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 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要给孤单的小朋友画个小伙伴,让他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一定有收获的。
《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开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助。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二:《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是新教材二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借马良这枝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
一叶一知秋,一花一世界,小小的课堂,表达的是一份小小的心愿。文本是静止的,但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文本有了鲜活的生命。课堂的魅力也许正在此。
音乐与文本的结合,特别是朗读的时候,利用的好,它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培养学生认真的听他人读课文的习惯上来说,音乐的出现,所起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了。再则,当学生读课文并不熟悉的情况下,音乐所起的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好对文本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经过中都是要产生许多变化,而面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
反思一:课的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 )。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的美好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愿望呀!”针对这,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白更多的是有口无心的想法。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反思二: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不断地激起他们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节课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似乎还很不够。
反思三:师问:“小鸟在思念它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它很遥远,怎样理解遥远一词?”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老师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吕老师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希望她走的更好。
篇三:《假如》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不幸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诗中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挺不错的,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前面时间用的较多,使得后面说一说,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呢?画出你的愿望,再把想法写在旁边的时间被占用,学生运用的时间没有落实到位,与美术课的整合没有完成,留下了教学遗憾!
篇四:《假如》教学反思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 ,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 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篇五:《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还是挺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女生说要给我班的一个同学画一双好眼睛,让她也能赶快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时我不得告诉大家那位学生的眼睛做手术,如今还在北京的医院里接受治疗呢。多么现实的一个问题呀!同学们说的比较精彩,美中不足的就是给大家展示的时间有点短了。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会毫不忧郁的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