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篇一:影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影片《可可西里》读后感
在这周星期天观看了《可可西里》电影之后,感想很多。
影片《可可西里》由陆川导演的根据一些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讲述一群巡山队保护藏羚羊的经历的纪录片,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的挣扎和绝望与人和自然的相互抗争,也使我们得到了自然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可可西里,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平均海拔4.6千米以上,它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自发地加入到保护藏羚羊的队伍中,他们终年奋斗在保护藏羚羊和打击盗猎者的战线上,为此,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快乐,甚至是生命。这便是影片《可可西里》的主要内容。
《可可西里》中的一群巡山队为保护藏羚羊而身陷绝境,他们的处境都令人了解和同情。无论是“好”或“坏”的一方,他们都是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欲望和权利。只是有些人为了生存要保护环境,有些人为了生存要破坏环境,如那些剥皮藏羚羊皮为生的牧民。陆川平等地面对他们,抛弃了任何高高在上地道德和判断。使用的镜头很简洁,也很冷漠。它告诉我们,在可可西里,生命的无常,人的渺小,理想的无奈;人与自然关系是如此的微妙与脆弱,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之后,自然便会实施无情的报复。陆川用它独有的镜头,以第三者
的角度,完整的描绘了可可西里的真实与恶劣。在角色的表现上,《可可西里》更加表现出了难得的生活逻辑上的真实,避开了假想、虚构。《可可西里》的力量实际上就是真实的力度,它有效地表现了人在特定环境所表现出来地复杂性及人性中本质的部分。陆川以记录的手法真实的描绘出人性与生命这一思想主题,并使这一主题更加深刻、耐人寻味。
可可西里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自然以无人区的方式表露在人们的面前,让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控制与改造自然这些豪言壮语,在可可西里面前,暴露了人类的可笑。人为了自我生存,只有被动地去适应它,这就使得人性、生存与道德,在这样的环境中,起了剧烈的冲突。影片中,给盗猎分子剥羊皮的马占林,他剥羊皮的技术最好,剥一张五块钱。“他们问他‘为什么干这个?’,他的回答是 “原来放牧,养羊,养牛,后来没有草地了,牛羊活不下去了,人也活不下去了。”这是巡山队与 盗猎者的黑白对抗中,他是个卑微的人物,他本能地挣扎着生存。他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生存,沿袭自己的生命,如此而已。就连片中正直高大的日泰,在这种残酷的生存法则之下,也像普通人一样。他为了队员的生存而卖羊绒,对捕鱼者随意的罚款,为了查出偷猎者而对被获的偷猎者同党近似疯狂的殴打。这些人性中对生存,道德方面本质的反映与透露,更是陆川揭示的观众还要观众去深思的。他们的这些行为,丰富地表达了他们内心世界地感受,也传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可可西里》中充满了死亡,充满了对生命的叩问。最为壮观的
一场死亡是寂寂的荒原上日光之下,上千只藏羚羊的白骨安静地躺着,冰冻的白骨显得那么的无助。黑色的秃鹫啄食着粉色的肉。巡山队员们沉默无语,因为任何语言都失去力量。它们被葬掉,挤在一个大坑里,每一个心脏的温度也跟着埋葬。再壮阔的生命还是脆弱的。羊是如此,人也一样。刘栋陷入流沙,缓慢而不可抗拒地往下沉,挣扎着直到绝望的吼叫声响过,直到最后一丝呼吸也被淹没,镜头定格然后拉远,沙地上一丝痕迹也不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可在这沙土之下,明明有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埋葬于此。生命是多么庄严神圣,可在可可西里失去却如此轻易。在这我们感受到的了大自然的残酷,人的渺小,生命的易碎。可可西里,像玫瑰,美中带刺,暗藏杀机。
电影《可可西里》寓意深远、耐人寻味。通过该片,我开始慢慢懂得了藏族人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用自己的生存来捍卫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敬畏。为了生存的希望而努力挣扎,永不放弃,不管它多么渺茫。 《可可西里》所展现出的对于人的深层的探索,对于人性,生命的叩问,都值得我们这一批生活于温暖日光下的青年多多地加以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更多人生与生命地真谛,更加坚定地去寻找自身,实现自身地价值。
篇二:可可西里 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作为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幅写照,弥漫着浓厚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气息.影片以其惨烈的造型语言和壮观的地域画面,不断地撼动着我们的心灵。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象是美丽的,但可可西里的生存状态,却是令人焦虑的。导演陆川通过将这二者的强烈对比,折射出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无数法则、无数关系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其他所有方面的条理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人类文明与地球灾难一块发展和扩大,这种文明最终就会将世界引向死亡。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向纵深推进,无数可可西里的悲剧已经上演,无数藏羚羊的厄运也已经到临,我们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生态文明
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危机正在挑战人类一切的现代性哲学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模式乃至基本的生存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未来的冲突绝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明的冲突,人类必然会发展到为争夺生态空间而大动干戈的时候。
《可可西里》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但又不只是电影,它是人生,它也是一场战争。是生态文明和经济利益之间的选择!在十八大后的今天,我相信这个选择一点都不难做出,我们的政府,已经选择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已经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已经选择了生态文明建设。而我们每个人,也要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可可西里,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我们会做到的!
篇三:可可西里观后感2022字大全(8篇)
可可西里观后感2022字大全(8篇)
【篇一: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
昔日,而今。
大漠、狂沙、雪暴、追逐、枪声、鲜血。
看过几篇捕杀藏羚羊的文章,羚羊眼中哀求的眼神让猎人放下猎枪,再不杀生。一直以为人都会像那样有同情心,都有爱护生命的爱心。当看到千百张藏羚羊皮平铺在地上,看到每张皮上冲锋枪穿过的洞,才知道错了,原来真有如此残忍的人,杀羊不眨眼的人。
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都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你,难道就值五块钱?
端着冲锋枪,眯着眼,子弹壳清脆的落地声,一个酷毙了的姿势被你糟蹋的一无是处。当子弹穿过羚羊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她的哀叹声?她不只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还为你,为我们人类,她绝望的眼神似乎在呼喊:人类,积点德吧。鲜血汩汩地从心脏流出,枪孔中看到你在笑。该千刀万剐的家伙,车裂都不解恨。
从来都是打着动物是人类朋友的旗号的我们又几时曾为动物们做过点什么,又一种珍稀动物快灭绝了,虚伪的人们流下几滴虚伪的泪,摆一张虚伪的似乎很哀痛的臭脸,写几篇号召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似乎真的很慷慨激昂,放下笔后就像失忆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于是动物一种接一种地灭绝,人们一次接一次地装哀悼,如此而已。
我也很虚伪,只有在看着电影时怒发冲天,看完后写一篇通篇都像泼妇骂街的文章,写完后有一种快感,就像给杀羊的人放血一样,痛快,而我又为它们做过点什么呢?
我虚伪,我无能为力。
【篇二:《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天葬师的刀,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现在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可以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面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
【篇三: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
这是我第三次,写这个东西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文笔差,所以,连电脑也不支持我写点东西。前面两次写了点东西都被不小心搞丢掉了,可是我还是想练练笔,那么就一定要写,写的好不好暂且不论。
听到可可西里这个名字是几年前的事了,但当时由于条件限制,没能看到这部片子。前两天室友又提到这部片子,说建议我看一下。我将信将疑的就将它下到了电脑里面。可可西里它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姑娘,用它来命名陆川的这部片子,真的可谓名副其实。影片的确带给我们很多美丽的事物,我们第一看到的是影片中美好的自然风光,其实,我们能意识到的是那些捍卫我们人类利益的志愿队们纯洁的心灵和无私的精神,此外,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一种忘我的精神。
我一开始认为这部片子并不一定好看,所以,我是带着一怀疑的心态打开它的,不过几分钟之后,我心中对它的那种抵触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事情发展脉络的期待,短短一个多小时很快就结束,可故事的结局让我觉得很是遗憾。因为誓死捍卫人类自身利益的人却最终灭亡,而那些危害人类生存的人却依然逍遥法外,这与一般的片子结局不大一要,这也让我们感到很可惜,可作为一种记实,它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这部影片之中我觉得值得我们称赞的应该有这么几个人:第一,日泰,我们人类自身利益的坚强捍卫者和自然环境的自愿保护者,他是值得敬佩的,他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了生命,但就在死的那一刻,面对那么多的对手和困难,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尽管他有选择的机会。他还坚持站在正义的一面。
第二,记者,他的精神类似于日泰,他为了将生活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而不辞千辛万苦跟志愿队随行。并且最终还是提供给人们最真实的报道,就在在志愿队队员卖皮子问题上也立场坚定,我想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是这样的。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行规,都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所以,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写到这里,又想到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图,就是一个交警将一张罚单贴到了一辆违规停放的警车上。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坚守职责的体现。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看过影片后,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值得思考:首先,面对自然,我们无法与其对抗,只有适应和保护自然,我们人类才能得到保护,这是有过血的教训的。影片中,马占林的一句话,也提醒了我们这一点。所以,现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就有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无疑是科学的和必要的。也许是因为我们更多的人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而让我们忘了环境的重要性。其次,现在的社会都那么浮躁,人们把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把物质的东西看的无比重要。可是,看看在影片中恶劣的环境之中,要那些东西有用吗?车子没油了不能跑,枪没子弹了不能用,甚至人都没了命了,你还要那么的东西有用吗?所以,归到一点还是生命最重要,有些人每天活得好好的还不满意,我真不知道,那世界每天因灾难、战争死去的人应该怎么想。还有一点,当时日泰死的时候,他是有选择的机会的。有句话叫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什么当时,他不用采用其它的方法呢,那样也不至于死于枪下,而且对手也没抓到。是不是当时,可以先想办法脱身,以后,再对付这些人呢?也不知道当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个片子只是昨晚看过一次,随便写了点东西,如果你看了可能只是浪费你的时间,那样我只有请你原谅了,因为,我还在努力,我只是想练练笔。
【篇四:《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让人心惊的是残酷的盗猎份子、残酷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是按照一个记者的见闻为线索讲述的。他的开端、过程都在暗示一个残酷似乎诡异的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是一个残忍的画面盗猎份子猎杀藏羚羊并残酷杀害寻山队员,接着低沉的嗓音给观者一个故事梗概,接着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个在残酷环境下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本身足够惨烈这是这个电影选材的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与现在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纪实风格,纪实风格将观者置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意义或氛围之中,电影还将情感、意气糅合在这险恶的故事当中,加上独有的纪实音响构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开端的一个组镜头:一个寻山队员睡在车里,被盗猎份子抓获并被害让人联想到寻山队员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工作的――厚的大衣、脏脏脸、倦的眼神。这组镜头为接下来的口述提供了作为画面演绎出来的起因。有一个镜头是:对非法打鱼人罚款时盖章的动作由于天气过分寒冷贴身带的印都冻结了;必须依靠热气把
它化开在盖章。这也是对天气寒冷的一个说明。电影画面不仅仅告诉我们天气的寒冷,它还告诉观者这里是高海拔区,其中有一个镜头:寻山队员追赶逃跑的俘虏时缺氧,并用血稀释注射液再注射。凛冽的寒风的声音及漫天的飞沙镜头、怕的食人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恶劣的环境、惊人的画面。可可西里的险恶不仅仅在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它还在于人文环境的险恶,包括:
(1)狡猾而残酷的盗猎份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司机被冷枪打死、日泰队长被满面堆笑的老板杀害、死后的尸体砍成块喂鹰。
(2)寻山队员没有物质及精神的基本保障,没有工资,自己解结经费问题,他们不得不用公款,冒着犯法的危险去卖皮子,他们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回来的俘虏重新放掉;当记者问起小孩们日泰队长时他们慌忙逃散;女友们得知他们要到可可西里就离开他们及他们与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离别,这些都充分说明寻山队员们处在物质与精神的边缘状态。
(3)可可西里的穷困导致了一些本来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习惯的犯罪道路,他们不知道志愿寻山队员为什么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但却有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他们的成份有:医生、放牧人、司机、学生等。这说明了寻山队员是在如何一个恶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同盗猎份子战斗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寻山队员有着不灭的战斗热情和对藏羚羊的爱惜之情。他们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在焚烧藏羚羊时默默祈祷,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猎份子。他们之间产生的亲入兄弟的情意无不感动着观者的心。其中还含有爱情的影子:日泰女儿对记者的爱慕却没有机会表露。这是影片一个特别的点,这样不仅使的影片增容还为影片增加一丝浪漫色彩,这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镜头。寻山队员同妻子的离别、刘栋和女友的爱抚亲吻镜头都是这部纪实电影的浪漫镜头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同时反映了寻山队员的艰苦的工作。除了这些有生命力的镜头之外记者与那个青海师大毕业生的对话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个大学生他说干这工作有意思!
《可可西里》除对白台词之外还应用了其他的音响:
(1)真实的枪声、真实的回音,这是本影片纪实风格的要求。
(2)呼啸的风声,风声的应用是《可可西里》的特色之处,日泰队长被害后风声逐渐加浓,使悲剧气氛大增。
(3)刘栋被食人沙吞食后风声变到无声同样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
【篇五:《可可西里》观后感】
由于网络总是通信,用了大约三个小时看完电影《可可西里》。
看毕,泪水忍不住的落下。为何,总要用血和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一个健全的制度?日泰死在偷猎者的枪下,他不屈不牢地为了保护藏羚羊追捕偷猎者。刘栋,慢慢地被流沙吞噬。
藏羚羊轻巧灵捷,身姿优美。但,因为人类对兽皮的喜爱,一只只藏羚羊倒在偷猎者的枪口下,更多的是怀有羔崽的母羊。过度放牧,牧草消失,曾经的牧人变成了剥羊皮的快手。生态环境的恶化,利益地驱动,使人类的黑手伸向轻灵的藏羚羊。当欧洲那些达官贵妇们穿着昂贵兽皮出席各种场合时,他们可曾想过,每一张兽皮也许都沾满了偷猎者和保卫者的鲜血和生命?
最初没有完善的藏羚羊保护制度,日泰他们是没有编制的巡山队。一年里没有发过工资,偷猎者用的是比他们先进的冲锋枪。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700多米,在这里,偷猎者和巡山队员都首先要面临大自然对生命的威胁。高原反应肺气肿能使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倒下,恶劣的气候会让抛锚的车里的人接受自然对生命的选择。
保护法律的人却不得不犯法,这是莫大的讽刺。日泰他们缺乏资金,队员受伤治疗日常供给都需要钱。他们把收缴来的羊皮除了上交大部分外,不得不卖掉剩余的部分。如果有制度的完善,该由政府出钱出力的,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哀。后来,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了森林公安处,巡山队完成了历史使命解散。但,在每一项制度完善前,该怎样铭记那些献出了生命的人呢?他们,知道事实的残酷,但他们仍然不计较委屈地前行,尽自己的一份能力,离开心爱的女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做他们心里认为值得的事业。他们,是真正的男人,是悲壮的英雄!
人性在利益面前怎能如此残酷、无动于衷?成千上万只的藏羚羊倒下,被残忍地剥下皮,血腥的残体遍布荒滩,成为秃鹫的美餐。当偷猎者举起枪口的时候,当他们的手剥下羊皮的时候,他们心里,有的只是金钱的快感吗?没有一点点要遭受报应的感受吗?当遇到阻挠他们的巡山队员时,枪口同样可以指向人类自己。当在风雪中逃命的时候,也只能各顾自己。人性,在利益面前,变的如此冷漠残忍!
在空旷的原野里,人和人之间又可以怎样的亲切?当巡山队给由于人手缺乏,独自护山三年的队员送供给的时候,这个队员是多么的高兴。当车已经远去后,这个队员一直在挥手直到看不见车了。城市里,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倾轧,而在广漠的大自然中,人类要靠共同的力量来和自然妥协,人和人之间更多的需要是彼此的沟通和慰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