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也对统计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对统计学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关注焦点。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浅谈几点建议。
二、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思想认识陈旧
目前我国众多院校的统计学与数学并行设置在同一个学院下,统计课堂逼近于数学课堂。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讲解抽象的统计理论知识与繁琐的数据分析方法,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下,统计学失去真正的价值,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低落,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匮乏。
(二)教学手段落后,考核形式单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统计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多数学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并未与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导致统计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制约了运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下,考核模式一味呈现单调的闭卷笔试方式,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有效的培养起来。
(三)实训实习不足,实践经验缺乏
本科院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安排中,实习实训课程占总学分比重偏少,对口实践匮乏。受实训师资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一方面实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实训教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导致课程小实训无法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学生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直接制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受实习实训基地和对口实习单位的制约,学生社会综合大实习无施展空间,无法真正体验现实操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地融合,实践水平亦不能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提升。
三、统计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
统计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统计理论方法,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能力。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填鸭式”的传统讲授法转变为“做中学”的案例教学法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统计的价值。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思维,各抒己见。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现代媒体,改革考核形式
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较,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统计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覆盖量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减少手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优势。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数据处理是一个必备的环节,尤其面对大量繁杂数据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已有高校将统计课堂设置在多媒体实验室,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作用,掌握理论的同时直接进行课堂实践,从知识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并及时的诊断和评价,根据诊断的结果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教学相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开辟了新天地。通过改革原有单一的闭卷笔试方式,采用专题调查报告、具体案例分析、统计软件操作与机试笔试相结合的多方位考核模式,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训操作,建立校企合作
首先,增加课堂小实践,将统计课堂部分设置在实训室。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又反作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又从经验到知识的相互转化,真正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次,加强课程专题实训,对于实践性课程增设专题实训,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建立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体系与就业系统的融合与协调。校企合作的建立,一方面降低了青年人从“学校到职场”的难度,减少青年失业;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与发展,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生涯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我们应主动关注统计学科发展的前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就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言,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统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学到统计的精神实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综合素质。因此,如何才能使统计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将是我们统计教育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