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八个方面关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涉及到科学发展的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一、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的关系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协调性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我们一定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实现速度更快和效益更好的有机统一。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两条:
(一)必须始终坚持能快则快,千方百计保持一个高于全国水平的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加快速度是提高效益的前提。没有一定的速度就谈不上效益,也就不是科学发展。我省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当速度加快时,效益就会提高。“九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同期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77;“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同期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上升到119;20xx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了这些年来的最高速度13.7%,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也相应达到了194.85的最好水平。
第二,加快速度是解决当前我省发展问题的关键。我省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个比全国水平更快的发展速度,我省同发达省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从总量上看,20xx年全省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的1.08%、广东的8.8%、四川的25.6%。从速度上看,xxx1978年至20xx年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我省只有9.4%,比全国还低0.4个百分点。我省还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20xx年,我省有贫困人口216.5万,低收入人口388万,占全国同类人口的比例均在12%以上。要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快发展速度。
第三,目前加快发展速度有诸多有利条件。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通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今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可突破1000美元,即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我省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优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凸显出来。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精神,为改变落后面貌、追赶发达地区而苦干实干。
(二)必须始终坚持好字优先,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在1970年至1985年间,全球收入增长了40%,但贫困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1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xx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古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93位,而人文发展指数则居世界50位;赤道几内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居30位,而人文发展指数却排在世界第120位。因此,必须把提高效益放到与加快发展速度一样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效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有效益的发展。20世纪
30、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曾因只顾增长不顾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烟雾事件,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二氧化硫及粉尘造成大气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发当天就有17人死亡。这样的教训我们必须认真汲取。我们绝对不要没有效益的增长,更不要带血的增长,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发展成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我省发展中各种损害效益的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20xx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全国水平的2.6倍,单位生产总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是全国的9.7倍,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的5.2倍。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各地在推进发展时,必须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决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甚至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代价来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
第三,要用良好的效益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长久发展的保障,企业效益好、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就有发展后劲。相反,就只能是一时这一地的发展。这在我省历史上是有教训的。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我省农村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陷入生态恶化——贫困——生态再恶化——更贫困的恶性循环。正是针对一问题,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才逐步扭转了这一局面,开始步入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持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良好的效益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体现。**虽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生态环境总体上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因此,良好的生态效益对**发展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我曾反复强调,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强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发展速度的问题,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效益的问题,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能铺摊子、平均使用力量,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相协调、区域相协调、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努力在一些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锲而不舍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力求实现进一步突破:
(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千方百计尽快改变这一状况。一要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步伐。这些年来,我省交通建设成就巨大。但横向比较,差距还不小。20xx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4公里,占全国53913公里总里程的1.7%,明显低于四川1938公里、云南2507公里、广西1879公里、湖南1764公里的水平。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条件与全国水平、周边省份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坚持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现有基础上,从全省发展全局通盘考虑我省的交通建设,着眼于建设立体化交通,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当前,要抓紧完善全省高速公路规划,大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以贵广铁路开工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贵阳连接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等城市快速铁路有关工作;争取国家支持,搞好支线机场建设。加快交通建设,要注意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交通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努力调动各方面、各种所有制建设交通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工程性缺水是制约我省发展的又一个瓶颈。目前,我省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6亩,比全国0.86亩的水平要低0.4亩,还有1300万农村群众存在安全饮水问题,在城镇,50%以上的城镇不同程度缺水。要坚持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与小水利工程并重、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并重,加快形成以大型水利工程为龙头、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的水利工程体系,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落后必然导致全面的落后。要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到与交通、水利并重的高度,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强工业、旅游业等重点行业和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针对基层和农村更为薄弱的情况,要更加注重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大力实施信息助农工程,提高信息资源覆盖面。要认真吸取今年年初特大雪凝灾害的教训,提高建设标准,增强灾害防范能力。
(二)要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突破。这些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比较稳定地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基本口粮问题。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把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粮食生产问题。在我省,农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我省群众收入水平低,如果农业抓不好,粮食自给率下降,很多群众就要挨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粮食基本自给。二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挥好“百村试点”的示范作用,稳步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策”,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三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省经济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在于县域经济落后。据今年7月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xxx26个、xxx25个,我省一个也没有。在西部百强县中,也只有盘县、xxx、xxx、遵xxx、xxx5个县(市),分列第
2
5、
3
6、
3
9、
4
6、96位。发展县域经济,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自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物流、房地产、大型企业配套产品生产以及餐饮、社区服务等服务业。要不断完善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建设一批经济强县。
(三)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产业发展是经济的支柱。总体上看,我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层次比较低、产业链不长、集中度不高、创新能力弱。加快推进富民兴黔,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我省三次产业的质量和层次都不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比重大;第二产业实力不强,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层次不高,比重小。20xx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6.8:42.3:40.9,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国低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虽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但比重仍较低。今年年初特大雪凝灾害之所以给我省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同我省的这种产业结构状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突出特色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在提升层次中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二要着力发展支柱产业。继续加快发展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提高铝、磷、煤等原材料工业的技术水平,发展一批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和电子骨干企业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振兴装备制造业。巩固壮大“两烟一酒”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加快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把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企业、大集团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我省经济实力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企业大集团太少。目前,我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7户,还没有资产在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企业大集团,更不要说世界500强企业。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发展壮大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要在推进城镇化上取得突破。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0xx年我省城镇化率为28.2%,比全国同期水平低16.7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20xx年至20xx年我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0.4个百分点,远远慢于全国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这种状况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需要极不适应,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变我省城镇化严重滞后的局面。一要着力提高大中城市的带动能力。
中心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当前,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中、小城镇居民向大中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集中,这在我省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和趋势。大中城市搞好了,城镇化渠道就能通畅,就将带来连锁效应。因此,要加快发展贵阳城市经济圈,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黔中城市群。各市(州、地)中心城市要按照全省功能分区,加强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二要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镇。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城市带动能力弱,这一省情决定了仅依靠大中城市带动城镇化是不现实的,必须重视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少数在建制的中心镇为重点,把发展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乡村旅游业等同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要把准自身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充分体现地域特色,防止“千镇一面”。三要着力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要坚持解放思想,远谋近施,不断完善全省城镇规划。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行政区划的调整。加大对市镇公用设施的投入力度,发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作用。要认真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创新用活土地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切实打破用地“瓶颈”,拓宽城镇建设资金来源。
(五)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既是我省经济运行的短腿,也是我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潜力之所在。这些年来,我省制药业、特色食品业异军突起,就主要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贡献。因此,我感到,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新的突破。应该说,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20xx年的27.8%增至20xx年的31.3%,年均增长1个多百分点。但这个比重仍然太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认真落实“非禁即入”等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资源大省,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紧紧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资源开发观,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正确的资源开发观,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千方百计提高现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努力把我省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对包括**在内的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投入,使**初步建立了以能源矿产重工业和军工制造业为主体,辅之以少量消费品制造业的现代工业体系,改变了**解放前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僵化,一些原来还存在的弱小的如机械加工、纺织、电器制造、日用商品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矿产资源型产业却因资源优势而存在、因市场需求而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20xx年,我省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3%。目前我省矿产资源型产业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长期以来,我省加工业受诸多因素制约而发展滞后,矿产资源采选粗放、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对外输出的主要是廉价的初级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少。如20xx年我省生产的铁合金产品中,95%以上的品种是硅系、锰系和铬系等普通型产品,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纯度、复合铁合金的产量不到5%,钼铁、钒铁、钨铁等特种铁合金在我省几乎是空白,每年需大量进口或向省外采购。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资源的力度,延长产业增值链和劳动就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形成资源型产业集群,切实提高现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努力向高效型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坚决杜绝破坏性、掠夺性和毁灭性的开发。我省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发展优势,但一旦开发和保护不好,也会付出沉重代价。在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上,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总的方针就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我们既不能因保护而放弃开发,也不能因开发而忽视保护。那种一谈开发就不重视保护、强调保护就放弃开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最终必然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开发必须在保护中推进,将有效保护纳入开发目标;保护也要在开发中实施,将科学开发列入保护范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坚持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近期开发与长远发展并重,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引发、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努力改变过分依赖自身资源谋求发展的局面,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省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在自身资源富集的情况下,通过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以低成本为特征的矿产资源型产业,并发展成为专业化生产部门和优势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我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但必须看到,过度依赖自身资源,有可能陷入“资源优势陷阱”,也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资源优势,可能会变成未来长远发展的劣势,使得其他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明显受损,产业结构出现“畸形”,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产业难以正常发育和发展,特别是当资源一旦枯竭,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区域,都将难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最终影响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很多,新疆克拉玛依、辽宁阜新、河南平顶山、山西大同、甘肃白银、四川攀枝花等许多城市均面临如何转型的考验。我省的贵阳、六盘水、安顺、遵义四个地级市以及万山、清镇、福泉、毕节、都匀、凯里、仁怀、赤水、兴义等9个县级市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别是万山特区,曾经被誉为中国的“汞都”,但经过600多年的开采,“资源挖空了,贫困留下来”,由于没有替代产业跟上,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困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着眼长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改变这种过分依赖自身资源的局面。一要加强对自身资源的科学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要调整、优化、完善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的非资源型产业,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我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三要提高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发展,改变过分依赖自身资源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的千变万化,才能更好地应对自身资源枯竭后可能出现的发展真空,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目前,内需不足、开放不够,是制约我省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有机统一起来,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一)要千方百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我省是一种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什么时候投资搞上去了,经济就能实现较快发展,反之则出现停顿甚至负增长。与全国的情况相比,我省的投资增长一直不快,没有出现投资过热的问题。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问题。这里,我感到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要选准投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走势,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政策措施,紧紧抓住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不放松,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抓紧启动一批新上项目,积极申报和储备一批项目,充分发挥这些重大项目在保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带动作用。二要多方筹措资金。“十五”期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债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外资、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各民间资本。当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但其作用大小、发展趋势将发生变化。如在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基调下,国家国债政策将逐步淡出,国债资金的作用将会下降;又如随着我省发展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利用外资的水平将不断增强;再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完善,企业自筹资金和民间资本将大大提高,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积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牢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加大利用外资额度,提高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充分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各类资金共同支撑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这其中,企业上市融资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目前,我省a股上市公司仅17家(加上在美国上市的**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总共也就18家),只占全国总数的1%,处于倒数第4位,且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电子等产业,能源、优势原材料、制药、白酒、旅游等优势产业中上市仅有4家,没有全面反映我省经济资源优势。要切实提高对企业上市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促进企业上市的协调机制和制定相关扶持措施,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储备,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三要大力化解各种制约因素。当前,制约我省固定投资合理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调控和监管有效性不高;资本市场不成熟,投融资渠道单一;中介机构规模小、实力弱,投融资主体功能不强;国有投资调整不到位,民间投融资障碍比较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融资难等。如何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事关全省发展全局,我在这里点个题,希望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尽早拿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二)要大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原理和我省70%以上消费者是农民的实际状况,要把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和农民收入作为重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要加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努力使全省广大农民的收入多一些、再多一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市场。首先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潜力巨大,如家电消费在许多城市近饱和,在农村则消费不足,落后城市十年以上。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将对我省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商业、现代服务业等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其次,要继续拓宽消费领域,努力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适应消费升级转型。对中高收入者,可以采取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其首先购房购车和高端消费品;对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品;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再次,要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城乡居民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三)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省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必须牢固树立开放搞建设的意识,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推动发展。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前,在招商模式上,要把招商与选商结合起来,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业为基础、资源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功能分区捆绑式招商。在职能和机制上,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筛选、储备、发布及专家咨询评审机制,重点加强省和各地的招商项目库建设,逐步建立市州地县
二、三级网站,实现全省招商引资项目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招商引资这个问题上,我多次讲过,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当“开明”的政府,又要当“聪明”的政府。当“开明”的政府,就是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发展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对来投资发展的商家,一定要坚持做到亲商、安商、优商、惠商。当“聪明”的政府,就是我们在招商引资问题上切忌盲目蛮干,招商引资的项目必须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保政策,来投资发展的商家必须真正做到“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二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政府来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外贸出口政策,进一步完善外贸出口促进体系,健全外贸出口工作推进和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外贸流通体制改革,下大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出口商品基地,推动外贸出口规模做大做强。对企业来说,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我省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本领,增强对外贸易抗风险能力。三要积极主动参与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加强区域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积极扩大与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市、川黔渝各方的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北部湾区域合作。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与深圳、宁波、青岛、大连、苏州的对口帮扶与经贸合作。
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目前,我省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仍比较突出。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调控、服务的作用,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发展创造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环境,从而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方面。因此,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环境立省”战略,并把这一战略作为我省“五大战略”之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虽然反复强调要改善发展环境,但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在黔的企业和投资者有不少的意见。发展环境不改善,我们就无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改善发展环境,一要大力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理制、网上办公制和部门联审办公制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根本转变。二要大力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信用环境。建设诚信政府,公开服务承诺事项和职能履行情况,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失信追究制度,真正解决“领导换政策变、政策多兑现难”的问题。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和价格诚信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等级评级管理和信用不良行为警示惩戒制度,推进“诚信**”建设,营造尊重规则、遵守秩序、保护交易、讲究信用的良好环境。三要大力营造配套良好、功能齐备的产业环境。产业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我省产业环境还有不少问题。这集中体现为产业配套环境差,不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经济,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因此,要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推进产业在区域上适度集中,特别是要以我省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有效解决由于产业环境问题带来的交易成本高、规模效应低的问题。
(二)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由于我省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外部因素的较小变动就会给我省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切实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加强宏观调控,一要引导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使全省经济朝着符合科学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健康发展。实施产业政策,不断改善我省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一产、二产和三产协调发展的格局。优化预算结构,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投入,把更多的财力物力引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上来。二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研究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努力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就当前来讲,全省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是一个关键。20xx年,我省资本产出率高达4.9,每增加1元生产总值,需要4.9元的资本积累。另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还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保持大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避免大企业发展危机,帮助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三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充分暴露了政府的监管不到位,监管不得力,也说明政府监管对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积极构建以政府监管体系为基础、行业监管体系和社会中介监督体系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行为,强化市场监管措施,防范和纠正市场无序行为。
(三)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我省市场化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服务领域、重要资源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着垄断或者有限竞争,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完善,技术、土地、产权、资本等许多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缺陷,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对要素供求调节的作用。市场化水平低,致使我省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全国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一定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下大气力加速市场发育进程。一是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原则,按经济区划并根据交通通信状况,对现有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撤、并、建,消除“空壳市场”,提高市场基础设施和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努力形成大中小市场相结合,以大带小,建立起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要大力发展要素市场。我省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2.71万亿元,我省为2759.93亿元,相当于全国的0.8%,与全国还有较大差距。20xx年,全省技术成交457项,成交金额6560.47万元,分别仅相当于全国的0.2%和万分之三。我省近年每年新增就业约17万个,但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的十分有限,使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流动受阻。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市场,有效解决我省经济建设中的要素瓶颈。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土地、资源价格改革,促进土地、资源资本化。三是要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市场咨询服务机构,但数量还不多,管理还较乱,必须对其加以整顿与规范。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和规范各类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严格从业登记和资质评定制度,加强对各类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推进咨询服务单位与政府部门真正脱钩,使其保持咨询评估客观公正。推进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施工、监理、资产评估等机构市场化,促进各类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中介组织收费标准,促进咨询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六、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当前发展是长远发展的基础,长远发展是当前发展的继续。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注意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积极创造“显绩”,又要重视创造“潜绩”。我们要从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一)抓紧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努力克服年初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雪凝灾害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一手抓抗灾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是,当前全省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是:一是煤电矛盾突出。由于雪凝灾害影响,以及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煤炭增产难、价格争议、需求加大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加之国家对电煤价格实施临时干预措施后,协调电煤供应的难度加大,我省电煤供应紧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物价上涨与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矛盾突出。今年以来,我省物价指数不仅涨幅高,而且持续高位运行,这给我省经济增长、居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三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及结构调整的矛盾突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节能降耗的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临实现稳定较快增长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四是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与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的矛盾突出。受国家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等政策因素影响,我省项目建设融资和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的难度加大。五是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难度加大。由于受自然灾害、农资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今年因灾返贫人口大大高于往年,增加了扶贫攻坚的难度。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排难前行。全省各级政府经济部门一定要从本部门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涉及到本部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力争给全省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二)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一名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许多工作都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届接着一届、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干成。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情况不同,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也就不尽相同。就全省而言,我感到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应该要始终引起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实抓好:一是大力加强以交通、水利、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素质;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四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六是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七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等。
(三)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很大程度在于他坚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在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关系时,就难免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搞短期行为。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就必须在思想上真正解决创造什么样的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观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促进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
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因此,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民生得到不断改善。改善民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也尤为艰巨。这些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欠帐多,我省的民生水平总体上仍然很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的事也要当作大事竭尽全力去办,下大气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环保、安全、出行和饮水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使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够随着发展而逐步得到提高,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对各类民生问题,要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当前,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价上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带来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工程移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市低收入者和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把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作,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保障民生,形成稳定长效的制度性安排。
(二)在提高全民素质上下功夫。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目前**人口数量大,总体素质不高,人口负担很重。吴邦国委员长今年5月到我省视察时要求我们,“用两代人把**教育搞上去”,提高全民素质。我们要大力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建设,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高全省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努力把我省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要完善义务教育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攻坚成果,加快在有条件的县(市、区、特区)普及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前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问题,各地在化解农村债务时要通盘考虑、优先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决不能因债务纠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省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努力建设一批有实力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三是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大力推进高校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高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应当进一步认清使命,找准定位,强化责任,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力争有新的更大作为。四是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在全省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教育和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学知识、学本领。
(三)在推进全民创业上下功夫。一个地区全民创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其经济活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全民创业状况不够好。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政策上、行动上全力以赴地推进全民创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充分涌流。一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全民创业的主导力量。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同时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做大做强。二要发动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些人历经市场磨练,既开阔了视野,又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或经验。各地要以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条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回乡创业,带领更多的人发家致富。三要鼓励下岗职工、失地农民、退伍转业军人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加大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力度,努力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创业发财致富。要认真落实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把优惠政策转化为创业优势,在创业中找出路、谋发展、快致富。
八、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三条有一条做不好、出问题,就必然影响到另两条,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革作为第一推动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统筹起来抓,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关于发展问题,前面已经谈得很多,这里重点讲讲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问题。
(一)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们要在新的起跑线上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奋力开拓富民兴黔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要着重在三个方面的改革上下功夫: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今年2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改革的总体目标,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20xx年我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2.51亿元、销售收入1603.37亿元、利润125.83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135.03%、127.11%、346.84%,销售收入实现百亿元的企业达到7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面对新形势,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较容易的改革基本完成,剩余企业的数量虽然少,但需要支付的改制成本高;人们对改革的预期普遍提高,改革中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公平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由政府出资或给予优惠政策来推动改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等。这些情况表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既刻不容缓,又非常艰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要以调整、完善产权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改组、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还要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和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确保他们在改革中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当前,中央部署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xxx乡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有两个认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不大。二是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存在畏难情绪,对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不敢触及,担心会激化矛盾。特别是有的同志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感到无从抓起,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存在矛盾心理。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眼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发展新产业、壮大新组织、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在抓好上述三方面改革的同时,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干部考核、产业发展、土地供给、财税支持、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一批法规政策,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矛盾突出、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难点领域和环节,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也在加大。在推进改革中,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重要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改革方案要尽可能深化细化,各项措施要协调配套,使各项改革有序平稳地推进。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切实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要全力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现阶段构建“和谐**”的首要任务,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社会总体呈现出安定祥和的气象。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影响和谐稳定的问题,如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重发展、轻稳定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群众观念和法治理念还不强,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还不牢,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管理的方式还相对滞后,群体性上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瓮安“6·28”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观念,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作为第一责任来抓。
一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前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了,就能增强人民的内部团结,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人民的团结,甚至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瓮安“6·28”事件等一些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关键性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我们有的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工作经验少,要多深入实际,和群众打成一片,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注意多从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绝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付群众,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付群众。同时,对发生暴力行为或者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二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现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社会管理形式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息的影响力和扩散力也日益增大。在我省年初雪凝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气象、地震部门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对安定民心发挥了很好作用。因此,在日益开放的环境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怎样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我们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要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和管理功能,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切实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善于发挥新闻宣传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
三要大力推进“平安**”建设。要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前不久,一些地方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等重要商品的质量监管工作,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注意做好稳定人心工作,不断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着力保障国家安全,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黔活动的管理,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八个方面关系】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