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监管是社会主义经济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基础监管的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及其有序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会计监管不到位、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了一系列会计丑闻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因此,高度关注会计监管问题,探寻强化会计监管的途径,已成为目前会计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会计监管 内部监管 社会监管 政府监管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就会计监管的基本含义,会计监管的意义,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谈点看法。
一、会计监管的基本含义
会计监管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这种监管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狭义的会计监管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在广义方面,会计监管还包括对会计监管活动的再监管。因此,会计监管有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之分,其中,外部监管包括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位内部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
会计监管是我国经济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资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二、会计监管的意义
会计监管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会计监管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规范》第四章在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管职权的基础上,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以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对国家监管、社会监管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管作为我国经济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不合理,主体行为不规范,导致会计监管流于形式或出现盲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会计监管则因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主体行为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完善而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出现盲区。比如,在国企股份制经营中,国有股占绝对优势,企业内部缺乏自然竞争机制,不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积累的成长:企业高层领导由政府行政任命,使企业内部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局面,经营管理无约束。这两种状况导致国有企业多年经营无积累,权益资产得不到保障。
(二)内部监管服从于企业利益目标,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依附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其利益与荣誉融为一体,内部监管缺乏独立性。当企业经营业绩不达上级考核要求且违信成本远远低于冒险收益时,在领导干预下,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充当了美化会计报表的当事者,共同完成一系列符合外部检查与内部考核的完美资料,虚假信息不可避免的产生,而当会计核算成为经营者调节指标的首要工具时,会计监管就被放置于一边无所作为,会计造假就一幕幕上演了。
(三)市场管理缺乏规范机制,政府监管弱化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法制经济除了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外,政府监管的作用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在目前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中,由于市场管理缺乏规范机制,政府监管呈现弱化态势,主导地位不明显,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和社会监管地位与作用的弱化,对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十分不利。
(四)经济利益博弈独立性
社会监管作用受到制约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履职的保证,也是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监管客观公正的根本。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当企业管理当局不愿看到有损自己利益的审计报告时,他们会利用所掌控的选聘权和支付权来干预审计行为和审计结论,这样审计鉴证的独立性就受到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所面对生存压力和经济利益往往会在独立性上有所保留,许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丑闻就是很好的证明。
(五)诚信治理环境缺失
会计监管缺少诚信基础诚信不仅是执业人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不讲诚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同样也涉及到会计行业,会计信用遇到挑战,直接导致了会计监管缺少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和社会基础,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管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会计监管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会计的监管
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凸显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应加强会计的监管,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也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成性。
首先,政府制定各方参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指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核算办法等会计标准。规范会计核算,保证各单位、个人有法可依。
其次,严格监管检查,使各单位、个人有法必依。
最后,对各单位、个人的执行结果采取优胜劣汰,激励守则者、严惩违法者,至致逐出市场。只有政府强制性的会计监管,让造假者损失远大于造假收益,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会计控制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其中包括: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打破国企原有的“内部人”控制的单一局面,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建立起决策权、经营权、监管权相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从而形成互相监管互相约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2)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会计凭证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提高会计信息,为监管检查提供主要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的传递与保管。
(3)健全的账簿制度。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基础上,健全的账簿制度能确保会计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提供完备的会计信息。
(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便于企业有关人员了解处理会计实务的程序和方法,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一致性。
(5)科学的预算制度。这是会计核算与监管的依据。
(6)定期盘点制度。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起初的重要手段。
(7)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可及时发现错弊行为。
(三)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假事件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从造假念头的产生、执行、到假象的出现,中间经历策划者、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而会计人员又是主要、必不可缺的实施者,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有:会计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这些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要加强对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要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四)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外部会计监管,审计监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政府审计已转为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管难以成效。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就承担着企业监管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与业务种类扩大,应计制会计得到普遍实行,审计的主要目的转变为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找舞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多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培养其反造假的训练,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提高执业能力,防范造假者会计造假。
(五)建立国家诚信体系,为会计监管提供社会基础
建立国家诚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建立国家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良性竞争合法经营的社会环境氛围,将会极大地提高全社会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会有力促进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效避免和防止舞弊性、操作性、会计政策选择性等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发生,为会计监管奠定坚实有力的社会基础。
会计监管作为中国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管,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管、社会审计监管和政府监管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管。我们要从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发挥政府监管的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诚信体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外部控制等多方面齐抓共举,让会计监管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白晓玲.会计监管问题的探讨[M].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
[2]潘涛.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1,(30)
[3]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4]胡元木等.夯实会计监管工作基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之友,2009,(6).
[5]邵明.基础会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
[6]李晓英.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03)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