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特色的海洋油气地质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的慢慢枯竭,全球给予了海洋更多的关注与探索,对海洋油气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提高海洋油气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作为北京唯一的涉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面临的人才培养压力和发展机遇并存,促进海洋油气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洋地学的教学与研究一直是海洋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色,而海洋油气地质学一直作为海洋科学海洋油气资源方向本科生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學一直延用着石油院校 石油地质学的教材及教学方式[1],没有突出海洋油气地质学自身特色及特殊性。与此同时,海洋油气地质学概念多、研究内容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往往无法亲自体验感受或难以理解;课程涉及的研究方法多,研究技术更新换代快,给学生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授课方式已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2]。为此,笔者针对海洋油气地质学课程的海洋特色、内容丰富生动、研究性授课三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在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同时,为海洋学院海洋特色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试图寻求一条丰富海洋地学教学的途径。
一、全新编排,优质课堂
面对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需要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介绍整个课程的精髓。生储盖圈运保是石油地质学的灵魂[3],也是核心研究内容。而海相油气地质学作为海洋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的交叉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更为密集。笔者通过前期对相关海洋高校的教学调研及对相关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石油地质学的精髓纳入到海洋地质中去,全新编写海洋油气地质教学大纲,合理编排授课学时。在石油地质学基础上减少了油气成因及动力学条件、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的课堂学时,增加两部分教学内容,在绪论部分增加介绍海洋油气开发历史与现状,在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这章增加了对海洋油气分布的详细介绍。集各家之长,认真全面学习分析相关教材,对整个课程做整体性的把握,对所授课程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建立知识框架和知识网络,梳理各章节间的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结构化,编写具有海洋特色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得授课内容层次清楚、有条理,重点、难点突出。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创造优质课堂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从容掌握与理解。地质图件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分析相关地质图件的能力。经过了思考分析的过程,会加深学生对海洋油气地质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地质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在介绍完各知识点、原理和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问兼讨论的互动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次摒弃了之前枯燥的文字课件,重新设计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超链接技术体现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只是简单翻页;运用多媒体手段、动画技术(如Flash)使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斟酌,对比异同
传统石油地质学课程多讲解我国陆上油田实例,此次斟酌精选海洋油气勘探代表性实例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注重进行海洋与陆上油气地质的对比。例如对含油气盆地的讲解是传统上按照裂谷盆地、压陷盆地、走滑盆地及克拉通盆地分别介绍,强调盆地的应力环境;此次按照洋壳开启、扩张、收缩、闭合发展的威尔逊旋回为主线,强调洋盆演化过程的伴生盆地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使学生能够主动关联海洋地质所学知识及内容,培养学生连续、动态、综合地认识事物现象、辨别分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在地质概念上是有差异的,同时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陆上油气与地貌关联不大,海洋具有独特的海底地貌分类;而现今海洋油气分布与海底地貌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其次是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宏观介绍海洋地貌单元油气分布后,再介绍各地貌单元内盆地的油气分布与聚集,这样凸显海洋与陆地油气的差异性。再如深水与深层,前者一般指海洋水深超过300m,而后者指陆上超过3500m的埋深;深水油气一般位于被动大陆边缘的陆坡区,储层多为深海扇和浊流沉积;陆上深层油气多储集于深埋碳酸盐岩、砂岩和火山岩储层中。虽然陆上的油气地质勘探方法技术可以在海洋油气勘探中应用,但是多多少少受到海洋环境影响的限制,如海上钻井需要使用平台和钻井船,陆地则要方便很多;陆上油气勘探手段有很多,而海洋则以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为主要手段;海洋勘探阶段与陆上的勘探阶段划分也不尽相同,等等,所有的差异都需要在课堂上强调清楚。同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引用新近发表的海洋油气地质相关案例,如北海、巴西、墨西哥湾、波斯湾、南海、渤海等油气勘探开发等相关资料。通过反复强调与引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海洋油气地质学这样一个具有海洋特色的石油地质学有一个渐变的认识理解过程。
三、前沿追踪,关注热点
面对海洋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把握学科的脈搏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针对现今海洋油气勘探的前沿和热点,在课程中增加了两方面内容的学时和讨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中主要分布于深海陆坡区沉积物中,是一种甲烷含量高的清洁能源,而且储量丰富,被世界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目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调查勘探[4],我国起步研究晚但也在南海北部做了相应工作。本次在课堂简单介绍的前提下,让学生分组完成两个题目的调研与讨论-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成藏机理与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正向深水转移,国际油公司也把深水海洋勘探与生产作为重要战略[5]。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与阅读,着重介绍墨西哥湾、巴西西海岸以及南海这三个世界主要深水勘探区的油气地质特征,让学生知晓海洋油气地质的前沿。将国内外海洋油气地质的研究热点地区和研究内容通过研讨和讲解介绍给学生,对他们今后的就业与科研有所裨益。
四、课堂延伸,鼓励创新
在开展教学授课同时,有重点地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海洋油气田案例拉近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具体实例中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分组讨论并完成相关题目的小论文,进行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对表现好的同学以结课加分的形式给予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海洋油气地质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授课内容再一次熟悉和回味,进而利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创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海洋油气地质学课程的讲授学习,教学相长,探寻具有海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丰富而扎实的海洋油气地质知识,深切体会到海洋油气地质学自身的特色,培养自我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能够胜任今后的专业工作与研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