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渟岳峙
我有一个观念,就是不同的学科知识是“互相帮助”的。甚至有些东西,在这个领域是问题,但在其他领域已经有很妙的解决方式了。但由于彼此隔绝,不知道那些可爱的答案已经存在了。
儒家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倒不是收集知识的强迫症,而是你不知道的东西背后,往往隐藏着你的盲点。而这个盲点,不仅仅会导致你某个领域不明白,很可能它已经辐射进你的人生其他方面了。
所以,认知的收获常常会有“隔打牛”的妙处!
曾经,真的无法理解一些所谓“现代艺术”是什么鬼。但我很想知道原因。
比如,杜尚的签名小便池的《泉》,观念主义的开之作,艺术性究竟何在?明明就是一个陶瓷便池啊?
仿品
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忽然感到,如果用读学史的方法看艺术史,才能明白那些作品的含义。
学史的精髓不是形象,而是思想。而一贯以形象呈现的绘画雕塑玩起了思想,让人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
但是,只有你拿着艺术史和学史去对应的时候,才会发现它们惊人相似之处:《金瓶梅》和《生命的起》的评价命运,德拉克罗瓦和曹雪芹的大雅与兰陵笑笑生和库尔贝的大俗
我想,艺术史本质是一部“思想史”。《泉》的意义,就像是祢衡击鼓骂曹,不在于表演,而在于反叛。艺术的意义,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的冲击,也在于思想的拓展。尤其是现代艺术,简直是思想是主角,艺术手法倒是其次了。这也给了骗子机会,玩玩儿概念,就号称艺术家了。
中国的观念,成名成家是讲“工夫”的,比如这两天偶尔看到一个节目,《传承中国》,是请明星三天学戏,再小剧场公演宣传京剧的。
看了两期,余少群和徐帆的(当然他们是有功底的),很惊叹演员的悟性和努力,三天学下,有模有样,有腔有调的。
大家知道,戏曲是最吃功夫,穷极一生,也没有止境。但是那些演员那么快就能拿下,能不让人惊叹吗?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太讲究了。
我想,原因还是悟性和努力。能成名演员的,根基都很好,舞台感镜头感,情感调动等等都是一流的。艺术是相通的,天资加努力,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这里我特别想说说一个词——功夫。这两个字太重要了。传承中国,传承什么?就是功夫啊!这个功夫,就是把一个玩意儿做摸透了,弄精准了,行云流水地呈现出,美轮美奂,如梦如幻!
其实何止是京剧?任何一门艺术和学问,到最后都是功夫。功夫,是时间的累积,生命的浸润,血汗的付出,机缘的成就啊!
我们不得不怀着莫大的敬意去欣赏那些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个人魅力。(fsir)我们也应该把“功夫”的匠心运用到自己的玩意儿里,才能体会到个中妙趣啊!
所以,这里谈“工夫”不伤“理念”,这是前提。任何艺术,都是理念的附庸,随理念变迁而发展。
好的艺术,就在于其是否能完美展现其想要表达的理念,而不是故弄玄虚。错误的艺术形式背后,往往有着肤浅的审美观。比如“做旧”这个东西,是背离美学精神的。所谓“旧”,是时光沉淀下的味道。做旧,不就是一种虚假的味道了吗?另外,感觉“做旧”是对物品的一种损害。等有一天,做旧的东西真的老了,岂不是一种在老年人的脸上又伪装了老年斑的感觉吗?
脱节于时代的艺术,往往是对前人伟大作品的临摹,复制,只有能展示当代最优秀思想的艺术载体,才能成为一个节点或里程碑。例如摇滚,最初是因为革命式的愤怒,后愤怒没有了,成了为了泡妞挣钱的惺惺作态。同样是嘶吼,前者震撼,后者喧嚣。
所以,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革命和叛逆的过程,是一个不停打破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不停颠覆自我的过程。
艺术从对大自然的描摹,再到成为精神世界的产品,从集体主义的工具,再到个人主义的表现……任何艺术,学,历史,思想……本质上都是对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反映。
只不过,大家的载体不同罢了。
在这里,我终于理解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人类的明,不过是一直在用不同的东西表达一个相同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自己!
艺术不停展示的,就是那个相对而言更真实的自我。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