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农业之本。然而,近几年来,农村水环境状况存在恶化趋势,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 ,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一、农村水体污染的原因
1、工业和农业的大力发展,导致了水环境的污染
有些农村为了脱贫致富,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乡镇上的工业企业,工业生产出来的废料和垃圾没有进行处理,而是直接的排进了河里。
2、生活污染源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资料,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而据2022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但农村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却越来越大。农村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水体质量。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农村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 kg,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57.03%,焚烧占14.26%,高温堆肥占13.88%,直接再利用占14.83%。堆放的垃圾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垃圾渗透液流入地表径流,或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3、大量使用农药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另外,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灌溉区的饮水安全。
4、养殖场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1、提高农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宣传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方式,在农村的水资源环境治理中,也要与当地扶贫集合起来,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集中解决农村发展薄弱环节,让水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有利于更长远科学的发展。
2、环保的工农业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必须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农村水环境的问题 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技术路线创新。首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农业本身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教育。其次,积极发展环保工业。用发展工业的理论发展工农业对接产业。要跳出农业讲农业,跳出农村讲农村。农村环境问题表现在环境上,根源在于工业化、产业化、资源化程度不高。农牧业发达的地区,要围绕其资源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乡镇企业进园(工业园),就可以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
3、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另外,我国目前对农村用水实行无偿使用原则,不像城市居民那样征收水费,这无形中鼓励了浪费用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L 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4、水土保持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水土流失是加剧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改变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传统耕作方式,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泥沙、养分和农药的流失,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利用雨洪资源
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运用分蓄洪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天和谐的理念。
总之,我国农村的水环境污染存在极大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治理和遏制这种不良局面。我们要吸取以前城市环境水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影响与教训,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地去总结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对农村、乡镇等一些欠发达的地区而言,要充分重视其水污染的环境问题,保护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卫生,让农村经济可以在一个健康、持续、和谐的环境中大步向前,推动我国农村环保事业有序稳定地发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