼻子宽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牙齿粗大,上下颚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所以D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答案】C【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解答】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C。4.【答案】D【考点】

  试卷第8页,总17页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以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为切入点,考查半坡人的农耕文明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蔬菜,工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他们还会制作装饰品,还从事渔猎,已经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会制作彩陶。①③符合题意。5.【答案】C【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解析】本题以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C【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

  北京人

  【解析】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解答】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②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③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故选C。

  7.【答案】B【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解析】

  试卷第9页,总17页

  本题以邮票上印制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人。【解答】本题为排除型选择题,青铜器是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商周时期,河姆渡人没有,因此①符合题意,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

  8.【答案】

  A【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在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制作乐器和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①②符合题意。

  9.【答案】

  A【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故选A。

  10.【答案】

  A【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故选A。

  11.【答案】

  C

  试卷第10页,总17页

  【考点】青铜器【解析】本题以司母戊鼎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解答】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它充分展示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选C。

  12.【答案】

  C【考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兼并争霸不断。【解答】“退避三舍”来源于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争霸战争;“围魏救赵”来源于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纸上谈兵”来源于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因此,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的时代特点。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故选C。

  13.【答案】

  A【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识记掌握相关内容。【解答】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人物没有得到管仲的辅佐,不符合题意;

  14.【答案】

  B【考点】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解析】

  试卷第11页,总17页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措施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15.【答案】

  C【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解答】题干给出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表明孔子注意“因材施教”。故选C。

  16.【答案】

  C【考点】百家争鸣【解析】本题以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解答】由材料“依法行事”“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结合所学,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可知这一学派指的是法家。

  17.【答案】

  B【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子、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内容。【解答】题干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学习的。由此可判断它属于儒家学派的言论,具体的说是出自于《论语•子张》。《韩非子》主要观点是进行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道德经》主要记录老子的观点,《孙子兵法》是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的代表作,主要是关于军事理论的内容。

  18.【答案】

  A【考点】老子和孔子

  试卷第12页,总17页

  【解析】本题以2018年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为切入点,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分析材料可知,2018年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世界华人华侨相聚孔子故里,共同举行祭孔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全球华人华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即在血缘上同根一脉,在文化上拥有同一渊源,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全球华人华侨没有在政治上拥有共同信仰,全球华人华侨没有在经济上融为一体。

  19.【答案】

  C【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把握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类似监察部功能的官员或机构。【解答】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增强君主专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管理皇帝诏书与百官奏议,还负责监察百官

  20.【答案】

  B【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正确认识秦始皇实行了的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解答】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1.【答案】

  D【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秦始皇命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长城是秦朝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2.【答案】

  B

  试卷第13页,总17页

  【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桀和周厉王的相关知识。【解答】商朝的汤建立商朝,后期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因此汤、盘庚不属于暴君,故①④排除。桀是夏朝末代君主,他本人暴虐无道,昏庸无度,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故②符合题意。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故③符合题意。故选B。23.【答案】B【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有关知识。【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③说法错误。秦朝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①②④在图片中能体现出来。24.【答案】B【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解答】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故选B。

  25.【答案】A【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灭亡的原因。【解答】

  试卷第14页,总17页

  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崩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反映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选项BCD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答案】云南元谋县;裴文中。图3河姆渡居民;图4为半坡居民;新石器时代。人文始祖;禹;禅让制。考古发掘出的化石和石器;神话传说。【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尧舜禹的禅让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北京人

  【解析】本题以六幅图片切入考查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远古传说的相关史实。【解答】观察材料一中图1,写出元谋人门齿化石的发掘地点就在云南元谋县。观察材料一中图2,写出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青年学者的姓名是裴文中。图3河姆渡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图4为半坡居民所使用的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材料三图5中的黄帝、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材料三图6中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成为部落联盟得益于禅让制。综上所述请你归纳出研究历史的途径有考古发掘出的化石和石器;神话传说。【答案】河姆渡;粟。分封制。商鞅;公元前356年。意义: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意思表达正确即可)。【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商鞅变法

  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本题以“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为切入点,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试卷第15页,总17页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农作物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宋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车裂而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我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其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答案】“尊王攘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东周;王室衰微,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争霸,兼并纷争。夏朝;禹;秦朝。都因暴政而亡;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注意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等。【考点】春秋争霸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和秦朝的建立、春秋争霸和战国纷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图一中在春秋诸侯争霸征战过程中一些强大诸侯打出了“尊王攘夷”口号进行征战,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因而图二没有晋国。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东周的统治之下,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王室衰微,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争霸,兼并纷争的社会现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者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都因暴政而亡,我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的道理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注意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等。【答案】

  试卷第16页,总17页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一夫”是指陈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秦朝实行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秦朝兴亡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其兴亡的教训为后来统治者所吸取。(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秦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一夫”是指陈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秦朝实行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秦朝兴亡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其兴亡的教训为后来统治者所吸取。(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第17页,总17页

篇十三: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1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地球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均半径6317千米

  B.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C.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短约21千米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4.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很规则的正圆球体

  B.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地有四方浮在水面上

  C.椭圆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D.圆形

  6.读徐志摩的诗《想飞》:“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

  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认识地球

  全貌的迫切心情。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的地球形状。下列有关地球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圆形

  B.天圆地方

  C.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D.球体

  7.读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

  C.地球赤道半径是6371千米

  D.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8.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

  D.从郑州东行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9.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A.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

  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11.“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

  A.地球表面任何地区

  B.回归线地区

  C.两极地区

  D.赤道地区

  1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说明了()

  A.大陆漂移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C.地球是一个球体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1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14.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二、填空题

  15.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________16.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万千米,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___亿平方千米。1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表面积________平方千米。18.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19.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千米.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________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__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艰难地横渡________洋,再经

  过B洲南端的________,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________(西、东),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________次。(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C.大陆漂移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等。11.【答案】D【解析】【分析】赤道的周长是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2.【答案】C【解析】【分析】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的知识,记得课本提到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即可容易答题。13.【答案】C【解析】【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思考,筛选出正确选项。解:地球是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很多,如: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尤其是月环食时,可以看到地球挡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影子,月食就是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从形状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在外太空观察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苹果从树上成熟落下,只能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故排除。故选:C。【点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天圆地方是古代人们由于受观察条件的限制,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不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1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故选:C.【点评】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地球绕地轴

  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等。二、填空题

  15.【答案】地球仪【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在地球仪表面人们划分是无数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故答案为:地球仪.【点评】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6.【答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4;6371;5.1亿【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答案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4;6371;5.1亿。【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17.【答案】6371;5.1亿【解析】【分析】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所以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18.【答案】稍扁;略鼓【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稍扁;略鼓.【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9.【答案】6371;4万【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答案为:6371;4万.【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比较记忆即可.三、综合题

  20.【答案】(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3)A(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解析】【分析】(1)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绕过A洲即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马来群岛,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经过B洲即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西,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即赤道的次数是4次.(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地球是

  一个球体.(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故答案为:(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3)A.(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点评】第(1)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第(2)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是2年,麦哲伦所带领的船队的航行信息可从图中获取.第(3)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又回到大西洋,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21.【答案】(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自西向东(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C;B;A;甲【解析】【分析】(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图中ABC三地点中,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C,该点位于热带,地处中纬度的是B,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该点位于北寒带;甲乙两地中,更早见到日出的是甲,该地位置偏东.故答案为:(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自西向东;(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C;B;A;甲.【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2.【答案】(1)如图:

  (2)

  经线纬线

  形状(园、半圆)半圆圆

  长度(是否相等)相等不等

  指示方向(东西、南北)南北东西

  【解析】【分析】(1)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故答案为:(1)如图:

  (2)如图:

  形状(园、半圆)

  长度(是否相等)

  指示方向(东西、南北)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纬线

  圆

  不等

  东西

  【点评】(1)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篇十四: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第2讲等值线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苏锡常镇调研)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D.在400mm以下,原因是晴岛效应答案3.B4.A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北方城市此季节降水较丰富,应该是夏季。第4题,市区降水量为400mm等降水量线以内且高于相邻较高等值线数值,这是城市雨岛效应的结果。(·山东德州模拟)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河流集水方向由高地到低地且垂直于等高线。第2题,结合河流发育及等高距可知a可

  能为500米,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判断b应小于300米。

  (·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某一季节降水量(单位:mm)等值线图”,读图完成3~4题。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

  A.a<b<c

  B.d>e

  C.若e为0°C,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6.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答案5.D6.C

  解析第5题,图示湖泊只有注入的水,而不流入海洋,因此可能为咸水湖。第6题,受图示低压槽的

  影响,A地将受到锋面气旋中冷锋的控制,天气会出现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7~8题。

  3.该季节应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关于图中市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400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

  B.在400mm以上,原因是热岛效应

  C.在400mm以下,原因是雾岛效应

  7.若a、b、c、d、e为等时线(汽车从甲点出发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则(

  )

  A.朝①方向的车速最快

  B.朝④方向的车速最快

  C.朝③方向的车速最快

  D.朝②方向的车速最快

  8.若a、b、c、d、e为一咸水湖等盐度线,且a>b>c>d>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的盐度最高

  B.甲处有一泉水涌出

  C.③处有一大河注入

  D.①处有大量冰雪融水汇入

  答案7.A8.B

  1/3

  解析第7题,从图示可以看出,从甲地出发向①方向行驶同样时间所走路程最长,说明其速度最快。第8题,结合题目信息及该图示中盐度分布特点知甲处应有一泉水涌出。(·郑州四中调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数值a<b<c,据此回答9~10题。

  9.假如是等压线,则

  (

  )

  ①甲为槽线,乙为脊线②甲为脊线,乙为槽线③甲处天气晴朗④乙处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0.假如是等温线,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

  (

  )

  ①此图为当地冬季等温线②此图为当地夏季等温线③此时地中海沿岸多雨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

  针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9.D10.D

  解析第9题,该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当该图为等压线且a<b<c时,甲处为脊线,乙为槽线,①不正

  确。第10题,当该图表示等温线且a<b<c时,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于同一纬度大陆比海洋暖,为北半

  球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某中学地理兴趣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沿甲图E~F、M~N作地形剖面图,成果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

  回答11~12题。

  13.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东北流向西南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14.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B.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D.一年有两个汛期

  (

  )

  (

  )

  答案13.C14.B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潜水等水位线数值越大,其地表的地势就越高,所以该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从纬度判断,该河位于华北地区;该河从低纬流向高纬,可能会出现凌汛;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第14题,潜水等水位线凸向下游,河流补给地下潜水;P位于河流的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侵蚀右岸严重,使得右岸较陡。二、综合题15.(·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①地比②地

  (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1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答案11.B12.D

  解析第11题,根据乙图(纵剖面)E~F高度逐渐降低和丙图(横剖面)中间高,两边低;结合乙图剖面

  线的变化特点,可以推知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小。第12题,④地的南面低,东面低,所以水的流向

  是由西北向东南。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等水位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

  回答13~14题。

  (1)推断①和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2)简述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析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4)说出图示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答案(1)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气温由东向西递减。受地势影响,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增高。(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多,径流量大;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泥沙淤塞河道和中游湖泊,造成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其影响。第(1)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山脉呈南北走向;

  2/3

  由于受地势地形的影响,该地等温线和等高线走向一致。第(2)题,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成都平原优越的区位因素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第(4)题,由于该区山地面积广大,大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气象台1月15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C~12°C,部分地区可超过16°C。材料二1月15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压分布图

  (1)材料一中,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________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画出甲地的风向。图中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

  地,判断依据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此次寒潮产生的危害有哪些?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冷锋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画图略乙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A

  (4)危害: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大风会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措施:加固门窗、

  围栏、棚架、临时搭建物等,妥善安置室外物品;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相关部门

  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等。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冷锋造成的。冷锋(来自于北方的冷空气)过境后,气

  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第(2)题,画风向时要结合甲地所在半球并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和影响;风力的大小除了与气压值的大小有关外,还与等压线的疏密有着密切关系。从图中看到,甲地

  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小;而乙地等压线相对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第(3)题,

  冷锋降水在锋面的后面,暖锋降水在锋面的前面。由图可知,①地位于冷锋后面。第(4)题,寒潮的危害

  主要有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大风会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等。

  3/3

篇十五: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测试

  A.南朝江南的开发B.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两汉的医学成就D.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12.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A.陆上丝路贸易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下西洋

  1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4.材料一中A为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它是指哪个地方?汉武帝时期,最早开辟这条道路的是谁?

  15.依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传到西域的主要物品有哪些?这条道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16.为保证这条道路的畅通和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其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A

  7.D

  8.B

  9.C

  10.C

  11.B

  12.A

  13.D

  二、非选择题

  14..长安;张骞。

  15..丝绸;漆器;地位: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6..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篇十六: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关于图中4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濒临南海B.②省位置最偏南,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简称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A.我国14个陆上邻国,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B.我国国土辽阔,东西气候差异明显,南北时间差异明显C.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D.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带和寒带面积小

  3.如图为我国部分海域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海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B.东海的面积比南海大C.连接东海与黄海之间的海域是台湾海峡D.与我国南海隔海相望国家有菲律宾、日本

  4.下列关于我国位置和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页,共14页

  A.地跨南北半球

  B.地跨寒、温、热三带

  C.海陆兼备的大国

  D.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

  5.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最早迎来日出又是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A.台湾省

  B.黑龙江省

  C.海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贝贝和玲玲关于下列四省,哪个最早见到日出的意见不一致,请你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

  是()

  A.

  B.

  C.

  D.

  7.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以下选项中东西时间差异最大的

  是

  A.黑龙江省漠河县与海南省南沙市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与黑龙江省黑河市

  C.北京与广东省的广州市

  D.陕西省的宝鸡市与四川省的成都市

  8.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B.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

  C.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9.下列《人与自然》“真的假的”栏目关于中国的解说,假的是()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C.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D.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

  B.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C.沿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稀疏,西北部人口稠密

  D.我国约占世界人口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第2页,共14页

  A.东部多,西部少

  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南方多,北方少

  1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13.新疆、西藏增长的人口总数较少的原因是()

  A.人口增幅太小

  B.国家的民族政策

  C.人口基数少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14.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B.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宽是因为要减慢人口增长速度

  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4%,出生人口仍呈现下

  滑态势,创1952年以来新低。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未来,我国劳动力短缺状态会加剧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了

  D.我国人口已经是负增长状态

  16.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小朋友想要领略中国的少数民族风情,你建议他们最好去

  A.广东

  B.云南

  C.四川

  D.山东

  1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下叙述与事实不符的

  A.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D.民族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1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第3页,共14页

  A.①—蒙—住窑洞,唱信天游B.②—滇—跳孔雀舞,吃竹筒饭C.③—新—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D.④—吉—全年炎热,喜欢跳跷跷板

  19.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

  特色。下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B.图②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图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D.图④少数民族聚居地平均海拔高,且地热资源丰富

  20.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各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34.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囷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探究一:古代交往篇洋务运动。从材料四克林顿的评价我们知道,全球化对某些国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境地的主要是哪类国家?原因是什么?图片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21.【答案】观点:作者认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是国际交流的典X。史实: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特产大量传入中国。◆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得出怎样的结论?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1分)(3)X和下西洋。(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分)(4)十五世纪。(1分)大约半个多世纪。(1分)哥伦布。(1分)(5)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某某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至少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2015·某某某某)40.2013年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谁吗?(1分)(2)丝绸之路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开的?(1分)(3)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1分)(4)唐朝和明朝是我国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时期,你能分别举出一例吗?(2分)【答案】(1)X骞;(2)西汉;(3)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4)唐;鉴金东渡;明:X和下西洋。

  9/9

篇十八: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

P>  第4课时地形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2019·大庆)读图,完成1—2题。

  1.已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2cm,则实地距离是()

  A.1.2km

  B.12km

  C.120km

  D.1200km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80km

  B.260km

  C.350km

  D.500km

  (2019·海南)读我国某古村落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

  4.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文明生态村,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B.将文化古庙迁到村庄附近

  C.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

  D.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

  1

  (2019·滨州)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图中虎山的海拔约是()

  A.900m

  B.1000m

  C.900~1000m

  D.800~900m

  6.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水河的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若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cm,则实地距离约为1km

  C.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2018·青岛)下左图是日本本州岛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为海洋;右图是著名的

  “雪墙公路”景观图(公路两侧积雪高达20m)。读图,完成7—8题。

  7.形成“雪墙公路”的水汽来源及风向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海洋—东南风

  B.甲海洋—西北风

  C.乙海洋—东南风

  D.乙海洋—西北风

  8.“雪墙公路”景观最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

  (2019·广西)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判断图示的地形类型是()A.山顶C.平原10.图中A、D两点之间的海拔相差(A.200mC.400m

  B.高原D.盆地)B.300mD.500m

  (2019·湘潭)读我国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比b河的流速更快

  B.最高峰的海拔超过500m

  C.小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李镇

  D.公路在图示区域有较长的隧道

  3

  13.当地计划在王村建度假村,度假村选址在王村的主要依据是()A.位于山谷,地势较低B.临近水库,水能丰富C.地形平坦,耕地广阔D.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二、综合题14.(2018·滨州)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m以上。(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________(地形部位)。(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cm,它们的实地距离是____km。(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_(填数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

  (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下列图3中①②③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图2中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____。

  4

  15.(2019·长沙)【地理研学重实践】长沙某中学赴神农谷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判断公路的海拔为____(填“大于500”或“小于500”)m。(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形态判断瀑布景观出现在图中的______(填“①”或“②”)处。(3)黄桃栽培需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据此判断,图中A、B两处中最适合栽培黄桃的是______(填“A”或“B”)处。16.(2017·福建)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B是____。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____m。(2)A地位于王庄的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距离为4cm,则实地距离为____km。(3)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____(填“aa′”或“bb′”)绘制而成的。(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参考答案

  1.B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6km,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2cm,则实地距离是12km。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在200~300m之间,b处的海拔是600m,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在300~400m之间。

  3.D4.B5.C6.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m,图中虎山的海拔应该在900~1000m之间。第6题,读图可知,白水河的干流大致是自东向西流。若甲、乙两村在图上的直线距离是2cm,则实地距离是2cm×=cm=1km。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与乙村相比,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表现在甲村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资源更丰富,水路交通更便利,地质灾害较少等,因此甲村更容易形成城镇。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7.D8.C【解析】第7题,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读图可知,甲是日本本州岛东部相邻的海洋太平洋,本州岛东部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乙是西部沿海日本海,本州岛西部处于西北风的迎风坡,东南风温暖湿润,不会形成雪墙,冬季西北风带来日本海的水汽,受山地阻挡,迎风坡降雪多。所以会形成雪墙。故选D。第8题,读图可知,①和②处于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夏季降水多,③处于西北风的山地迎风坡,冬季降雪多。所以选C。9.D10.A11.A12.C13.D14.(1)550(2)陡崖(3)西南3.2(4)③海拔较低,坡度较缓(5)可行。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6)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m,所

  6

  以大青山的海拔大约是550m以上。(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所经等高线重合的部位陡崖。(3)根据图中指向标判定: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6.4/1∶=cm=3.2km。(4)体力较弱的同学宜选择路线③,因为③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坡度较缓。(5)若在山区迷路,沿着溪流走是可以的,因为水向低处流,可以顺着河谷走出大山,也比较容易遇到村庄,并且有水源。(6)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图2中的B位置,太阳光照情况是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夏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正午太阳光照图是③。

  15.(1)小于500(2)①(3)A【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m,因此图中公路的海拔小于500m。(2)读图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且陡崖以上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易发育成河流,陡崖有河流的地方会形成瀑布,故选①处。(3)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判断,A处等高线较稀疏,是缓坡,B处等高线较密,是陡坡。根据指向标可判断,A处位于山地的南面,阳光充足,B处位于山地的阴面。综合可知,A处最适合栽培黄桃。16.(1)山顶山谷150(2)西北8(3)bb′(4)B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图中的等高距为50m,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150m。(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若两地图上距离为4cm,则实地距离为4cm×=8km。(3)沿剖面线bb′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所以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bb′绘制而成的。(4)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7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对照材料一中图3和图4两者共同的出发地是哪里》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爆竹声声催促着归乡的脚步,美酒杯杯洋溢着团圆的喜悦,对联张张充满着未来的期盼,短信句句表达着真诚地祝愿。春节到了,祝你合家团圆,幸福美满!漂亮的窗花贴满窗,幸福的笑容溢脸庞;灿烂的烟花正绽放,美满的生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  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更好的工作,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特总结前段工作如下: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全班“三好学生”达到3人,完成目标。  2、全班各基础科平均分提高3分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一段时间、一年、一个阶段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的自我总结。写作应该简短,简洁,具有评论和结论的性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大学毕业信

    【介绍信】导语,我们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1366文字,由常皓新仔细厘正之后,发布于片给我的分享文档!办理,读音bànlǐ,汉语词语,意思为处理;操办。办理医保单位介绍信七篇如若你对这类文章的写作能力需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驻村工作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驻村工

    1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模板锦集2关于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模板3关于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格式4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十二篇5关于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样本6关于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合集7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模板集合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与自然观后感200字人与自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工程造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清明节400字日记作文,供大家参考。转眼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明节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