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观后感
【第一篇】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所贵族学校里的故事。拥有百年传统的威尔顿贵族学校一向坚持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和优秀。开学时,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基丁。然而,基丁不像校长所希望的那样循规蹈矩,他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学生。
有一次课,基丁老师在院子里给学生上课,他让三名学生走路,三名学生刚开始的步子都是随自己个性的,完全不同,可是走着走着,他们的步伐逐渐整齐了,基丁老师还在旁边喊着口号:“左右左……”基丁老师正是用这别出心裁的“走路”,让他的学生生动、深刻地体验了盲从、人云亦云是人的“天性”,它对人们个性的发展起着非常消极的影响!生活的例子,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们明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有自己独特的“走姿”。基丁老师教育学生说:“每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找到自己的步伐,坚持自己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确,踏着别人的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所以我们应该尝试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当校长问基丁老师,为什么要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走来走去,而不是在教室里上课。基丁老师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会自己思考”,它真实地反映了基丁老师的新式教学理念,是呀,教育不是一种强制,而是一种引导,也给我们的旧式的教育带来了很深的思考。
其实,老师总是希望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有时却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育。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产生了惰性,不去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用探究式教学,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独立的思考。
还有一次课,基丁老师站到讲桌上,在所有学生惊讶之际,大声说:“知道我为什么站在台子上吗?我是提醒自己,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不要只想着作者的见解,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基丁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换个角度,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后来,他又叫学生自己站上去体验一下,最后,他们一个个站了上去,一个个脸上露出了自由的喜悦!用另一种眼光审视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环境,也许你会发现“新大陆”。
基丁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如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所以,当基丁老师被迫离开时,学生们一个一个登上课桌,以无言的行动为基丁老师送行,对基丁老师表示支持,同时也是对保守的旧式教育传统的抗议!
看了这部电影真是感慨万千!也许现在的教育还不够完善,不过我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的!
【第二篇】
影片《春风化雨》讲述了在一个束缚、桎梏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基廷引导学生追求激情、自由、梦想的曲折故事。基廷最终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那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是,属于基廷自己的结局却是被校方以“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
“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这是一句令人激动的台词,在多年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是否能清晰明了的明白生活的意义?
我们做事都需要理由,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支撑他们一步步走来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老师的赞许、家长的高兴,还是为了学不好将来就养活不了自己,而这对现代孩子来说,已显得苍白无力。对于一个心智才刚刚开始发育的初中孩子,未来是什么,对他们似乎显得那么遥远。如何能让孩子找到努力学习的动因?如何能让学习这种有实在意义的事情不再成为学生叛逆的对象?如何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自主探索而不是驱赶着他们?我觉得这是教育应该做的,也是我需要做的。当然,我不反对美玉需要雕琢,但我希望在锻炼他们的同时,不磨灭他们自由的心性。
我希望教育能有灵魂。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在灌输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如何能让学生的心灵通过教育变得不断强大,如何能让他们更深刻全面的思考问题,如何让他们养成属于自己的精神和核心竞争力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一只狮子也可以在驯兽员的驯养下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但这是训练不是教育,我不希望我们培养的孩子成为一个个的“学习机”,我希望他们能够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承认,如今的素质教育多多少少也存在着应试教育。当我看到学生为一个个专业术语背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被“唐朝的凳子、明朝的桌子”弄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为了几个必考的题型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不禁想问,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社会需要的是能力,教育应该使他们获得学习、思考的能力,在未来他们可以为自己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他们需要的不是那些拗口的语言和反复的数字。
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家托马斯•利科纳博士在所著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指出:“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双重的,一是帮助年轻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性。”这应是我们不断追求和要走的路。
【第三篇】
《春风化雨》是一部奥斯卡教育大片,影片包含着教育的真谛,看完之后感触颇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的一点点感受。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所贵族学校里的故事。拥有百年传统的威尔顿贵族学校一向坚持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和优秀。开学时,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基丁。然而,基丁不像校长所希望的那样循规蹈矩,他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基丁大胆挑战狭隘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爱,受到学生们的拥戴。从学校的一本旧年鉴上,学生们发现了基丁在学生时代主持过的一个诗歌团体——死亡诗社,决心重建,恢复它的活动,经常在山洞里举行诗歌朗诵活动。学生尼尔不顾父亲反对,偷偷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演出虽然十分成功,但父亲强迫他转学,尼尔愤而自杀。为掩盖丑闻,校方把基丁当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辞职。在他离去之前,学生们用特殊的方式向基丁表示对他的热爱和“死亡诗社”的团结。
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在我的想象中,校园应该是这样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我们,歌唱着,奔跑着。有着青春的自由,有着理想的冲动,有着浪漫的邂逅。当然,电影中的校园也是美丽清新,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息,可是校园里那许许多多所谓的规章制度却压抑着学生,学校自以为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传统,一种不可破坏和变换的规则,实际上却是来自于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的束缚。到处充满了看似光明的黑暗。
其实,老师总是希望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有时却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育。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产生了惰性,不去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用探究式教学,把
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独立的思考。基丁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如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所以,当基丁老师被迫离开时,学生们一个一个登上课桌,以无言的行动为基丁老师送行,对基丁老师表示支持,同时也是对保守的旧式教育传统的抗议!
虽然影片的结尾让人悲伤,但值得欣慰的是,社会正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接受了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的观点,教育也越来越人性化,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快乐的接受教育,才能有独立的思想,才能对未来充满梦想。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表示我看完这部影片最后的心情: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想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生命结束,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我们,每天观看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的冲动,浪漫被现实嘲笑,勇气用来炒作,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不起丝毫波澜。
国产春风化雨观后感
【第一篇】
电影《春风化雨》主要讲的是一位姓张的老爷爷办了一家留守儿童学校,他带着几十个孩子在这里共同生活的故事。
有个新转来的男孩叫蓝金宇,他不听爸爸的话,私自逃学,和镇上的小混混黄三毛等干坏事,到网吧里鬼混。后来在张爷爷不断的关心下,蓝金宇恢复了自信心,也改正了自己任意而为的性格,把他从邪道上拉回了正轨,让蓝金宇受用一生。
还有个小女孩叫悦,整天闷闷不乐。因为她知道妈妈离婚了,又和别的男人结了婚,妈妈不再来看自己,小金悦十分伤心,便去找爸爸,谁知爸爸又成了家,闭门不见。金悦知道爸爸不要自己了,心都要碎了,她感到特别孤独,特别无助。在万般无奈之下,她给妈妈写了封信,妈妈看过后泪流成河,便去与金悦重逢。母女俩相逢后大哭一场。老师和张爷爷让金悦受伤的心改变了,变成了一位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孩子。
爱是什么?爱是一个温暖的动作;爱是一句亲切的问候;爱是一个凝视的眼神;爱是饥饿时的一块暖暖的面包;爱是一位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爱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真心诚意。爱是一个美好的东西,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因为爱无处不在!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留守儿童是多么的可怜,留守儿童们只能靠电话联系父母。每次张运爷爷接到电话,留守儿童们都马上跑到电话前,希望是自己父母打来的。每当他们接到父母电话时,总是高兴地手舞足蹈,比过新年还开心。我看了,心里真不知是为他们高兴,还是难过!
这部电影里的张运爷爷和沙老师虽然不是留守儿童的亲人,但他们对留守儿童比亲人还亲。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爱,因为他们的心是用“爱”做成的!
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吧!让他们知道家就在这里,亲人就在这里,爱就在这里!
每个孩子能享受到父母的关怀,就像小树有了太阳的照耀,雨露的滋润,长的才能更加茁壮!在片中,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孩子们又是幸运的,张爷爷和沙老师的关心就是太阳,雨露!春风化细雨,细雨见真情。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听到那一句句撞击心灵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张爷爷坚韧、无私无尽,默默奉献的伟大!
只要你奉献爱,有颗爱的心,春风也会化成雨露。
春风化雨,爱意人间!
【第二篇】
观看了《春风化雨》这部电影,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一直会有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也知道那些事在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发生,春风化雨--听到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何止是亲切,更让我感受到其中饱含的浓浓真情。
《春风化雨》蕴涵着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无私、最真切的关怀与爱。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看上去也只是师生关系,但他们就像是家人,更胜于家人。那是一种对社会的爱与责任。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金悦的女孩。虽然片中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令人怜悯的不幸,但我觉得金悦是最让人揪心的。同样都是留守儿童,同样住在一个大祠堂里,同样期待着父母的电话,可她毕竟与同伴们不一样。别人的父母至少还有时间抽空过来看看,至少还会打个电话,至少还会写封信,可对于父母离异的她来说,为什么这一切都成了奢望?在一次次苦苦的寂寞等待之后,孩子丁点的希望怎能不被磨灭?孤独中生活了那么久,渴望父母的探望那么久,等来的却是父亲无奈的绝情,进而成为每夜的伤心的泪水,这样幼小的心灵怎能不被伤害?
我的脑海里总是挥不去那一幅画面:母亲终于来看她了,可由于离开了那么久,伤心与绝望已陌生了她的母亲。想认想叫,却叫不出口,只能放声大哭,躲到别人的身后,不知怎样去面对。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当着留守儿童。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生活的无奈;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亲情缺口。他们多希望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能够经常看到父母,可是不能,他们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在孤独中度过。日久天长,别人的欢声笑语在他们耳中竟有了一点嘲笑的味道。这时候,孩子们想的最多的、最希望的一定是父母在身边的关怀。
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像张校长一样来关心留守儿童!
【第三篇】
电影中,那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张运,成了我心中一个唯美的偶像。他一心一意帮助在外打工的父母教育孩子们,一不为钱,二不为名,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他给予孩子们以父母的体贴,朋友的温情,老师的关怀。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也许在他的心中,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甜甜的喊一声“张爷爷”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孩子是每一个国家未来生产力的关键。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花朵,都需要一位辛勤的园丁去浇灌。看了张爷爷,我为他不慕名利的品质所激动;为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所感动;为他那一意帮助留守儿童的心所动容。“孩子,不是用来打的。”这是他在面对金宇爸爸时说得。的确,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要用爱和关心去呵护的,去倾注的。而留守儿童确实是花朵中最特殊的一种,他们从父母外出打工起就失去了世上最重要的爱,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爱。张爷爷用他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爱滋润了孩子干涸的心田。他的爱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在孩子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他的爱慰藉了孩子孤独的心灵,引导着孩子走向健康的方向。
在这个冬季,我寻得了一股春的气息,那是从沙柳老师内心散发出的春的芬芳。这个活泼的老师,是这个特殊班集体中仅有的两个老师中的一个。她像一袭春日的清风,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夜有了一丝对春的期盼,也有了一个忠实的大姐姐在心境凄凉时可以依偎。记得在金悦离开时,她那念念不舍的眼神一刻也没有离开金悦的小船。她的心不知不觉就被孩子们偷走了。
心已经与孩子们完全融为一体,此刻,她已不是普通的协助者,而是孩子们最好的心灵导师。能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得到孩子们普遍的尊重。她是一个老师,亦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贴心知己。
细细的春雨能够洗净人心灵的灰尘,金宇经过了这样的洗礼,变得不一样了。叛逆的他,逃课、上网、偷鸡。
在他自甘堕落的时候,一场及时雨将他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张爷爷在他逃课的时候外出寻找,一家一家的问,焦急的样子令人为之动容;金宇上网,他打着手电筒寻找;金宇偷鸡,他被人骂,还赔了钱。孩子就是这样,一旦顽劣的性格发作,什么都做得出来。但他并没有发牢骚,只是淡淡的几句“听见了吗?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但赔了钱,名誉还毁了,下回可不能这样了,知道了吗?”张运爷爷的话如和风细雨,将一个少年紧闭的心灵之窗轻轻叩开。从此,蓝金宇变得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爱,是一个很强大的字眼。它能消除一切烦躁的情绪,抚平一切灰色的伤痕。张爷爷用他对留守儿童真挚的爱愈合了孩子们心灵的创伤。爱心是无限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张运老人虽已退休,但他退而不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了无限的爱心上,终于浇灌出了最美的花朵。
在一个花般的年纪里遭到了家庭的变故,多么痛苦的记忆。这一切都在金悦的身上发生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无时不透出对父母的眷念。那封写给父母的信,处处透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忧郁。岁月的流逝给她的记忆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父亲的长相与岁月一起流失了。漫长的等待与煎熬使她变得内向、忧郁。张爷爷与沙柳老师决定和她一起去见见她的父亲,好让女孩开心起来。最终让金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老师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的生活,同时也关注着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使得每一个儿童中心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种关心着实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的。父母在外的他们,心理更加的脆弱,犹如一个小的玻璃球,清脆、易碎。这样的心灵是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留意的。
“钱钱钱”。固然在这个社会中是不能缺少钱的,因此才多了许多因钱而不顾轻重的人,就像电影中的组长。为了钱,竟不顾儿童中心那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将张运他们赶出了祠堂。无可奈何,张爷爷只好天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寻找新的学堂,但不尽人愿。终于,最后市里的领导了解了情况,伸出了一只大手拉了张爷爷一把。于是,又有了孩子们上下学穿行于田间地头的身影。
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是会有的,但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就会找到家的感觉。张运爷爷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社会上多几个像张运爷爷那样的人,多一些像张运的原型王直爷爷那样的人,那么留守儿童就会在张运们和王直们的细心教育下健康成长。
不要让花朵干枯,不要让留守儿童的心田干涸,既然一缕春风还不够,那就让千万缕春风一起,将湿润的空气凝成一颗颗水珠,幻化成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为孩子献出爱心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