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高等学校基础建设工作具有规模大、投入高、管理复杂的特点。本文将着眼于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的普遍难点,分析目前高校基建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而为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管理工作具有规模大、投入高、管理复杂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高校基础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成为高校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高等学校基础建设涉及较多的部门参与, 意见很难统一。多部门合作的主要矛盾在于所有部门均希望问题得到一次性解决, 这样的目标给工程管理埋下祸根。招标之初,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关系地位差异,招标单位处于优势地位。为实现招标人的利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标书会涵盖大量的、强加给投标单位模糊的责任,使中标后的投标单位蒙受误差带来的重大损失。比如,人为故意设置理想化条件,是施工方无法现实操作;人为故意拒绝合同中未提及但合理的要求,产生众多不应有的纠纷。同时,又由于施工方要弥补模糊损失,往往在具体的建设中偷工减料,给工程安全造成隐患。
(二)不确定因素多。高等学校基础建设部门的管理者针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存在事实上的困难。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分包制度的盛行,这一行业呈现出分散度高、流动性高、时限性高、价格变化快的特点。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时常容易受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源于工作本身是动态的。管理的艰巨性要求高等学校基础建设部门需要专业素质扎实、实际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作适时的富有弹性的决策。
(三)高校审计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审计机构是依照法律设立的从事造价咨询业务并提供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产生有市场决定, 其工作贯穿工程实施的始末。例如,独立完成招标文件、独立核对工程量等。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需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去。另外,学校审计处直接参与现场派驻人员的任命, 无法客观迅速掌握实际情况, 遇到重大问题处理全然被动, 不了解不清楚工程概况,是的审计工作在工程结束半年后甚至一年后仍然无法完成。
二、完善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高等学校基础建设需要对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操作。高等学校基础建设部门应该在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思考并探索行业的特质, 真正把握基础建设行业的业务本质。在掌握共性问题的前提下, 采用高新信息管理手段处理核心的工程问题,而不是被繁复的市场变化与施工方牵着鼻子走。
(二)建立高等学校软约束和强约束的管理机制。从政策约束层面来看, 国家的法律、法规,地方性的实施办法和规定是强约束, 而商业信任与信赖,职业道德与操守等是软约束。强约束的空子多,强约束束缚下的利益相关方努力寻找政策漏洞;软约束的约束力弱, 软约束舒服下的利益相关方努力维持这种束缚以寻求更好的利益最大化机会。两种约束只有同时存在并严格遵守,才能使相应的制度发挥作用,否则都会最终成为摆设。高等学校基础建设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各部门沟通, 遴选优秀代理机构,培育高水平监理队伍,监理科学合理操作规程,才能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弹性和特权。不回避利益冲突,而是要正确的、坦然的面对利益冲突,使得高等学校基础建设工作有机的与市场接轨,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努力争取校方高层的支持, 全力发挥第三方跟踪审计职能。校审计处的专业人员数目有限,无法满足现行的所有项目都必须跟踪审计的要求。采取社会化的分工,将部分非重要审计任务交由社会审计事务所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高等学校审计处工作的关键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强化指导和监督,对聘请的社会审计事务所的人员要给予业务和方法上的指导, 使其适应高校审计特点,还要监督其行为, 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第二,核查聘请的社会审计事务所的工作情况,要求有实时的反馈与调整;第三,确保聘请的社会审计事务所人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尊重的同时保证审计的权威,原则要坚守但是也不能失去弹性,面对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求主动向上级寻求帮助的意识,一切都以大局为重,避免因为第三方的特殊身份而产生无端损害雇主的行为。
(四)高等学校订立合同忽视条款实质内容,流于形式。基础建设从业人员专业出身者甚少,对于合同的理解缺乏认识。传统意义上,合同分为协议书、通款和专款。合同的内容和文字表述力求严谨、高效、简洁。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制约要求, 合同的频繁签订与频繁修改、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决策者的非专业背景,使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