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抓好党管武装工作的落实。
一、开阔思想视野,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管武装,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我军的性质宗旨,事关国家的安危。党管武装工作,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各级要以全新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迫切要求。强大的国防始终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党的十七大着眼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特点,强调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此,各级必须把党管武装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一旦需要,能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时代要求。国富不等于国强。清朝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国防却相对衰弱,结果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败涂地。贯彻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目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既要考虑平时改革发展稳定需要,又要考虑未来战争需要;既要适应生产力要求,又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和战斗力提高互相促进,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管武装,是我们党宝贵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提高党管武装的能力水平,本身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3万人民子弟兵和7万多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闻风而动,紧急驰援,力挽狂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事实证明。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既是巩固国防、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也是抵御风险、应对非传统威胁的要求。各级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紧贴形势任务,用统筹的方法抓好党管武装工作的具体落实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抓经济工作与抓武装工作的关系,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围绕新的形势任务,高标准抓好党管武装工作的落实。着眼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力加强后备力量质量建设。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紧贴任务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凝聚军心,不断坚定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理想信念。要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后备力量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努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升训练层次,培育战斗精神,健全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围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抓好应急动员准备工作。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仗可以百年不打,战备不可一日不抓。各级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重点抓好动员准备工作的落实,着力提高“四个能力”。要优化民兵作战分队体系,改革训练方式,提高后备力量参战支前能力;要深入开展经济潜力调查,探索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防潜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要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步伐,强化民兵防空力量,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交通保障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切实走开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之路。十七大要求,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各级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充分依靠和利用现有经济社会资源,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要强化统筹协调意识,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兼顾和落实军事需求,积极引导和推进基础设施军民共用、高技术军民两用、科技人才军地共享、形成军用民用兼容、平时战时一体、应急应战联动、市场战场双赢的国防动员格局。按照军地联合、灵敏高效的要求,构建高度融合的应急指挥体制;按照精干合成、实战管用的要求,建设高效多能的应急力量;按照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的要求,建设功能完备的战场设施;按照军民一体、综合配套的要求,构建优质高效的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逐步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参与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高度重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作用,为他们参加“三个文明”建设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要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大会战等建设中打头阵、显身手。要发挥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组织和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贯彻精神文明建设走在社会前列的要求,积极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创建活动,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维护者。要发挥他们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作用。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的应急力量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机制,加强训练演练,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以民兵应急分队为主体,构建军警民联防联治网络,配合政法机关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
三、强化组织领导,以有力的抓手推动党管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管武装工作涉及军地双方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大力度,努力推动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坚持抓根本,始终确保党管武装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坚持党对武装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把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始终做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确保正确的建设方向。坚持抓培养,不断提高武装工作基本队伍的综合素质。要下功夫抓好人武干部、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国防动员机构干部的选拔培养。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敢打敢拼的武装工作骨干队伍,为推动武装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坚持抓解难,积极解决党管武装工作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党管武装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范畴,真正做到管方向、抓大事,解难题。要加强协调,形成军地合力,共同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队伍人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教育训练质量难提高、军事任务难落实等问题。要加大投入,适当增加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增长的幅度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急动员准备和军事演习所需的
各项经费,要优先保障。对武装工作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特事特办,优先解决。坚持抓制度,不断完善党管武装工作的法规建设。按照党委管武装、政府办武装、军事机关建武装的总体工作要求,构建党管武装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健全纳入机制,将武装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健全领导决策机制,坚持党委议军制度,定期召开党政军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军会、国动委全会、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要健全保障机制,将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推动形成综合保障体系;要健全检查督导和考评机制,将武装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任职谈话、述职、质询、问责等制度,加强军地联合督查,推动责任落实;要健全国防教育机制,落实国防教育制度,推动国防教育进党校、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生动局面。【党管武装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