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涉猎面较广,与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商品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都有关联,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但是目前的教材内容只介绍一些基础知识,远远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应采取以教学理论为本,辐射、关联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观
很多同学认为学烹饪专业关键是学习一技之长,营养卫生课似乎与提高技能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抱着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针对这种偏见,首先要解决同学们的思想认’识。饮食趋势的发展,它要求厨师不仅能做一盘好菜,而且还应知道这一盘好菜能为人体提供哪些营养素,是否符合营养学的原则。这就要求一名好的厨师同时也应是一名好的营养师,能用营养学的知识指导配菜、改进传统操作过程中的不科学方法,做到合理烹调;还用卫生学的知识预防食物中毒和常见传染病,养成严格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把现代营养卫生学的知识与我国传统精湛的烹调技艺结合起来,才能烹调出符合营养卫生标准、适合现代人需求的菜点。向同学们阐明这个道理,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是学好这门课的前提。
二、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
1,课前预习关联实践
营养卫生学的理论中,概念、性质较多,往往相互间关联不大,显得杂乱。并且全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如果课前不搞好预习,上课时难免有点摸不着头脑。为此。应该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要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是:通读课本内容,找出重点,找出不懂得疑难点。为了与实践结合,还要考虑几个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明白这—个知识点在实践中有什么用。
例如,在讲第一章中“脂肪”这种营养素时,就要知道它的组成、性质、功用、人体需要量等,尔后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为什么呈现不同状态?营养价值有什么不同?2,油炸食品有什么特点?3,一个人每天对脂肪的需要量是多少?过多、过少分别有什么危害?等等。如果能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那么那些性质、功用、数据就不再枯燥,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自己的知识,并成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的钥匙。同时也理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学习趣味性、实用性。因此,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
2,以课堂教学辐射实践
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上课时进行的理论教学就得心应手,学生兴趣大,易接受,联系实际也水到渠成。但并不是说教材内容就可以一略而过,应该尽可能把每—个概念、性质都讲通、讲透,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最起码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较难记忆的问题,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简单灵活的方法。
例如,有一些问题只需记住其中几个关键词,整个题意就不易遗忘;还有的可以用谐音形象记忆。像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一节,八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打乱次序用谐音排列就可为:携(缬)一(异)两(亮)本(苯)淡(蛋)色(色)书(苏)来(赖)(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这样就变成了很容易记忆的通顺语句。晦涩的材料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这些理论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3,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课本为本,而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可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还可以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结合起来,介绍营养学的发展趋势、热门话题。例如,现代营养学在分析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同时,也注重分析它的特殊性,利用他的营养特点治病防病。即尽量用食物疗法。在西方被誉为珍贵、高档和名贵的蔬菜——芦笋,还是一种抗癌食品,对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以及肾炎、水肿、结石都用一定疗效。还有被誉为“肠胃清道夫”的魔芋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可以排除胃肠道内有毒物质,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介绍这些知识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对教材中理论知识复习巩固。
这种以点带面辐射、关联的教学方法目的是用学到的有限理论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理论不再与实践脱节而变成空洞的理论,使知识变得更具体、更有实用性。总之,如果教师注意观察和体会,理论与实践就很容易联系起来,应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