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在规模和质量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流硬件设施“瓶颈”制约严重
虽然国内物流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但其利用效率并不理想,无法满足社会的物流需求,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依然严重。截至202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1028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但按人口计算的中国路网密度接近0.7公里/万人,按国土面积计算的中国路网密度约为95公里/万平方公里,这一指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导致了铁路运输密度极大,我国铁道以世界铁道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道25%的运输量,铁路设施不堪重负,与中国现在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航空等方式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费用,另一方面造成了库存增多和产品积压等问题,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的限制,需要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统一市场。但我国物流管理现行的体制是,原本属于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被划分至交通、税务、海关、邮政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各自为政,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合作,物流整合难度大,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也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地方保护主义极其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的形成。而这又造成我国物流资源分散、效率低下。
(三)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供给能力有限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的高度专业化,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只有22%,远低于欧洲的76%、美国的58%、日本的80%,同时欧洲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但我国物流市场仍以工贸、企业自营为主,企业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少,供给能力有限,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像报关、存货管理、分销、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则力不能及。
(四)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物流专业人才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是无庸质疑的。但在我国,在物流方面的人才教育极其落后。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层面的投入微乎其微,目前企业开展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短期培训,很少有系统的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对这种具有很大正外部效应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投入有限,主要反映在,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相当少,我国仅有少数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相关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更加贫乏。
二、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因此财政支出应适当向物流业倾斜并引导其他社会资本投向物流业。由于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技术、物流专业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经济性,财政扶持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利用财政投资来纠正这些领域的市场失灵。
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
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公共仓库等大型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对全国范围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和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设施的质量和利用率。政府在加大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对经营性物流设施(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适当参与初期投资,以租赁、承包、参股、分期付款等形式参与其建设,扩大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进行后期建设运营,以防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资,而产生挤出效应。
2.加强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财政投入力度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在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监管市场主体、改善物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规范物流市场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财政政策应予以充分的支持。具体的扶持政策可以是:可在平台建设初期财政以参股的形式投入部分启动资金或对项目进行财政贴息,从而吸引各类民间投资;通过政府采购购买平台运营商的服务,与之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内容,服务期末经考核,绩效优良的运营商可获得政府对平台运营费用的财政扶持及税费减免,考核不合格者则得不到扶持。
3.加大对物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
目前技术瓶颈是制约我国物流企业竞争更努力提高、阻碍物流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国家若能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政策,就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研发成本,调动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但目前国家财政对这方面的投入有限。以物联网为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总额不足6亿元,但有上百家的物联网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准备申报材料,仅靠这部分专项基金并不能解决企业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具体可考虑将物流技术改造投入列入技术改造专项预算,由专门机构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应用EOS、RFID、ASS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对我国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4.增加公共财政对物流教育的投入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物流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物流教育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物流专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中央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各地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等。同时,地方财政应拨付专款用于建立专业物流培训机构,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并在全国物流行业推行执业资格制度。
(二)丰富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
根据目前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创新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可考虑以下几方面。
1.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为鼓励物流业发展,各级财政为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的贷款利息。中央和各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贴息政策,比如对于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物流企业或者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可以根据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等来计算贴息数额,但应该规定一个贴息上限,避免企业虚报贷款数量以及降低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2.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在节约资金、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重点企业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可在物流服务业实行政府采购,同时尽量避免招标,而改用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既能满竞争性的要求,又能向国内物流企业倾斜,为国内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财政以奖代补
奖励是政府鼓励民间参与物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财政以奖代补这种杠杆,可以避免财政补贴的低效率。“干得好奖的多”,如果物流企业没有达到政府事先规定的奖励条件,政府就不必支出,从而降低和避免了财政补贴等方式带来的政府资助的风险。这一政策会吸引大量的民间企业竞相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等活动,从而加快物流业现代化的速度。
4.财政投融资
财政投融资一般由政策性银行负责,因此可设立政策性物流银行,把物流业作为投融资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按照其他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物流银行应该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网络构建等方面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融资方面的支持。
(三)加大对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村物流是我国物流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的同时应加重农村物流建设。财政对农村物流支持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多种形式,但一般是由政府牵头组建起来的,它是帮助农民经销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应得到财政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非营利性服务,大力促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的发展,鼓励大型连锁超市、酒店、学校、龙头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2.对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财政支持
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一般位于农产品销售地附近,是将农产品从产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如公路建设、新型物流工具、各种环境、卫生监测设备等,这些均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范畴,理应由政府的财政资金负担。此外,政府对进入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各物流主体给予一定的直接或间接财政支持,具体方式可以有财政补贴、税费减免、政府低息或无息贷款等。
3.对第三方物流的财政支持
第三方物流是连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批发市场的重要桥梁,其大部分服务是市场性的,但为了使农村第三方物流运行更加高效,政府应当对于采用农产品物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设备改造、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4.建立支持农村物流企业贷款的专业担保机构
由于农业的先天缺陷,大多数农村非国营物流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社会化的担保体系也是造成农村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可以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贴息、奖励、参股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社会专业担保机构为农村物流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者直接提供财政担保。
查看全文